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回老家過年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熱門】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1
臘月二十五。買臘鼓,臘鼓就是鞭炮。老家的年集也叫“花街集”,后莊的小伙子站在高高的木板凳上,手里搖著一根掛了鞭炮的竹竿,高喊:“爆仗不響,不如買畫貼墻上!”然后,就有人用香煙點燃,清脆的“噼里啪啦”聲就在一團青煙中響起來。我父親在人群中已經(jīng)觀察好一會兒了,他擠到小伙子跟前,說,買15掛。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每個節(jié)日該放多少鞭,放多少響的,父親早就計算好了。
我二哥在集的西頭等著,等父親把裝了鞭炮的麻袋扛過來,放在木輪手推車上,二哥就哼著歌兒往家推。
鞭炮到家的那天傍晚,父親會笑瞇瞇地拿出一掛,吩咐三哥去院子里放。說鞭炮到家了,要慶祝一下,因為只有這樣,今年的鞭炮放起來才會既安全又響得好。
殺豬的憲珍哥哥在軍隊上當過屠夫,臘月二十六這天,他最忙。要殺豬的人家,幾天前就在他那里排了號。
先是燒一大鍋水,再弄一張結(jié)實的矮腳桌子放在老棗樹下,幾個男人就去豬圈里抓豬,那豬仿佛已經(jīng)知道大難臨頭,竭力嘶叫,但終歸會被捆了四腿,抬放在矮腳桌子上。憲珍哥哥嘴里咬著刀子背,挽著棉襖袖子,腳步叉開,左手死死地攥住豬嘴,右手只一揮,刀子就已經(jīng)握在了手中,說一聲:“豬羊一刀菜!”就把刀子在豬脖子處捅了進去,這是技術(shù)活,刀子進淺了,豬死不了;刀子進深了,豬血放不出來。常常聽說,有年輕后生在自己家殺豬,豬卻帶著刀子跑了!這就是刀子扎淺了的原因;如果刀子扎深了,血流不盡,宰出的豬肉發(fā)紫,給人不新鮮、不干凈的感覺。
憲珍哥哥在死豬腳上用刀子剌一個小口,把一根約莫1米長的鋼筋棍捅進去,就在豬皮與豬身之間開了一個通道,如此三倆次,憲珍哥哥的嘴就開始對著豬腳上的刀口吹氣,只一會的功夫,死豬就鼓鼓地脹圓了。這個叫“吹豬”的活,目的.是便于拔豬毛,但在我小時候的印象里,卻總感到一種神秘,由此,對憲珍哥哥就愈加崇拜。
(醫(yī)院)把吹大了的死豬放進燒開的大鍋水里,約莫二十分鐘,再抬到矮腳桌子上,就開始褪豬毛。憲珍哥哥倆手并用,抓、蒯、捋,撓,因為豬毛剛剛在熱水里浸過,還很燙,他嘴里就不斷地發(fā)出“絲絲哈哈”的噓聲,因此還要不停地在涼水里蘸一下雙手,這樣,白白的豬皮就一片一片地顯露出來。
沒毛的豬被肉鉤子吊在棗樹上,破開的豬膛冒著滾滾熱氣。這個時候就是人們買豬肉的時間。但凡今年沒養(yǎng)豬的人家,都會到我家來割肉,因為我父親總是少要錢。那年豬肉8毛錢一斤,我父親跟我母親一嘀咕,賣給本村人就按7毛,有時零頭也不要,總之,一頭豬,往往要被村人買走一半。
入夜,豬肉的香味就飄滿了院子。我們小孩子的幸福時刻就到了。母親把一瓷盆煮熟的豬骨頭端上來,父親說一聲;“吃吧”我們就一人拿一塊骨頭,或蹲、或站、或坐啃起來。多少年過去了,不知啃過多少豬骨頭,牛骨頭、羊古頭,可是再也沒有童年時候的美感。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2
塵封在記憶中多年的老家,今天也該拿出來晾曬一番了。但一提到老家,竟不知從何說起。那就還有從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說起吧。
一說到春節(jié),大家印象里都是什么張燈結(jié)彩了,什么團團圓圓了,沒錯,我的老家也確實這樣。
