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科學教案

時間:2025-03-12 10:17:4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科學教案 篇1

  1、讓幼兒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梢怨庵_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fā)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覺?

  用腳踩過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腳印什么樣?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么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么感覺?

  2、模仿游戲:讓幼兒在沙池里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1課。教材從“我們生活的世界”這一熟悉的場景引入,引領學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課研究的主題。本課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們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課要研究的材料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讓學生根據(jù)材料對物品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思維,并在分類過程中對材料作初步的觀察與辨別;第三部分——研討,在經(jīng)歷觀察與分類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fā)表關于“按材料對物品分類”的觀點,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描述各種材料的特點。作為《材料》單元的起始課,本課要幫助學生建立“兩種世界”的概念,讓學生從材料的視角看世界。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對材料的“初始認識”,從而統(tǒng)領整個單元的學習。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許多感性的認識,他們能說出許多材料的名稱,也知道許多材料的特點。但是,二年級的學生對材料的認識主要來自于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無意識的觀察與了解,比較模糊和零散。他們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時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學生對材料的這種模糊概念或錯誤認識都將成為本課教學的起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

  2.物品是由各種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類。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并識別構(gòu)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2.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按材料對常見物品進行分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關注我們生活世界里的材料,發(fā)展研究材料的興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材料對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導環(huán)保節(jié)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材料的特性。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衣服、橡皮筋、燒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樂瓶、玻璃瓶、氣球、金屬勺、小木塊、木筷、回形針、毛巾、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ǚ謩e出示自然景觀圖、城市風光圖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類設計、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橋梁、汽車、電器、服裝、文具等。(引出課題《我們生活的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認識到兩種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這一研究主題,啟發(fā)學生對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ㄒ唬┱J識材料

  1.(出示椅子圖片)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當自然世界里的樹木被砍伐下來做椅子、桌子時,木頭就成為了一種材料。木頭是我們生活世界里很常見的一種材料。

  2.小組討論: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學詞匯幫助學生描述材料名稱(金屬、塑料、玻璃、橡膠、纖維、陶瓷、木頭等)。

  (二)給物品分類

  1.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種物品),你能夠給這些物品按它們的材料分類嗎?

  2.說明:這些物品都已經(jīng)標上了序號。

  3.出示要求:

  (1)把這14種物品按順序在桌面擺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為一堆。

  (2)把由同種材料做成的物品序號記在活動手冊的表格中(或由教師單獨發(fā)放活頁表格)。

 。3)把無法確定的物品序號寫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樂響起時,整理好材料,準備發(fā)言。

  4.分發(fā)材料,小組分類、記錄,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通過給常見的14種物品進行分類的活動,讓學生在比較、分類中體會同種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點,感受材料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三、研討

  1.我們把物品分成了哪幾類?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適時指導: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樂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師簡單介紹纖維)。

  2.每種材料都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

  塑料——輕、顏色多、光滑

  金屬——有光澤、打不碎、會生銹

  木頭——黃色、有條紋、能浮在水上

  橡膠——有彈性

  玻璃——透明、光滑、會反光、容易碎

  纖維——柔軟、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組討論后開展全班交流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對物品的分類結(jié)果及材料特點的描述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3.小結(jié):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屬、木頭、陶瓷、玻璃、纖維、橡膠等單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點。

  設計意圖:學生先參與分類的活動,后對各種材料的特點進行討論,從中體會每種材料的特性,進而意識到人們就是根據(jù)材料的不同特點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過課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qū)W生講述人們常常要將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材料的來源,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板書設計】

  我們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屬塑料玻璃

  橡膠纖維木頭

  陶瓷其他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要求是:按照自定標準為食物分類,用圖表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懂得營養(yǎng)全面、合理的重要性。關心飲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zhì)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本節(jié)課內(nèi)容屬于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體系;在教材中的應該歸屬于生理健康的范疇,內(nèi)容相對孤立,在本單元中,是基礎性內(nèi)容,只有掌握了食物營養(yǎng)方面的知識,才能為后面怎樣搭配食物和食物的消化、食物的安全做好鋪墊。

  2.本節(jié)核心內(nèi)容是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其作用和來源的,學習的好,能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zhì)量,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學情分析

  1.在學習之前,學生對于營養(yǎng)方面的知識,多少都通過其他渠道了解過一些,但都是零散的、模糊的。通過考試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于各種營養(yǎng)在身體中的作用容易混淆,在教學中應該注意。

  2.本課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探究各種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告訴學生鑒定營養(yǎng)成分的科學方法,學生把帶來的食物一一進行鑒定同時進行記錄,做完實驗后在一起交流總結(jié),形成各種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基本認識。

