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快樂的端午作文 推薦度:
- 實用快樂的端午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的端午作文錦集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作文 篇1
窗外,雨流如注?茨莿蓬^,似乎會沒完沒了。車上的我們得知行程安排后不禁擔心:“到了石牛寨會怎樣?”導游小徐說:“看情況吧,如果雨一直下這么大,我建議大家就不要去爬山了。”“下雨天也不好爬,石牛寨的山路不像別的,盤旋而上。它是平平仄仄的石頭路,不平坦,有許多尖尖的石頭。山有五百多米高,爬上去也要三四個小時呢。我建議大家坐纜車上去。纜車下雨天也會開,雷電天氣會停開,有時買了票沒法開也沒辦法,還不退票。上次下大雨天一個媽媽帶兩個孩子走下山,半路上兩個孩子差點被大水沖走了呢。”車子還沒發(fā)動,我們對這趟助學之旅第一程已生滿腹的沉重。
在路上跑了近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石牛寨的山腳下,吃了個“只是米飯管飽”的團餐。
到了景區(qū)游客接待中心,游客還是不少。三三兩兩,大廳幾乎站滿。因為纜車少,想坐也要等一個半小時以后再看。于是被告知大家只能自行爬山上去。稻田中學有三位老師當即決定租車返回長沙,因為學校有明天外派永州的任務(wù)。有幾位年紀大的老盟員也選擇了放棄,于是我們這十幾個中年幫子就撐著傘向著石牛寨行進。
一路上,我慶幸自己買了一雙好爬山的平底軟鞋。雖然山路不如平地,但比我們所想象的確實好很多,有水泥造型欄桿護著。我和李希老師結(jié)伴而行,走走歇歇,遇見好看的景致相互拍個照,倒也不覺十分的辛苦。有幾處也確如導游所言。遇一頑石攔阻,下僅余高只有米把又是極窄的縫隙,通過的每一個人不得不彎腰低頭側(cè)身。耳畔響起導游小徐不無惋惜的一番話語:“若彭帥到過石牛寨多好,識得彎腰低頭側(cè)身過這一人生大智慧,想必他的晚景會好很多!备小耙痪天”,僅走一人。遇有下山的,只能讓行。上去時小心抬腿,步步踏穩(wěn),不敢回頭。有上了年紀的游客雙手也著地,爬著行走。
約摸兩個時辰,終于爬至山腰,遇一棧道連接兩座山,以為是宣傳中的玻璃棧道,心下振奮。卻聽得迎面返行的游客抱怨:“做好事,上了一個當!毙纳苫筇ど蠘颍瓉礓摶AH鋪了橋面五六米,剩余處即木板拼接。雖踏行時搖搖晃晃在山谷上空五百米處,但因兩邊有鋼索密織護欄,不覺十分驚險。水霧蔓延籠罩,倒有幾分云中漫步幻游仙境之感。過了橋,想著不走原路下山,就與李希老師和半路遇著的盟友夏小天繼續(xù)前行。我們此時聽說只有幾個盟友先行到達玻璃橋已原路返回了,更有一些爬至半山腰后就下山了。
山路較之前好走許多,遇一湖,名曰神仙海。靜靜躺在群山的懷抱里,清澈,卻是樹葉的綠色,深不見底。湖邊遇著三兩游客迎面而來,我們以為是從另一條道上來的。后來越往深處走人越稀,我和李希老師笑言幸而遇著有夏總保駕護航,否則憑我們兩個小女子的膽肯定是不敢再往前行走的。夏總笑笑,我也是跟著你們才走這么遠的。這一段竟然遇著路邊有工作人員擺個攤點在旁,一問才知鼎鼎有名的`玻璃棧道還在前面,還有近半個小時的腳程,我們剛剛通過的只是玻璃橋。繼續(xù)!三人同心。原來石牛寨的好風景剛剛開始。登上最高處的觀景臺,我們好一番感慨。盡管云遮霧罩,看不清腳下的風光。
遠遠地,終于看見一條玻璃棧道系在山腰。那些往回走的游客一個個眉開眼笑。真是巧得很,待我們踏上玻璃棧道時,山中的霧氣竟慢慢消散,山腳下那蜿蜒曲折的小道清晰顯現(xiàn),尤為有趣的是那烏色石頭山散落山間,形態(tài)不一。我在想那就是真正的石牛寨吧,一頭頭石牛若隱若現(xiàn)。旁有游客在呼喚:“崽哎,快來看石牛拉的一坨一坨的屎巴巴。”我們?nèi)滩蛔〈笮α似饋。忘記玻璃棧道掛在峭壁上,我們的腳下即萬丈深淵。遠處更有一座山峰獨自飄渺在云霧中與我們相看。
上得此處來,才發(fā)現(xiàn)此山終不負譽稱石牛寨?上Ы裉焐仙降挠钟袔兹俗R得此山真面目呢?
