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鄉(xiāng)與船記敘文
有人說,故鄉(xiāng)是村頭枝繁葉茂的百年老槐樹。有人說,故鄉(xiāng)是村里那口長滿青苔的青石板老井。也有人說,故鄉(xiāng)是傍晚升起的裊裊炊煙,以及那一聲聲慈母喚兒回家吃飯的深情呼喚。在我的印象中,故鄉(xiāng)則是村頭黃河大堰上的那艘木船。它就像鐫刻在我心靈上一條永不凋謝的美麗花朵。又如一杯陳年的老酒,歷久彌香。每次品起都沁人心脾、回味悠長。
我的故鄉(xiāng)是魯北平原黃河下游南岸的一個小村莊。記得在村頭的二堰上(比大堰矮二三米,沒有硬化,作為大堰的輔助加固部分,故鄉(xiāng)人稱作二堰),有一艘退役下來的木船。船身長約6米,寬3米。船體大約有三分之一已埋在了沙土里,船身的船板已腐爛很多。我們村的小學離大堰只有幾十米遠,黃河大堰便成了我們天然的操場和游樂園。每天早操或體育課,我們就在大堰上跑步、做游戲。那艘木船使我們所有男孩子的最愛,爭著搶著當“船長”。木船的至高點便是我們搶占的目標。你上去了,我把你拖下來。我上去了,堅持不了多久又會被另一批“勇士”擊敗。那歡樂的笑聲,奔跑的身影成為我永久的懷念。兀自佇立的木船,仿佛一塊化石記錄了一段生活、一段艱辛、一段歷史。
聽村里的老人說,那艘船在那里已經(jīng)好多年。已無人能說出它原來的主人。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緊鄰黃河的故鄉(xiāng)人很早便有玩船(黃河船運)的傳統(tǒng)。本家的王自蘭爺爺年輕的時候就做過很多年。小時候,我們一幫小伙伴經(jīng)常圍在他身邊,聽他講那玩船時候的故事,聽他講走南闖北經(jīng)歷的奇聞異事。受時代的影響,當時故鄉(xiāng)的人們生活都極其貧困,任何單獨的一家都無力承擔造船高昂的費用,需要幾家人合資建造。故鄉(xiāng)沒有專門造船的工廠或作坊。上百年的船運發(fā)展史卻造就了許多造船的能工巧匠。沿黃的村莊幾乎村村都有專門造船的師傅。幾家人籌措好造船的資金,便會請來村里的造船師傅,根據(jù)主家所需打造船的大小,造船師傅會計算出所需要的所有物料,并會詳細的注明所有物料的采購地。木料的要求,鐵釘、鉚釘、錨的尺寸數(shù)量等等。據(jù)說,鐵釘、鉚釘、錨等金屬制品都是從章丘定制的。等所有的物料準備妥當,造船師傅便開工了。根據(jù)船的大小,一般要兩個月到半年不等,有的甚至更長。船造好后,為了防腐,通常要刷三遍桐油,等全部干透就可下水了。
船的動力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船上的風帆,舵手會根據(jù)風向調整帆的角度借助風力。二是水流的動力。第三便是岸上纖夫的人力了。根據(jù)運輸功能的不同,又會分為兩種。一種是負責行人、商賈南北渡河使用的擺渡船。另一種是負責上下游運輸貨物的運輸船。
聽王自蘭爺爺講,他們家的船長7米,寬3米。屬于中小型,是運輸船。主要在濟南濼口至黃河入?诙蝸砘剡\輸貨物。新船下水和每次出航前,所有的船員都會祭拜黃河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帆風順、平平安安。玩船有很多禁忌。比如拉纖的濕了鞋子,不能翻過來底朝天曬鞋底。只能側起來曬。所有船員任何時候都不能說“翻”字。若是有人無意中說出。則會招來舵手的一頓臭罵。出行盡量避免初一十五等不吉利的日子。船員的構成是參加集資造船家庭中的青壯勞力。所有船員中,年齡最大,經(jīng)驗最豐富,威望最高的人擔任舵手。負責航線的選擇,船帆的調整,?啃菹r的位置選擇等等所有的事情都要舵手一個人掌握,剩余的船員則都是出苦力拉船的纖夫了。
船在濼口裝上貨物下行的時候,借助水的動力,是最輕松的時候。一般三天左右就會到達。上行的時候,水流卻成了最大的阻力。運氣好的時候碰到順風還好點。若是遇上逆風,那些拉船的纖夫則需要用上加倍的力氣。通過老人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鐵骨錚錚的漢子,一個個光著膀子,黝黑的皮膚上透出力量的光芒。汗水順著脊背流淌著。拉著那沉重的貨船,步履沉重的前進著。一曲低沉的號子與河水的怒吼交織在一起,身后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腳印。那場景仿佛就是那副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到了冬天,河水上凍封河的時候。那些勞累了一年的船員們可以暫時休息一段時間了。這期間,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碾船。就是對船體進行維修保養(yǎng)。碾船需要在岸上進行。當年,沒有任何的大型機械設備。要想把船弄上岸,只能依靠人力。船主會邀請全村甚至鄰村的青壯勞力去幫忙。上百人喊著整起的勞動號子,將那沉重的木船一點點的拖上岸,場面甚是壯觀。往往會吸引眾多的男女老幼圍觀。船拖上岸后,選擇平坦的地面,將船滑(同樣,這時是不能說翻字的。故鄉(xiāng)人用滑字巧妙的代替)過來,船底朝天。勤勞智慧的故鄉(xiāng)人自己發(fā)明了一種修補船體漏洞、裂縫用的專用膠。用桐油、生石灰和一種叫做麻的植物的皮,按一定比例搭配后,在碾子上一遍遍的碾,使其充分融合。利用桐油的粘性和防水性,以及麻的穩(wěn)固性制成的膠,被用來修補船體小的漏洞和裂縫(這也許就是碾船叫法的由來吧)。損壞較大的地方,則需要將整塊木板拆下來,換上新的。維修好的船要經(jīng)過舵手反復檢驗確認后,碾船工作才算結束。待到來年黃河開河,便可下水繼續(xù)它的使命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七十年代末期,原先的無機械動力木船,都經(jīng)過改造裝上了機器。從此,那些纖夫便告別了拉纖生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隨著公路運輸?shù)陌l(fā)展,以及各地黃河浮橋的建設,擺渡船的功能被浮橋替代。運輸船的水路航線也被浮橋阻礙。從此經(jīng)歷了風雨滄桑的玩船便淡出了歷史舞臺。村頭的那艘木船不知何年何月也已不知去向。但那些拉纖漢子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卻世代傳承了下來。
【故鄉(xiāng)與船記敘文】相關文章:
回故鄉(xiāng)記敘文12-22
回憶·故鄉(xiāng)記敘文12-06
故鄉(xiāng)初中記敘文04-30
夢回故鄉(xiāng)_初中記敘文05-02
繒船(繒船)04-29
回故鄉(xiāng)記敘文15篇12-02
船04-28
依依故鄉(xiāng)情_初中記敘文05-02
記敘文:20年后的故鄉(xiāng)11-11
斷篷船(斷篷船)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