但我覺得,說春節(jié)就要從年前的二十三說起。沒有那幾天的準備,怎么能算得上是春節(jié)呢?首先,得掃房子。經(jīng)過了一年的時間的洗禮,時間怎么著也得留點痕跡,所以,掃房子便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對于這掃房子,我對它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為大人們總會把我們趕出去玩,記憶較清晰的僅是大人們會拿出一根長長的竹竿,它可能也是時間的產(chǎn)物吧,泛黃的身子上刻著幾條皺紋,似乎是經(jīng)不起這番折騰的。再一步就要把掃帚和竹竿“牽紅線”了,再然后,我們就被趕出門外了。每次回來?諝庵腥詮浡鴫m土的味道,可抬頭一看,房子卻沒有了任何灰塵。掃房子就這樣一筆帶過吧,還是談談我最喜歡的吧——做炸貨。
做炸貨需前一晚準備好原料:面糊、豬肉、藕、帶魚、紅蘿卜、饅頭、腌制的扁豆、剁成塊的`鯉魚等多種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炸完后可一直吃到初七呢!做炸貨的前一晚,正是我們姊妹三個最高興的時刻。隨著桌上的材料一盆一盆的增多,我們眼里的興奮也隨之增多。新鮮紅潤的豬肉在爸爸的“屠龍刀”下分散成了許多小塊,只見爸爸又換為另一把刀,把左手放在豬肉上,一刀一刀的慢慢往下切,不一會兒,肉條便切好了。再就是紅蘿卜了。用擦子把紅蘿卜擦成短短的紅蘿卜絲,也就一厘米長。我嘗試過擦紅蘿卜絲,一開始還是很好操作的,用手控制著整根紅蘿卜在擦子上滑動著,盆子下面便會鋪有一層薄薄的紅蘿卜絲,但越到后面,蘿卜越小,直至剩下一個小蘿卜頭,這樣便難控制了,稍不留神,便會劃傷手指。我不幸掛彩,在媽媽的斥罵聲中,我便下陣了。最令人興奮、恐懼的莫過于爸爸殺鯉魚了。我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好奇,所以,我認為當時的我肯定是:頭偷偷偏向爸爸殺魚的位置,用手捂住眼睛,但卻留下了一條縫隙。當爸爸用剪刀剪開魚肚時,我的臉一定是扭曲的。當爸爸要拉出魚肚子中的內(nèi)臟時,我又一下轉(zhuǎn)過頭來,再回眸,已經(jīng)被處理干凈了,只見爸爸手起刀落,鯉魚便被剁成了幾塊。奶奶已經(jīng)把腌制的扁豆、面糊等準備好了,就等待明天的到來了。
冬天的被窩總是賴人的,就連做炸貨這樣具有誘惑的事都叫不醒我。直到聞到了第一鍋炸貨的香味,我才迅速穿好衣服,臉也不洗,牙也不刷,頭也不梳,拖著拖鞋就跑到廚房,品嘗這第一鍋美味。第一鍋永遠是炸藕,也永遠是最美味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起一塊炸藕,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用牙齒將酥脆的面皮撕開,里面冒出了騰騰熱氣,再咬一口,酥脆的面皮,松軟的面糊,爽脆的藕片,混在嘴里,在舌
尖上打架,這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每年,炸紅蘿卜丸子是我必點的炸貨,甘甜可口的紅蘿卜搭配上酥脆的面衣,放在嘴里輕輕嚼著,松軟的面糊似在舌尖跳舞,紅蘿卜特有的清香在嘴中彌漫開來,中和了油的膩味,很是清爽。油炸的東西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小啊,大飽一餐后的我胃開始不舒服,只好放棄了這些美味。
過完了這舒服又不舒服的一天,第二天終于要進行最重要的準備了:貼春聯(lián)、掛燈籠。我總是爸爸和爺爺?shù)暮脦褪。在爺爺掛燈籠時,我會給他遞扳手、關(guān)電閘。開電閘;在爸爸貼春聯(lián)的時,我會給他遞粘好漿糊的春聯(lián)、專門平整春聯(lián)的掃帚。經(jīng)過了這幾天的準備,終于可以正式過年啦!