端午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題記
端午濃情五月里,思念悠遠情依依。端午節(jié)有四寶,屈原、艾草、粽子、賽龍舟。
1《屈原》
人間五月,人們紛紛書寫紀念屈原的詩章。這些原汁原味的剛強正茁壯著中華民族的脊梁。
端午優(yōu)雅從容地走來,目不斜視,旁若無人,卻一切盡收眼底。她像個儒雅長者,從歷史深處,從親情深處,從歲月慢悠悠的間隙中徐徐飄來。左顧右盼。
我瞥見屈原身影。寧折不彎遭受流放的楚大夫,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條向來委屈求全的江。從此忠臣噤聲小人快意,家國無寧,梁摧廈傾。從此,偉大的民族有了一個節(jié)日,以食為天的人們開始了思考。
2《艾草》
五月的故鄉(xiāng),艾草青翠芳香。又登上千家萬戶門扉,這是民俗文化的傳承和流淌。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除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外,還要去采艾草,插于門楣上。端午時節(jié),每天出來進去都能聞到一股股艾草的清香。艾草的氣息仿佛讓我聞到了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想起了端午節(jié)。
記得小時候,一到五月端午那天,奶奶天不亮就起來,她窸窸窣窣地穿上衣服,將頭天準備好的略微有點打蔫的艾草拿起來,走到街門口插入香爐內(nèi),一邊兩枝,又在窗欞上也綁上一束,立時一股青草的氣息彌散開來。此時,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太陽尚未升起,這種起五更插艾草的感覺,充滿了神秘和莊重的氣氛,非常具有儀式感。加上“辟邪”的說法,讓我惴惴地有點小緊張,好像外面有一只怪獸蹲伏著,就等著被艾草嚇跑。艾草雖曰草,卻并不低矮偃伏,而是高高大大的,有灌木的威勢,羽狀分裂的齒形葉子,參差錯落地在桔梗上伸展,那是家鄉(xiāng)的景色,家鄉(xiāng)的味道。
3《粽子》
五月的粽子又在母親手里長大,與糯米大棗花生一起蔥蘢了故鄉(xiāng)。
絲絲縷縷的粽香從裊裊升騰的水汽中,從半開半掩的大門后滲透出來,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郁,匯成溪,匯成河,直流到你內(nèi)心最隱秘的角落……
記憶中,包粽子大都用箬葉,林間巖旁大把大把采來,葉片比成人巴掌寬而長,泛著青玉光澤,清水蕩滌備用。家中已泡發(fā)好長糯米、花生、紅豆等作料,并攪拌均勻。只見能干的姨娘們洗凈手,圍攏到桌邊,說說笑笑開始包粽子了。但見她們抽出一片兩片粽葉往正中一交叉,圈成漏斗樣,放進左手不松不緊地握成近乎三角柱形。右手用湯匙舀進一勺拌好的'餡料,筷子夾入一片肉,再加上餡料壓實。右手把粽葉緊貼著餡往下一蓋,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迅速將兩邊折角拗緊,右手順著粽葉前捋,再往左一折,即用長席草或塑料線緊緊纏繞幾圈,打上活結(jié),一個圓厚豐滿的粽子就大功告成。姨娘們手指左右翻飛,小半天就包好一大盆。大灶上的水早已滾開,放入粽子蓋上鍋蓋,火苗歡快地舔著鍋底,咕嚕嘟嚕煮上一個多小時。慢慢地,空氣中突然透出米酒剛出酒娘時的甜香,帶著屋前桃花撲哧一笑的美妙,不禁翕動鼻翼湊上前去。揭開鍋蓋,朦朧可見青玉的粽葉已褪成黃綠,被撐得腰圓肚肥,甚至咧嘴癡笑。
4《龍舟賽》
窗外,又傳來隱隱約約的“咚咚”聲,不用猜,又是小區(qū)外的河涌里,一幫精壯的漢子,在進行龍舟訓練。
哦,端午節(jié)真的很近了。吃著粽子,聽著龍舟鼓,不正是“玉粽襲香千舸競”的熱鬧景象么?對我而言,端午節(jié)意味著粽子和賽龍舟。粽子要一個人吃才美味,而看龍舟,當然是人越多越好。我喜歡熱鬧的賽龍舟。對于喜愛劃龍舟的人來說,端午節(jié)就是賽龍奪錦,就是那整齊劃一的槳葉上下翻飛,還有響徹兩岸的吶喊助威聲。賽龍舟,你爭我奪的激烈的場面,充溢著雄性味道,在此起彼伏的鑼鼓聲催促下,每個觀眾都很興奮,恨不得跳上龍舟參與其中。
