- 相關推薦
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身數學素養(yǎng)論文
摘要: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研究數學問題,組織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培育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豐富學生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提升學生數學品質。
關鍵詞:
自主學習;數學素養(yǎng)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活動場所,因此,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模式,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一、組織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數學,豐富數學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尋找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途徑,讓全體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過去在講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常常是先上一兩節(jié)準備課,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湊十法,為理解20以內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進行思路上的鋪墊。小學數學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學生獲得知識并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應在體驗、領悟和創(chuàng)造中學習,為此,當本學期再設計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時,經過反復思考和與同組老師的交流,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新課前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當我把五顏六色的橡皮泥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告訴大家要進行捏橡皮泥小制作比賽時,同學們頓時歡呼起來,30秒鐘同學們相互配合,兩種顏色、大小均勻的皮球相繼制作出來,我向小組長收集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以此作為新授課研究的素材。
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能力
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嘗試、探究、交流。由直觀圖轉化為文字解決問題后,盡管呈現問題的形式變了,但實質性的東西沒有變,學生完全可以憑借學習圖畫解決問題的經驗,嘗試解答文字解決問題。教學中設計了由學生選擇一道解決問題進行嘗試解答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積極地表達,給學生發(fā)表見解的機會。由于把學習的權力真正給了孩子們,學生的積極性自然高漲,交流的氣氛也是熱烈的。在鞏固練習時,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我首先選擇了貼近孩子生活的校園公益活動、課余活動和食堂工作人員對話幾組鏡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活動情景中選擇有關系的信息,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其次,引導學生尋找自己身邊的素材,找出兩個條件,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回答,劉格菲就高興地說:教室里有3位老師,其中1位老師講課,有幾位老師聽課?學生真的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并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最后設計了一個帶有多余條件的開放性練習,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給學有余力的同學一個機會。新時代的課堂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不同的數學。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在學生之間的爭辯中強化審題意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節(jié)課上,由于體現新大綱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角色在課堂教學上的定位也隨之有所變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如解決問題計算方法的選擇、單位名稱和答題的處理等,盡可能的把問題推給學生去研究解決。
三、組織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培育學習興趣,提升數學品質
當數學寓于兒童游戲的時候,老師平時催促學生的努力,也就由學生自身的活動取代了。例如在認數“8”的教學中,根據學習內容,我把學生按不同顏色的花,每8人為一組,組織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從課的準備活動———對號入座開始,直至“倒水比較、排隊數數、找朋友、猜數和拼圖”等等,游戲和活動自始至終貫穿于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在“動”中豐富了對“8”的感性認識,在“做”中加深了對“8”的理解和應用。課上,我準備了兩壺水,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壺的水多。學生猜想出多種方法。接著,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倒水實驗的方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吸納了自然課的實驗方法。在活動形式上,學生有排隊、報數、找朋友等項目,又具有體育活動課的味道。這樣,就改變了數學學科本位型的課程設計,涉及多項學科,為學生提供了多學科的學習方法及全新的視野,更助于培養(yǎng)學生超越學科界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是組織者、指導者、服務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認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數,當孩子們把自己融入了數的世界,賦予了自己數的角色時,抽象的數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和角色化。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8”的順序、大小、序數及組成等等一些基本知識,達到了數學教學以知識為載體的目的。
總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中學習數學,不僅使學生豐富了數學知識,還提高了數學能力,更提升了數學品質。在期末的一次隨機調查中,8個同學中有7個最喜歡上數學課,問其原因:數學課有趣,我們玩著套圈學計算,吃著西紅柿弄明白解決問題的道理,真的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教育,而創(chuàng)新教育又呼喚著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因此我始終立足于教改的前沿,把起點聚焦于“人的主體性”的開發(fā)上,并根據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年齡特點,以“趣”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使學生不再被動地聽數學,而是在多種活動中體驗數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S]
[2]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2期
[3]孫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幾點做法》[J]小學教學參考,2005年14期
[4]李群.《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J]讀天下,2016年19期
[5]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年07期
【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身數學素養(yǎng)論文】相關文章:
校長如何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yǎng)04-15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探討04-30
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04-30
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數學素養(yǎng)(下)04-30
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論文04-30
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論文05-02
如何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