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模式的探討論文
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的高級階段,但仍是終身體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既要鞏固和提高中、小學階段體育的成果,又要為學生走出大學校門繼續(xù)進行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體育理論教學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鍛煉的體育意識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與中、小學生相比,在文化素養(yǎng)、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而多年來,大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匱乏,與其在智力方面日益形成的優(yōu)勢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因此,高校體育必須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提高對體育的認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在他們走出校門離開老師后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內(nèi)容與方式,真正地實現(xiàn)終身體育”。
1現(xiàn)狀
1.1教學時數(shù)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規(guī)定,理論教學內(nèi)容每學年約8學時。專家對全國54所高校的體育理論課教學狀況做過統(tǒng)計[1],師不重視,認為體育課主要以實踐練習為主,理論課沒什么意思,能不上就不上;學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時數(shù)得不到保障,形成大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匱乏的狀況。
1.2教學內(nèi)容
體育理論課應講授哪些內(nèi)容,《綱要》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給出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專家對全國54所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做過統(tǒng)計不少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內(nèi)容都是中、小學體育理論教學的重復,這與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終身體育”的目標是不相適應的。
1.3教學效果
就目前高校體育理論課普遍采用的大班課堂講授”方式的教學效果,專家做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課堂上真正聽課的學生還不到20%,而80%以上的學生都在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有的學生則在課堂間隙偷偷溜走,有的學生甚至就不來上課而讓其他同學代為請假或點名[2]。由此可見,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較差,這固然與學生的重視程度有關,但也有教師不夠重視、教學內(nèi)容陳舊難以吸引學生、教學趨于形式的原因。
2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模式
2.1教學形式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形式都采用大班課堂講授”。專家設計和您最喜歡的體育理論教學形式”的問卷,調(diào)查結果如下:5.09%的學生選擇大班課堂講授、52.82%的學生選擇實踐課中有機分散講授、42.09%的學生選擇報告型專題講座無固定時間)[3],可和大班課堂講授”的形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那么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應以何形式開展,筆者提出如下設計。
2.1.1利用實踐課,穿插理論知識教學
體育課最大的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學生只有通過積極、反復的練習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術;學生也只有通過接觸一項一項的體育運動不斷地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從而培養(yǎng)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然而,每學期體育課的學時數(shù)是有限的,還要去掉陰雨天、考試課,而且通常一堂體育課學生的練習密度也只有40%左右,如果再專門上幾次體育理論課,學生如何在足夠的課時中形成痕跡積累”,如何有課時保證能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因此,體育理論教學似可在實踐課上穿插進行,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又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將理論知識放在實踐課中傳授,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使理論知識通過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加強學生的記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用痕跡”,另一方面也彌補了體育理論教學課時的不足,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機會。在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練習,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技術技能,更易達到體育文化的內(nèi)化。這種實踐課穿插理論知識講授的教學形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體育教師在平時應注意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課前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上課對象等實際情況,精選理論知識點,認真?zhèn)湔n,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1.2利用陰雨天,進行大班課堂講授
天氣的變化,是體育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因素。體育課遇到下雨天,怎么辦?這是常遇到的一個問題,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有自己的體育館,遇到陰雨天只要讓學生到體育館自己活動,教師輕松,學生開心,殊不知這樣就浪費了一次體育課。如果我們能把這堂課有效地利用起來,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講授一些體育理論知識,再輔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相信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給學生播放一些近期的體育比賽錄像,也能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這樣,由于體育理論課不定時的特點,就要求體育教師提早做好準備,不要今天下雨今天備課,那樣勢必造成課前準備不充分、課上照本宣科,學生自然覺得無趣。
2.1.3舉辦各種形式的體育理論知識講座
大學校園里司空見慣的學術講座,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營造了校園的學術氣氛。既然有42.09%的大學生在相關調(diào)查中選擇了體育理論課采用無固定時間的“報告型體育理論專題講座”的形式,何不讓體育講座也出現(xiàn)在大學校園呢?主講者可以本校師資為主,也可以邀請體育學院的專家教授和社會上的體育工作者,這樣既能活躍校園體育學術氛圍,又能給師生帶來新鮮的體育知識以拓展其知識面。另外,講座的形式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選擇空間,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及需要來選擇是否參加某次講座、聽什么樣的講座,而學校可以根據(jù)師生的反饋來合理安排學生所需求的各種形式的學術講座。2.1.4開設體育理論選修課學?梢蚤_設體育理論選修課。選修課的形式也比較有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去選擇,修完課程拿學分。體育理論選修課的內(nèi)容應廣泛,知識面要寬,也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這樣就能吸引學生,讓他們更深入地去了解體育,了解體育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育理論選修課對師資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在專門領域有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可以在要求本校教師進一步提高的基礎上,引進體育理論研究方面的人才,也可以外聘教師進行教學?傊w育理論選修課能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余地,學習更系統(tǒng),知識面更寬廣,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去了解體育、感受體育。
2.2教學內(nèi)容
2.2.1大學生自身需要對體育理論課內(nèi)容的要求
大學體育理論課應講授哪些內(nèi)容,《綱要》沒有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從而造成了目前體育教師選擇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隨意性較大的情況,大大影響了體育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學生希望從大學體育理論課上學到哪些知識,專家對此做過調(diào)查。
學生對體育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最為關注,這與我國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是相吻合的,而與目前體育教師上課重點講述的體育的目的、任務和分類”等則形成巨大的反差。學生的需求應該是體育理論課教學的重點,因此,體育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不顧學生是否愿意接受只管傳授的方式,向學生傳授那些他們感興趣、有需求的體育理論知識。
2.2.2拓寬學生知識面對體育理論課內(nèi)容的要求學生接觸體育無非是通過上體育課、看電視、聽新聞、上網(wǎng)等幾種有限的方式,因此在他們眼中,體育無非就是競技體育國內(nèi)、外各項賽事)和學校體育學校體育活動是一個很狹隘的范疇;殊不知除此之外還包括社會體育,體育還是一個產(chǎn)業(yè)作為第三產(chǎn)業(yè)的體育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圍繞著體育還有許多相關學科,例如體育經(jīng)濟學、體育情報學、運動醫(yī)學等等。筆者在理論課上曾給學生介紹過體育產(chǎn)業(yè)的相關信息,學生很驚訝,也很感興趣。大學生應該接受并了解更多的知識,但對于他們而言,體育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學科和知識領域。體育理論課給學生介紹這些內(nèi)容,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掌握更多與體育相關的知識,進一步認識體育。大學體育課是中、小學體育課的延伸和發(fā)展,因此,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不僅要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全面地認識體育,更要在中、小學體育理論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體系,避免重復式教學,更好地實現(xiàn)與中、小學體育理論知識教學的有效銜接。
【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模式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育教學探討論文05-05
中專體育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4-30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5-02
高效體育教學的分組模式探討論文04-30
中學體育分組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4-27
高校體育教學中俱樂部模式的運用論文04-30
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4-28
日韓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探討及啟示論文05-02
日韓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探討及啟示論文05-02
高校體育教學課程模式與拓展訓練的整合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