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行語文教學反思
送行語文教學反思
《送行》是教科版藝術教材第八冊的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是李叔同采用 美國人約翰·奧德威的 《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的 學堂樂歌 。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二部合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聲部音樂的和諧美。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加以感受、體驗,唱好二聲部歌曲。
在歌曲的備課中,我遇到了幾個難題。一是怎么樣銜接第一課時的'舊知識?每周兩節(jié)的音樂課,學生對上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遺忘較多。音樂是聽覺藝術,是時間藝術,學習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難以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提高提供參照。另一個難題是今天所學的歌曲《送別》創(chuàng)作的年代較遠,怎么讓學生詳細地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理解歌曲內(nèi)容,又不占用課堂太多時間?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的課題研究中,我嘗試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活課堂學習
生動形象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賦予教學的一大特點。根據(jù)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征。我精心制作課件、網(wǎng)頁,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在導入歌曲二聲部的學習中,我采用對比欣賞的教學手段。通過對比,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感受二部合唱歌曲。依托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技能有效解決二部合唱難點。
教學是一個不斷研究過程,本節(jié)課在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藝術課程的整合嘗試方面取得一定收獲,但課堂研究是無止境的,反思本節(jié)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二、比如二聲部合唱的學習難度較大,雖然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目的,學會二部合唱歌曲《送別》,但演唱質(zhì)量有待下節(jié)課繼續(xù)提高。再一個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進行遠程學習交流。包括師生間的交流,同學間的交流以及同行間的交流。
送行語文教學反思
《送行》是李叔同先生20多歲時在日本留學時所作。全詞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
我選擇這首詞是因為是適逢六年級快要畢業(yè)了,比較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但怎樣比較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呢?
首先想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不過在詩詞教學中盡可能從詩詞的角度去營造氛圍,于是想到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留下孤帆遠影;王維送別好友,勸君更盡一杯酒;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試圖通過這些詩詞句的調(diào)用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詩詞的境界,順其自然進入到本詞的教學中。個人認為比較好的引導了學生,不過由于本人在朗誦表演等方面才能欠缺,未能通過聲情并茂的述說達到預設的效果。
接下來疏通詞句,整體感知詞的大意。引導學生去讀,讀準確、讀通順,注意詩歌的停頓、大致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因為字面意思并不復雜,因此在此處我主要設置了幾個問題:詩人在什么地方送別了自己的`親友?長亭是什么地方?什么是古道?詩人站在長亭古道,想著親友就要離家萬里,他的心情如何?其實此處一方面在疏通字句,一方面通過朗讀、理解字句,來領悟心情。至于學生能夠領悟多少,那得看學生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者說體驗,所以此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歷,以引起共鳴。
相較而言,第二節(jié)更直接,因此引導學生抓住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句子,()來誦讀來理解來感悟。抓住句子“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抓住詞語“盡”、“濁”,“寒”來細讀詞。
第一小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景物來感受別情,進而領會寫法。
雖然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教學中也注重一遍一遍的朗讀,但總感覺滿懷的愁緒沒有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所以朗讀是蒼白的,表情是凝滯的。那種哀而不傷,愁而不悲,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未能如音樂那樣哀婉。平行教學反思垂
[送行語文教學反思]
【送行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天窗的教學反思11-20
語文教學反思08-26
外貿(mào)送行英語對話09-03
送行祝福語10-06
送行祝福語08-13
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07-27
中考語文教學反思06-19
語文教學反思評語07-26
《語文園地一》的教學反思10-31
語文園地一的教學反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