端午的粽香,源遠流長;端午的艾香,沁人芬芳;端午的情意,唇齒留香。
端午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習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節(jié)都格外熱鬧,全家都會聚在一起,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包粽子。
只見外婆手中拿著一束白白的絲線和粽葉擺到桌上,可一回頭白線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原來是淘氣的小貓把它當毛線團玩了,到處都是線,就像迷宮一樣,爬向大廳的各個角落。孩子們忙來幫忙,卻只有添亂。再看大廳的另一頭,已經(jīng)進行的井然有序,包粽、添餡、收緊、纏線,一步步工程,一個個粽子魚貫而出。孩子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把粽葉交叉疊在手中,呈漏斗狀,然后往里面放上滿滿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間,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攏,但它卻像不聽話的孩子一樣這里漏點,那里冒點。孩子們就像打地鼠一樣,玩得不易樂乎。粽子的餡也有很多,任你挑選,金燦燦的蛋黃;水靈靈的.紅棗;香噴噴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著就是煮粽和食粽,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
除了包粽子,端午節(jié)其實還有好多習俗,如驅(qū)瘴的掛艾草;驅(qū)毒鎮(zhèn)邪的點雄黃;經(jīng)典隆重的賽龍舟……
只有我們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才能留住這些美好的回憶,才能找回已漸漸消失的傳統(tǒng)文化,找回原本就屬于我們的那份精神。
端午作文 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潛伏在早中晚的氣候變得極富層次感,就像剛剛喝下的冰鎮(zhèn)啤酒,涼爽的泡沫液體在口腔的舌苔上酥麻酥麻的開始醞釀溫潤,而后開始直達經(jīng)脈,血脈由此泛起熱量,形成一個立體的味覺,當這種氣候與回旋在云層下的風和雨發(fā)生相逢時,空氣便會將茵草迷花梓桑艾綠烹飪出一個復(fù)合的節(jié)氣,那便是端午。
江南的端午總是來得那么斯斯艾艾,甫里,當下的甪直,這個經(jīng)過2500年風雨洗禮的古鎮(zhèn)上,一條條交錯縱橫的老街依舊保存完好,而對于那些習慣沿河而居的人們,端午,不僅僅是每年如約的一個節(jié)日,更是一種被歲月默默傳承的情懷,一代一代。
老周和老伴生活在這條街上將近七十年了,今天,老伴慣例用紅絲線扎起菖蒲和艾葉掛上門楣,她用這種最平凡的植物向空氣彌散最接近自然的芳香。
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太湖流域盛產(chǎn)水稻,江南人習慣用本地糯米包裹粽子,老周家的粽子也不例外,只是把粽子里的`餡料稍作改良,因為,這天他們家將迎來一個特殊的客人,老伴用極為樸素的智慧把情感傾注在粘密糍糯的粽子里,迎接“毛腳的上門”,那年的端午,也正是我第一次拜見未來的岳丈岳母。
“毛腳”,是江浙一帶對未進門的準女婿的一種稱謂,清楚的記得十幾年前的那個端午時節(jié),她牽著我的手,走在古巷的石板路上,鼻翼被溫潤空氣里流淌的棕香刺激的異常豐滿,或多或少稀釋了初次拜見岳父母的那份忐忑感。