  3.教學中學生知識方面沒有大的障礙,但在實驗中能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對各種食物依次進行有效地鑒定,并同時記錄需要有效地組織和科學的指導。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按照自定標準為食物分類。

  2.用圖表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懂得營養(yǎng)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心飲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zhì)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各種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

  難點:按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給食物分類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zhuǎn)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diào)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nèi)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zhì)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 9月3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1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qū)τ^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shù)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zhì)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nèi)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nèi)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nèi)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nèi)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注:三個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2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shù)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jié)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辨別給物體排序所依據(jù)的特征。

  2.能獨立地根據(jù)物體的統(tǒng)一特征進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異的。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

  2.知道排序的含義。

  3.認識古箏是一種多弦排列的民族樂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異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重視對科學證據(jù)的思考

  2.樂于合作與交流。

  學習成果: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認識排序的意義

  3.學會按多個特征進行排序

  教學材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鮮膜、衣物塑料袋三種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塊

  教學步驟:

  一、集中話題

  早晨我們上早操的之前必須要干什么?為什么要這樣?

  排隊是怎么排的呢?

  看看這些奧運冠軍,他們都是什么項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學在某某方面最強?能獨立地根據(jù)物體的統(tǒng)一特征進行排序

  能辨別給物體排序所依據(jù)的特征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進行排列的練習。

  下面是科學家收集的關于聲音在10種物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你能幫忙整理一下嗎?

  學生討論整理數(shù)據(jù)

  認識古箏,看一看古箏上面的弦是怎樣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對它們的`物理特性進行排序知道排序的含義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異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異的

  樂于合作與交流

  三、反思和解釋

  1.你是按什么依據(jù)來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變,有什么好處?

  知道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

  重視對科學證據(jù)的思考

  2.分類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識別文具的類別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類。

  2.從五個一組的材料實物中,正確歸納出其中的四個共同具有的特征,從而區(qū)分出哪一類不同。

  3.以指紋圖是為標準,用找相同點的方法給小組同學的指紋分類。

  4.獨立尋找特征,畫出一個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據(jù)教材的圖示,能連續(xù)地發(fā)現(xiàn)分類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圖示,能用多積兩分法給自己選擇的果實分類。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動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夠識別出三種指紋的類型,并能正確地與文字配對。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重視分類的科學證據(jù)

  2.善待自然界動物

  學習成果:

  1.識別文具的類別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類

  2.了解生物分類學的“雙名法”

  3.學會找相同點分類的方法

  4.學會多極兩分法

  教學材料:印泥

  教學步驟:

  一、集中話題

  出示圖片,商店里面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表示?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老師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將他們分成六類。

  學生討論進行分類

  我們來認識一下科學家是怎樣給動物進行分類的?

  人的指紋有三種,看一看你們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紋,在紙上按下你的指紋印,然后在小組中分一分類。

  做一個小游戲:

  你能找出這類海洋生物的特征嗎?說說看他們有什么樣的共同點?

  在下面的幾個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個是他們家族的成員?

  在活動記錄紙上畫一個這樣的生物。

  如果老師給大家提供魚、斑馬、貓、鳥、龜、人,這幾種動物你能為他們分類嗎?之后還可以再分嗎?

  能識別文具的類別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類

  能夠識別出三種指紋的類型,并能正確地與文字配對

  獨立尋找特征,畫出一個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動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據(jù)教材的圖示,能連續(xù)地發(fā)現(xiàn)分類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釋

  學生匯報說說是怎樣分的,并說出這樣分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分類的事例,想一想還有哪些?我們?yōu)槭裁匆o實物分類,這樣分類有什么好處?

  讓小組中的同學分開站,分為一類的同學說明他們的指紋怎么樣?

  請你選擇8種水果然后用多積兩分法為他們分類。

  模仿教材的圖示,能用多積兩分法給自己選擇的果實分類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敘述25億年前至今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大量的圖片,了解地球初始的模樣以及在25億年前至今地球發(fā)生的變化。通過米勒模擬實驗,認識生命誕生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假設和其他假設,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并使學生以辨證唯物的眼光看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學習已經(jīng)對“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同時,隨著課程的深入,同學也初步形成了科學宇宙觀。但是現(xiàn)階段同學們還是存在著“地球的初始是怎么樣的?”、“恐龍為何會從地球上消失”和“生命是怎么樣誕生的?”等問題。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已十分活躍,有利于開展《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這一課程。

  重點難點

  1、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歷程

  2、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假說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回顧】“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的主要內(nèi)容

  太陽以及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來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演化而逐漸形成的。星云不停地旋轉(zhuǎn),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縮,成為原始太陽。星云周圍的氣體塵埃物質(zhì)逐漸聚集成為太陽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

  活動2【講授】一、地球的演化

  【討論】我們知道地球距今已有46億年,46億年前地球剛誕生時,它的模樣和現(xiàn)在一樣嗎?根據(jù)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你能想象地球誕生時得“模樣”嗎?

