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帶娃,是自己帶還是交給老人的一些思考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有一種老人幫忙帶小孩的習慣或傳統,很多年輕人有了孩子后,會讓一方父母或雙方父母輪流幫忙帶,本文說一下老人(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的一些思考,可以在評論區(qū)說說你的看法。
俗話說,一樣的米養(yǎng)百的樣人,即使同樣的情況發(fā)生在不同的家庭中,也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因此本文只是就事情本身說一些自己的理解,并對搜集的素材進行梳理,不一定所有人會有完全一致的結果,其實有時同樣的事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兩種結果。
支持老人帶
本人是從農村出來的,在農村鄰里鄉(xiāng)親大多都是讓老人帶小孩,其實在農村本身對小孩的教育相對來說沒城市里那么重視;不過,其實城市中,也不少人選擇讓父母幫忙帶;另外,自己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是孤身在城市打拼,讓自己父母過來城市幫助自己帶小孩,比如有名的“老漂族”。關于讓老人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有這幾方面:
自己沒有時間帶。這兩天看新聞,自己寶寶生病了,但媽媽無法請假回家照顧,大意是說要陪你就無法賺錢養(yǎng)你,要賺錢就無法時刻陪著你。聽起來挺心酸,但確實生活中城市中青年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如果沒有全職帶寶寶,確實不太可能每天陪著。
自己沒有精力帶。小孩需要陪伴,尤其上學之前的小朋友,除了睡覺時間都需要有人陪著,尤其剛出生嬰兒晚上也在哭鬧,全程照顧會導致自己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影響工作狀態(tài)。如果只是一兩周還可以克服,但長達半年或一年則可能會讓自己丟掉工作。
讓父母有事可做。父母退休在家里閑來無事,需要做一些事情,剛好娃需要有人花時間和精力帶;而且父母自己也沒有什么生活奔頭,有了帶娃作為日常事務,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和奔頭,正所謂人是需要意義的,或者說需要“被需要的感覺”的。
不放心保姆帶。新聞上已經報出很多保姆虐待小孩的事件了,雖然這種情況相對是少數,但這樣的案例已經在大家心中生根發(fā)芽,觀念的轉變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改變,加上自己對寶寶的寵愛,并不放心交給陌生人。
生活成本高,不能全職帶娃。在城市中生活的工薪階層,需要面對的不止是自己日常的柴米油鹽,還有寶寶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醫(yī)療,只是自己簡單點甚至委屈點都可以接受,但父母都希望自己寶寶擁有條件內最好的。
支持自己帶
不論在城市里還是農村,都有自己帶小孩的案例,但相對來講確實是少數,自己身邊也有自己帶小孩的朋友,有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選擇保姆進行照顧的,也有經濟拮據的選擇將小孩送去托兒所等機構的,有為了小孩的未來教育主動選擇的全職在家?guī)『⒌膶殝專灿斜黄葻o奈選擇離職在家?guī)『⒌膵寢,其實這幾類情況自己身邊都有。關于自己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有這幾方面:
老人年紀大了。很多老人當爺爺奶奶時,基本上已經近60了,身體狀況一直在走下坡路,很多老人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照顧孩子太累,也很有壓力,在本該頤養(yǎng)天年的年齡承受了太多壓力,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跟老人的價值觀不同。每一輩人的成長環(huán)境、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育兒理念也會有所區(qū)別。這也是時代造就的,做子女的有時會埋怨和嫌棄,因此而寒了老人家的心,最終產生家庭摩擦和矛盾。
老人會溺愛孩子。老人通常見不得寶寶哭鬧,有什么要求只要哭鬧立馬滿足,而且經常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或幫忙處理,時間長了就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或刁蠻任性、依賴性強或生活自理能力弱等壞習慣。
可以更好的促進親子關系。自己帶就會讓孩子天天陪在身邊,孩子平時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顧,就會更依賴和信任自己。如果讓老人帶,自己就會錯過很多孩子成長的瞬間,等到孩子長大后,再后悔也于事無補了。
老人更自由。老人已經為家里付出了一生,需要自己管理時間享受生活,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和圈子。
【帶娃,是自己帶還是交給老人的一些思考】相關文章:
帶娃出行不懼旅途中如何搞定吃睡行09-28
帶春天的詞語03-07
修正帶作文11-19
帶雨字的詞語03-06
洛帶古鎮(zhèn)作文12-12
帶蝦的吉利成語03-08
帶寶寶看病的技巧08-15
帶不了頭作文08-05
帶我飛翔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