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作為小學基礎教育(www.xfhttp.com-上網(wǎng)第一站xfhttp教育網(wǎng))課程中的音樂教育(www.xfhttp.com-上網(wǎng)第一站xfhttp教育網(wǎng)),相對于其他一些學科而言,其內容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反復體會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音樂教師準確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學用語,對課堂教學效果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也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增色不少。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用語的合理使用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確精煉
普通話是每個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學中,音樂教師尤其要做到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教師字正腔圓的發(fā)音,不但會給學生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準確的發(fā)音,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實的基礎。
音樂課有時間的限制,要把音樂知識系統(tǒng)完整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教學用語就必須準確精煉。要抓住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問題進行闡述,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地學習和創(chuàng)造。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緊扣教學內容,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到帶領學生遨游于音樂的海洋,都應富于邏輯,引人入勝。沒有語言組織,東拉西扯,隨意發(fā)揮的音樂課是難以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因此,音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以概括性的語言、精煉的詞匯引導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在課前就做好精心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備課時就要有組織課堂語言的準備,并選擇最好的表達方式。唯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思維保持連貫統(tǒng)一,順利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轉換,提高教學效率。
二、形象生動
音樂中的很多知識,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讀,局限于音樂而音樂的講課,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逐漸削弱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講授時,要力求做到化繁瑣為簡約,化生辟為通俗,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生動,真正快速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對于那些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動的例子來對他們進行啟發(fā)、引導。如:講解豎笛吹奏時的口風運用,可以讓學生體會吹蠟燭時搖晃而不滅的感覺,學生吹奏時就不會把一口氣一下全部吹完,從而造成刺耳的怪音;講到聲樂教學中的氣息運用,可以讓學生體會聞花香的感覺……教師教學中的語言越形象、生動,選用的例子越貼切,學生就越容易理解,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純技術語言,要實用得多。
三、韻律優(yōu)美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正是因為有了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結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藝術魅力。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也是如此。美化音樂課的教學語言,可以提高音樂課的審美價值。教師要注意讓課堂語言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恰到好處地表達教學意圖,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如:過渡性的語言,可采用適中的音量、自如的語氣、平穩(wěn)的聲調;講授教學重點、難點時,可放慢節(jié)奏,加強語氣,給學生理解、吸收的空間;對富有激情的教學內容,可加快節(jié)奏,調整語言的力度,做到抑揚頓挫,感情充沛,變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韻律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到音樂情境之中,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1] [2]
【音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相關文章:
淺談音樂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藝術04-29
數(shù)學教學中的語言藝術04-30
數(shù)學教學中的語言藝術04-30
數(shù)學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論文04-30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幽默語言藝術05-02
教學語言藝術淺說04-27
音樂教學中的感恩教育04-27
小學音樂教學中器樂的教學論文04-30
在音樂教學中的玩中學教學反思04-27
數(shù)學教學的非語言藝術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