  【引導】 我們可以想象,組成地球的星云物質(zhì)在收縮聚集中也跟太陽一樣,產(chǎn)生著高溫,由于地球起初內(nèi)核還沒有完全成形,所以到處發(fā)生著劇烈的化學變化,處于一個熔融狀態(tài)。

  【總結(jié)】起初地球是一個由巖漿構(gòu)成的熾熱的球。

  【提問】既然地球起初是一個由巖漿構(gòu)成的熾熱的球,那我們現(xiàn)在的陸地又是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比較下p12頁最下面的兩幅圖片。并且思考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總結(jié)】46億——26億年前,巖漿慢慢的收縮冷卻凝固,固態(tài)地殼逐漸的形成;此間,高溫巖漿不斷的.噴發(fā)釋放出來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構(gòu)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氣;隨著地球溫度的降低,水蒸氣凝結(jié)成水滴降到地表,匯流成原始海洋,從此地球進入了海洋時代。

  注:距今約38億年前,最原始的生命體在海洋中誕生

  溫度下降使巖漿凝固——形成固態(tài)地殼;

  巖漿噴發(fā)釋放的氣體——形成原始大氣;

  溫度下降使水氣凝結(jié)——形成原始海洋。(38億)

  【講述】從地殼形成到現(xiàn)在大陸的形成,地球有經(jīng)歷了那些呢,讓我們回到25億年,看看那時候的地球是怎么樣的。25~6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xiàn)大片陸地和山脈,海洋中的藻類釋放氣氣,大氣中氧氣含量逐漸增多。6億~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陸地大面積增加,原始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露出海面,出現(xiàn)昆蟲、魚類、兩棲類、裸蕨類等生物。2.5~0.7億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國大陸輪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類動物出現(xiàn)。0.7億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紀經(jīng)歷了大規(guī)模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等許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脈,奠定了現(xiàn)代地球地貌的基礎;鳥類、哺乳類動物和被子植物出現(xiàn)。

  【歸納、總結(jié)】

  時期/距今 地殼 植物 動物 25億年~6億年元古代 出現(xiàn)大片陸地和山脈 藻類植物 6億年~2.5億年古生代 地球上的陸地大面積增加,原始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露出海面 裸蕨類植物 昆蟲

  魚類

  兩棲類 2.5億年~0.7億年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國大陸輪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類 距今0.7億年新生代 經(jīng)歷了大規(guī)模的造山運動,奠定了現(xiàn)代地球地貌的基礎 被子植物 鳥類

  哺乳類動物

  【討論】根據(jù)表哥你能推測恐龍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么?【閱讀】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jīng)滅絕,但是恐龍的后代——鳥類存活下來,并繁衍至今。

  活動3【講授】二、生命的誕生

  【講述】小時候,常有同學問我“人從何而來?”,我會說是猩猩演變而來的,“那么猩猩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就吱吱唔唔答不上來了。

  那究竟原始的生命從何而來呢?我們知道原始生命在距今38億年前在海洋中誕生。那時候的場景是怎么樣的呢?【講述】科學家米勒模擬了38億年前地球的狀態(tài),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實驗的。

  實驗條件:

  1.原始大氣:CH4、NH3、H2O、H2、H2S、HCN、CO、CO2 (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模擬原始大氣)

  2.能量:閃電、紫外線、宇宙射線(主要是閃電、電極產(chǎn)生的電火花,模擬自然界的閃電現(xiàn)象)

  3.場所:原始海洋(沸水和冷凝后的水,模擬原始海洋)

  實驗過程:模擬原始大氣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再把水煮沸,使水蒸氣驅(qū)動混合氣體在玻璃管內(nèi)流動,然后電極產(chǎn)生火花放電七天,最后在冷凝管冷卻后的產(chǎn)物沉淀在最低處。

  米勒發(fā)現(xiàn)了沉淀物中含有氨基酸、有機酸、尿素等有機物。

 。桌盏膶嶒炘噲D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zhì)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