隨著香味的深入,我被她引進一座宅院,手無失措的緊張導致了腦部出現(xiàn)一個短暫的真空期,是爐灶上沸騰的那一鍋粽子傳出的咕嘟聲喚回了走神紊亂的思緒,迅速調(diào)整后,我用虔誠的笑容和問候逐一向她的父母親戚致意,而他們回饋我的不僅僅是滿意慈祥的笑容,還有那一只只穿著綠衣的粽子,也是從那年的端午起,我定格成了老周家的毛腳女婿。
如今,我和妻相濡以沫十幾年,但當年岳母親手遞上的粽香依然鮮活于舌尖,盡管人們的忙碌和時代的變遷使我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可像岳母的這一代人仍然在靜靜地傳承和延續(xù)著那些家的味道。
那年端午的故事,表面上的理解是一場相逢,聚會,品鑒,但現(xiàn)在回憶起來想想,覺得更像一種回歸,紀念,和融入。這種傳統(tǒng)的人文正告誡著人們要學會懂得與感恩。
端午作文 篇5
自打我有記憶開始,端午總是飄著淡淡的艾香的。
端午節(jié)前,媽媽和奶奶總會帶一束艾葉回家,先是捧著在我身邊轉(zhuǎn)幾圈,再是把成束的艾葉散成一枝一枝的,插在門上、窗邊。在端午節(jié)的晚上,它們會把艾葉摘下,熬水,給我洗發(fā),沐浴,讓我整個人散發(fā)著艾香;奶奶說,艾葉可以祛寒祛濕,驅(qū)妖避邪,對身體有好處。
金盤送
長大一些后,端午味道中,多了一股香咸味兒。
端午節(jié)前一個月,爸爸總會帶一帶鴨蛋回家,將鴨蛋們和著鹽密封腌制在已經(jīng)清空洗凈的小魚缸中。端午節(jié)前夕,他會將咸鴨蛋們洗凈撈出,放置在陽臺上晾置一晚,第二天就有流油的咸鴨蛋吃了。我們這些小孩子最是愛吃,通常吃得滿嘴流油;大人們也是在一旁笑呵呵地讓孩子們小心地吃,不要吃到衣服上。
年少爭旗鼓
再后來,端午節(jié)在我記憶中就是熱鬧的,洋溢著鼓聲和吶喊聲、笑聲與汗水的。
端午節(jié)那天,我就臨近的大學開放,附近的人們都會帶著老人和孩子不約而同地前往大學里的人工湖畔,觀看大學生們的劃龍舟比賽。大學生們分隊坐上藍、紅兩艘龍舟,只待裁判一聲令下,立刻起船出發(fā)!斑诉诉诉绥I……”鼓聲響起了,只見兩艘龍舟迅速開始行進,岸邊的人們瞬時間沸騰起來!小孩子們哄笑著追趕著前進的龍舟;互相不認識的大人們激動地與身邊的人進行著爭辯;老人們悠閑地扇著扇子,聊著家中的'瑣事……
五色新絲纏角粽
現(xiàn)在,端午有了香甜的粽子味,也有了家人們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jié)前,我們一家三口回鄉(xiāng)下的外婆家。小姨和大姨會提前買好包粽子的材料,有粽葉,糯米,花生,黃豆,豬肉,蜜棗……,并帶上孩子們來外婆家住下。第二天,大家開始忙碌:外公外婆準備做其他菜肴的食材,并清洗包粽子的材料;大人們則鋪好桌子,擺好材料包粽子;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呢,也有樣學樣地學起了包粽子!皩W成后”,調(diào)皮的我們又怎么會安分地包粽子呢?于是就有了“飛碟”、“小狗”、“皮球”等各式各樣的“粽子”……
端午作文 篇6
話說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給設(shè)定的節(jié)日,這天,我們要吃粽子,劃龍舟……
咦,老媽在包粽子呢,上去搭把手!皨專探涛!庇谑牵烷_是學習咯!唉,這可真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哦,每一次都自信滿滿的開始,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安患保患,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慢慢來,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我自我安慰的說道!