過年的餃子需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好,以便明早一起來就可以下鍋煮餃子。每次包餃子總會趕上春晚,但我卻自告奮勇去搟餃子皮,卻總會因看春晚而耽誤了干活,所以每次我都會被媽媽趕去看春晚。看春晚可舒服極了,學著爸爸的樣子,泡一大杯茶,抓一把在、瓜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不時地和爸爸討論一下節(jié)目的好壞,愜意!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要熬到春晚結(jié)束,可總是不到十一點鐘便睡下了。
早上三四點鐘,媽媽便會叫我起床,我半瞇著眼穿上了新衣服,再在媽媽的催促下洗臉、刷牙,這精神才能清醒過來,這事,我便去“禍害”弟弟妹妹了。我會先捏住他們的鼻子,再高聲喊道“起床啦!”,這招百試百靈,他倆一下便醒了。我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過年起床后不到時辰不得大聲說話。我直到現(xiàn)在也沒搞懂這是為什么,可能是怕擾到神明吧。吉時到了,便開始放鞭炮,我總會早早地捂好耳朵,透過玻璃窗看爸爸點鞭炮。一陣“噼里啪啦”后,又迎來了一陣“噼里啪啦”,為什么?因為全村都在放鞭炮呀,這一個個小鞭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放完鞭炮后,餃子在鍋里沸騰了,媽媽把它們組成一個個“小隊”,放在名為“盤子”的操場里。白胖胖的小餃子肚子里的料可不少:白菜、韭菜、豬肉。羊肉、紅糖。熱氣騰騰的更惹人喜愛。沾上泡臘八蒜的醋,酸中帶辣,辣中帶香,總會使人胃口大開,小餃子們都沒有“幸免于難”。
春節(jié)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是這樣了,我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也不覺得厭煩,因為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品味得到。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泵總省市,每個城區(qū)對于春節(jié)都有不同的過法。而我的家鄉(xiāng)——“莆田”,這個小城市的過法相比其他地區(qū)有著一番獨特的韻味呢!
在莆田這個地方照老規(guī)矩,春節(jié)在臘月下旬就開始了。在臘月二十左右人們就陸續(xù)忙碌起來了,而在臘月二二至二四的時候,大家伙便拿起掃帚打掃起了各個屋間、清洗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喜樂氣氛。這一習俗在我的家鄉(xiāng)被稱為“掃巡”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新迎舊的喜樂氣氛。
“掃巡”過后,人們的忙碌并沒有因此而間斷,開始準備起了年貨。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兒。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在守歲。因為通宵守歲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元宵三四天前家家趕制紅團。紅團,在莆田這兒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寓意為“紅紅火火,團團圓圓!敝鞑牧希好娣、糯米粉、朱砂紅、糯米、棕櫚葉。先是把糯米浸濕浸軟加糖炒干團成團,在此期間將面團揉好搟成一片薄皮再將糯米團包進去放進模具里印成型后底下墊上棕櫚葉,再放在蒸籠里蒸個25分鐘后便大功告成了,而這不能吃只能元宵祭祀過后才能吃。
這,就是我老家別具一格的春節(jié)。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4
我的家鄉(xiāng)在東北。每逢春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都回去過春節(jié)。
大年三十的早晨,全家人早早地忙碌起來。哥哥們放鞭炮,大人們在廚房忙著準備各種食物,我和姐姐忙著貼對聯(lián)、貼福字、掛吊錢,把整個家裝扮得漂漂亮亮。
中午了,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舉杯同慶,祝福語塞得滿耳。幸福、快樂、祥和的氣氛充滿了整個家。一個下午就在大家的閑聊中度過了。
夜晚很快來臨了,就是傳統(tǒng)的`除夕夜。大家都開始做著各自的準備工作。大人們準備年夜飯,小孩子們換上了新衣服,大哥哥們將大堆的鞭炮擺放在炮臺上,工作細致到將點炮用的火柴(或者是打火機)都準備在炮堆的旁邊。準備工作做完后,全家人就都集中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觀看一邊評論著:這個節(jié)目好,那個不如去年的,這個節(jié)目太俗氣了,那個節(jié)目很貼近生活了……
零點的鐘聲就要敲響了!大家屏住呼吸,仰頭等著第一聲炮聲的沖天響,終于,哥哥點燃了第一個煙花,大家一起歡呼雀躍:過年了!過年了!