  【閱讀】其他學說

  宇宙胚種說:宇宙胚種說則認為,地球上生命的種子來自宇宙,還有人推斷,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帶著一個生命的胚胎,穿過宇宙,將其留在了剛剛誕生的地球之上,從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亞的一顆隕石中發(fā)現(xiàn)了多種氨基酸和有機物)

  【擴展】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來”作為24小時,那么地球在0時誕生,6時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現(xiàn)最原始的細胞,21時以后海洋中出現(xiàn)三葉蟲,22時45分開始有恐龍出現(xiàn),23時20分哺乳動物出現(xiàn),直到23時59分,才出現(xiàn)了最早的猿人。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過程與方法

  ● 利用分布圖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具有合作意識和成果共享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教學難點】會利用分布圖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學準備】為全班學生準備:兩張大白紙、記號筆。

  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A4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各小組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怎樣?現(xiàn)在來交流和匯集我們的調(diào)查資料

  二、整理分析調(diào)查信息:

  1、各小組整理上節(jié)課調(diào)查的動植物,(注意:整理時按樹木、花草或其他標準將植物和動物分類,最后統(tǒng)計出共發(fā)現(xiàn)了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

  2、各組匯報交流:學生邊匯報,師邊記錄,把各小組的調(diào)查匯集成一個全班的調(diào)查表。

  3、總結(jié):在校園里搜索到哪些動植物?一共有多少種植物和動物?它們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圖:在通過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的多樣性,了解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們校園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園生物的全部?為什么?(不同時期生物種類不同)

  三、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

  1、師: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共同來制作一幅校園生物分布圖,展現(xiàn)校園生物大家庭。

  2、小組研究制定校園分布圖方案,在制定中師點拔:

  思考:在制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可以用什么辦法解決?生物分布是立體的,而生物分布圖是平面的,如何區(qū)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預設: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生物種類較多,分布圖面積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將校園生物種類記錄上去可用編號的方法 ;可以將畫的生物圖剪貼在分布圖旁,用箭頭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圖。制作中可借鑒校園平面圖)

  3、分組制定校園生物分布圖

  4、各組匯報制定的校園分布圖,對制定好的組加星

  5、分析與討論:觀察校園生物分布圖,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哪些地方的生物種類較多?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種類會有所不同?如果我們調(diào)查的范圍擴大,生物種類會有多少? 生物分布會有什么特點?

  四、拓展性活動:

  1、認識這些珍稀的動植物嗎?他們各自生活在我國的什么地方?并把它們填在相應的圖上

  2、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珍稀的動植物?它們生活在哪?目前數(shù)量怎樣?(認識我國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危機。)

  五、課外延伸:

  查閱資料,了解世界珍稀動植物和它們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動植物分布圖 (意圖: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貴動植物資源,另一方面進一步體會制作生物分布圖的結(jié)構(gòu)。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通過讀、聽、辨活動,充分認識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期。

  2.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青春期健康計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 關注自己青春期的身體、心理健康。

  3. 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科學知識

  4.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

  5. 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征。

  難點: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學準備】

  有關青春期生理變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課外調(diào)查了青春期的有關知識,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嗎?

  2、關于青春期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讓學生充分匯報自己了解的有關青春期的知識,有的學生可能在匯報的過程中有點羞澀,老師要給學生打氣,告訴學生人體的發(fā)育是科學的事實。)

  3、老師對學生的匯報做小結(jié)并揭示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nèi)容。

  二、閱讀:了解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特征。

  1、進入了請春期我們的生理變化有哪些主要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71面的資料。

 。ㄒ部梢越o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青春期生理發(fā)展特征的視頻)

  2、學生自由閱讀書上的資料。

  3、通過閱讀,你對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認識?

  (這里,老師要進一步營造安全和諧的氛圍。應該告訴學生,這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過程,誰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擁有健康。)

  4、老師進行小結(jié),并說明青春期發(fā)育有早有晚,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進入和沒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都不要緊張。

  三、活動: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是我們發(fā)展成成人的重要時期,是我們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時期。擁有一個健康的青春期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關鍵。首先我們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關于這方面,你覺得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老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相機指導觀察書上的圖片。)

  2、老師就學生沒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補充講解。

  3、師生共同梳理小結(jié)。

 。ㄗ寣W生明確:充足的營養(yǎng)、足夠的睡眠、積極的鍛煉——是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覺加以注意。)

  三、活動:關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時,還要注意心理健康。進入青春期后會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請同學們觀察73面的圖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談談你自己某一個方面的心理特點嗎?(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

  4、告訴學生上面討論到的現(xiàn)象都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我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都能順利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動

  布置學生課外討論:進入了青春期我們怎樣保護好自己?我們怎樣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教案06-2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