第一步:把粽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狀,留出來到粽子葉柄的長度差不多是整片葉子的一半長。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位,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托住。
第三步:再次填入江米,把剛剛放進去的棗蓋住而沒有高于三角兜的邊緣為宜。為了讓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壓一壓,相聲《大保鏢》里不是還有”壓壓我的大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的詞呢嗎?壓完江米,粽子會更瓷實更有彈性。
第五步:子捆好扎緊,多余的粽葉和馬蘭草要用剪刀剪掉,這樣既不會扎手又很美觀。
“一個,兩個,三個……”哇,好多,戰(zhàn)果還真不少!哇,我包的粽子好香,你聞到了沒?不多說,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循著清香,我走出房門。遠遠望去,狂風撩起榆樹的葉,葉子統(tǒng)統(tǒng)翻了個個兒,暗綠的背面滿是凹凸不平的葉脈。樹下坐著一位老人,腳邊的小藍子中托著狹長墨綠的棕葉,葉上的水珠慢吞吞地滑行,右邊的水珠不耐煩,“吱”地一下頂著前面的水珠掉下去了。笑容可掬的奶奶端坐著,蒼老的雙手并不像看上那樣僵硬,墨綠的棕葉在她的手中猶如一只上下翻飛的燕子,綠色的翅子撲騰著,濺起了一圈細密晶亮的水珠,眨眼間,草線已經(jīng)打個圈兒緊實地貼著棕葉了,嫻熟的手藝讓我看得眼花繚亂;秀敝袇s又扎好了一個,哧溜扔進了腳邊的桶子里。
不一會兒,甜棕便蒸好了。一陣開場幕一樣的蒸氣過后,綠瑩瑩、水靈靈的甜棕呈現(xiàn)眼前,三個三角小甜棕一骨碌翻進了光潤的白瓷盆。用竹筷撥開棕葉,頂著葉向后傾,一團“寶貝”露了出來:翠綠的棕葉是用翡翠琢的寶箱,箱內(nèi)的“瑪瑙”、“珍珠”取之不盡。未及再作細看,一口便落了肚子,甜而不膩,黏而爽口,恰到好處的清甜,久久在口中回漾,回味無窮。不及細品,一塊又進了肚子,三個粽子瞬間被消滅個精光。雨稀了,天邊漸漸露出紅暈,玉璽一樣的芭蕉也向陽頻頻點頭,爛漫的山花是流動的色彩,掠過的春燕是跳躍的音符。
我撫了撫肚子,再次回味那屬于端午的`清香。
我愛粽子,愛那粽葉中所蘊含的清香。將糯米包裹在粽葉中,包成類似于三棱體的形狀,蒸熟即可食用。但粽子在最初卻不是用來食用的,而是一位漁夫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龍蝦蟹去咬屈原的身體,用榛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并投入水中。而當時的這一切便逐漸發(fā)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
打開粽子,第一口咬下去,屈原抱石投入汨羅江中的情景浮現(xiàn)在我眼前。聽到郢城被攻占的消息后的他萬念俱灰,已對楚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在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之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羅江中。屈原對國家的忠心,就像包裹在粽葉上的那條彩線,都早已經(jīng)緊緊地連在一起。國家的安危也就是屈原的安危,他也選擇了同自己的國家一起離開。
最后一口,如今的端午節(jié)的場面映入眼簾:大街上,小巷里無不飄著絲絲粽香;賽龍舟的人也多了起來,在五月初五的河面上時常見到些蓄勢待發(fā)的龍舟。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之前只有在史書中才可見的往河中扔粽子、倒雄黃酒的場景如今也能見到了。
端午悠悠,粽香悠悠。
【端午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的作文02-18
端午作文07-28
端午作文07-28
端午作文11-22
作文 端午07-30
端午時節(jié)話端午作文08-20
關(guān)于端午的作文02-19
難忘端午作文02-19
端午的味道作文02-20
端午情思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