我喜歡春節(jié),喜歡那歡樂的氣氛,喜歡那熱鬧的場面。更喜歡在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
春節(jié)是中國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春節(jié)來臨之際,不論是在外求學的學子,還是在外工作的男男女女,都會不辭辛苦地往家里趕。與家人團圓,歡度春節(jié)。這就表現(xiàn)了春節(jié)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性。
東北老家的春節(jié)是不是為你帶來溫暖啦?小編希望馬年的你過的更加精彩!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膠東金城招遠,那里過春節(jié)特別有意思,下面就請我來介紹一下我老家的春節(jié)吧
和北方別的地方一樣,老家在“臘八”這天是非常冷的',家里的雪非常厚。一般晚飯前,我和家鄉(xiāng)一些小孩玩“打雪仗”,不過我往往被他們的雪球砸到——也許是因為他們經(jīng)常玩打雪仗吧。
臘八節(jié)吃晚飯時,有一樣東西是必須要喝的,那就是臘八粥。還有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泡臘八蒜,以備過年吃餃子用。
到了準備過年時,家長們一般都會滿足于我們,給我們買零食吃,不過大人們也比較忙亂,那就是做大棗餑餑,炸面魚。一部分晚上吃,一部分存放起來,以備過年用。
到了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放鞭炮,不過放的不太厲害,到了八點種,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其樂融融,十二點以后,鞭炮就“噼里啪啦”響了起來,場面甚是壯觀。
正月初一,家長帶著孩子,出來拜年,遇到認識的人,說一聲“過年好”,互相祝福,小孩子們高興,因為可以向長輩們要壓歲錢。拜過年后,人們就自由了,小孩子到街上玩,即使不到街上玩,也能在家里有聲有色地玩。上了一年的班,大人們也比較自由。想干什么干什么。
到了正月初二,大人們帶著孩子去探親,孩子們向親戚要壓歲錢,互相拜年,互相祝福,一直到初六。
到了初八,孩子們該去上學的上學,大人們該去上班的上班,春節(jié)就這樣過去了。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6
老家的春節(jié)是熱鬧。
臘八這天,照例是要吃臘八粥的,臘八那天,奶奶很早就起來熬臘八粥,清晨起床,頭晚上泡好的米跟豆都鼓鼓漲漲的,好似蘊蓄了足夠的力量,精神煥發(fā)起來。大鍋里,米豆翻騰,蒸汽氤氳,不一會兒,就聞到了各種干糧煮熟的香味,混著灶膛的煙火味兒在廚房中縈繞,飛竄,追逐,盤旋。揭開鍋,一顆顆色香味俱全的豆子,粘粘乎乎的纏綿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似的,相互依偎著。挖起一勺送入口中,綿軟香甜,一粒粒豆子在我嘴里融化,滑入我的胃里,頓時,身心的每一個毛孔都舒展開了,說不出的愜意舒暢。
臘八,大概就是豆香米香的味道。
過了臘八就是年,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貼滿了紅紅的對聯(lián),在暖陽的映襯下泛著柔和而絢麗的光芒。每年貼對聯(lián)的任務是我的爸爸共同完成的。打漿糊,整理對聯(lián),刷漿,上墻,一系列的步驟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仿佛舉行一場盛大的儀式。
下午,就開始包餃子了。過年的餃子也叫大錢餃子,洗好的硬幣一個一個包裹在白花花的餃子里,孩子們瞪大了眼睛,使勁盯著有錢的餃子,希望能記住它們的樣子。煮餃子了,一個個白胖胖的餃子飛入鍋中,在煮沸的鍋中嬉戲追逐,在霧氣里旋轉(zhuǎn)浮沉,孩子們盯著大鍋里的餃子,看哪個餃子沉到水底,狠狠地記住它地樣子。餃子出鍋了我即刻抓起一個送入嘴中,鮮美的湯汁在嘴中迸發(fā)出來,滋潤著我的每一條血管。
夜幕降臨,鞭炮聲聲,紅紅的鞭炮在清冷的空中炸開,點點殷紅散落在年三十的夜空里,滿地的碎屑,給整個院子鋪上了一層紅毯。
八點,春晚開始了!伴著熟悉而歡騰的旋律,餐桌上的年夜飯爭奇斗艷,各種花樣兒目不暇接,全家舉杯同祝,期望來年能好運相伴。半夜守歲,再次升騰起的鞭炮聲劃破了剛剛平靜下來的夜空,發(fā)紙、上香、上供,一系列程序化的儀式重復一遍,入睡。
凌晨四五點就要出去拜年了,一句過年好囊括了多少難以言表的祝福和期冀。吃包錢餃子,這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節(jié)目,隨著叮叮鐺鐺的錢幣碰擊聲,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沒吃到餃子的鼓著腮幫子摸著圓滾滾的肚皮咬咬牙往嘴里再塞上一個,吃到了的則乜斜一下,拍案歡呼。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到了,從早飯開始就吃的是元宵,灌滿湯汁的元宵在嘴里碎裂來來,那種湯汁溢滿口腔、胸腔的感覺令孩子越發(fā)興奮起來。元宵預示著一家人團團圓圓。晚上璀璨的煙花在空中朵朵綻放,像無數(shù)顆夢幻的流星,又像一串串晶瑩的珍珠,一條條流動瀑布,暗淡的夜空也變得星光燦爛。
也許,對我們來說,春節(jié)只是一種熱鬧的感覺;對長輩來說,春節(jié),是一種莊重的儀式;但是,把這種感覺和儀式綿延下去,它們也就成了文化。
我喜歡老家的春節(jié),喜歡它的味道,它的熱鬧,它的喜慶。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7
“咻!霹靂啪啦!”是什么聲音?哦,原來是家里在放煙花啊!我們每年回老家團圓都放煙花:什么“一根槍”、“金玉滿堂”、“美猴王”……數(shù)不勝數(shù),“玩不勝玩”。爸爸慢慢走向一盒煙花,手里拿著一根香。“咝……”“快跑!”爸爸說!斑荩 睙熁ㄏ衿葥襞谝粯语w上了天空,爆炸時,又像刀刃一樣劃破了黑夜的天空。美麗極啦!
我最難忘的就是團圓飯了!有燒鴨、叉燒、牛肉、麻婆豆腐……美食琳瑯滿目,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邊上的兩條小狗用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們,好像在說:“我也要吃,我的肚子都在唱‘空城計’了”。于是,我加了一塊東坡肉丟向它們。這兩條小狗為了吃這香氣濃濃的東坡肉,還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小一點的.狗先用爪子摸了兩下,又慢慢地把頭靠近這塊肉,發(fā)現(xiàn)沒事,于是他迅速叼起這塊東坡肉。說時遲,那時快,小狗剛叼住那塊肉時,臉就被大狗那“溫暖”的手扇了一下,肉又飛了出去。大狗和小狗奔向那塊肉,最后,肉被小狗給叼走了。小狗還沒有把肉吃下去,大狗迅速沖過來,用爪子抓小狗,把它身上都抓出血了,可是小狗還在吃肉,真是人為財死,狗為食亡!
老家的春節(jié)很熱鬧,是我喜歡的春節(jié)!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 篇8
今年的春節(jié)我是在山東鄉(xiāng)下老家過的,老家的春節(jié)可比城市過春節(jié)有趣多了!
大年初一的清早,我姥姥3點鐘就把我們叫起來了,不一會家家戶戶就開始放鞭炮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剛到5點鐘,許許多多的人就開始走家串戶的到家里來拜年啦。不論走到哪家,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要說上一句祝福的話。家中有小孩子的一定要給壓歲錢。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比如過年的餃子不要都吃完要留兩個在碗里代表年年有余,每家的門框和窗框都要貼上彩色的紙聯(lián),不光是在門上貼門聯(lián),門框上還要貼框聯(lián)……
你有聽說過嗎?早上八點鐘了,家家戶戶都拿一個果盤,盤里倒上糖塊,把果盤放在門口,這個時候就不再串門了。只要再來走親戚的,就在門口拿幾塊糖,說上幾句祝福的話就可以走啦。我很疑惑地問姥姥“問什么要拿糖呢?”姥姥告訴我:“傳說這一盤糖塊在晚上十點鐘之前被拿完了,那么在這一年里,你家就要發(fā)大財啦!”我一聽,可來了勁兒,一直守在門口,看到底有沒有人拿糖,呵!好多人都在搶呢!我偷偷地想:快發(fā)財啦!
老家過年真有勁,下次我還來老家過新年。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02-05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09-09
老家春節(jié)的作文11-22
老家春節(jié)作文10-13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08-16
春節(jié)老家作文08-31
老家的春節(jié)的作文11-12
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熱】09-02
【熱門】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09-02
【精】老家的春節(jié)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