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鍋盔幫秦滅了六國論文
戰(zhàn)國末年,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最終消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秦為什么能滅了東方六國?原因很多,歸根結底無非是秦國勵精圖治,運用賢才,由弱變強;而六國又各懷心事、不能團結對抗強秦,終被秦國一一收拾,相繼滅亡。
不過,長期以來,歷史學家忽略了一個小小的因素,這就是,在秦軍所取得的一系列勝利當中,有一種至今依然被陜西人所鐘愛的叫作“鍋盔”的干糧功不可沒。
為什么說鍋盔幫助秦國滅了六國?這要從我國古代人的飲食習慣談起。據專家考證,我國古代的人主要以稻、黍、稷、麥、菽為食,即大米、黃米、小米、小麥、豆類,也就是所謂的“五谷”。其中稻谷基本長在南方,小麥是通過西域傳入中國的。
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居民的口糧以黃米、小米和豆類為主,吃法比現在的人要原始一些。當時有句俗話叫“在家喝粥,出外吃糗!薄棒堋笔前腰S米、小米和豆類先炒熟、搗碎,然后加水揉搓成塊,曬干后得到的,故稱為干糧。古人在吃“糗”時,一般會配著鹵汁吃。這鹵汁是將鹽和醬以及姜絲用醋調制而成的。在交通極為不發(fā)達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老百姓出遠門,都喜歡攜帶易于保存的“糗”,還會攜帶些鹵汁裝在隨身的小瓦壺里。這樣,在長途跋涉的途中,人們就可以拿“糗”沾鹵汁吃,“糗”原本寡淡的味道也會變得鮮美一些,而鹵汁則有代替菜肴之功效。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糗”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軍用干糧。
萬事有利就有弊。“糗”同樣也有對人不利的一面。一方面“糗”不易消化,另一方面人們吃“糗”習慣配上鹵汁,而裝鹵汁的小瓦壺卻容易破碎,攜帶很不方便。并且鹵汁是不太容易存放的,一旦遇到炎熱的天氣,或多或少會有些變質,吃后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毛病,尤其是在極度疲憊或者身體虛弱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惡化病情。西漢末,割據隴西的隗囂在患病時吃了“糗”,隨即一命嗚呼。這樣的例子在戰(zhàn)場上發(fā)生的也很多。
到商周時代,小麥逐漸從西域傳入中國,首先在今甘肅和陜西一帶普遍種植。面粉的出現大大改變了西北人民的飲食結構,他們用面粉做成各種餅吃,有湯餅、蒸餅、爐餅等,包括現在的面條、饅頭、烤餅等。其中有一種大的發(fā)面烤餅,現在西北人叫鍋盔,這種發(fā)面烤餅主要是以大麥、小麥、還有黑麥等烙制而成。而且做鍋盔有一套比較嚴格的工序,比如烤制鍋盔的面團需要發(fā)酵,然后再烤制。發(fā)面制成的鍋盔松軟且容易消化,吃了之后肚子不會漲。而且,鍋盔外干內軟,可以保存很長時間,還可以做得很大。另外吃鍋盔時沒什么講究,吃的時候喝點水就可以了。特別是外出時,攜帶鍋盔上路,非常方便。
這樣一來,作為軍糧,鍋盔的優(yōu)點明顯多于“糗”。這一點在七雄并起的戰(zhàn)國時代,表現得更明顯一些。據史料記載,當時秦國主要以鍋盔為軍糧,而其他六國軍隊基本上還在吃“糗”,且不論其他重大因素,在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軍糧上,六國就略遜秦國一籌。可以說是容易消化、便于攜帶和長期保存的鍋盔戰(zhàn)勝了不易消化的“糗”。
只不過,鍋盔到底從多大程度上幫助了秦國軍隊,增強了秦國軍隊的實力,還有待史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淺談鍋盔幫秦滅了六國論文】相關文章:
鍋盔的簡介,鍋盔的做法10-03
鍋盔是什么?鍋盔的做法06-02
陜西鍋盔的傳說10-16
水滅不了的火小學小論文05-02
淺論唐武宗滅佛的原因論文05-03
淺論唐武宗滅佛原因論文05-03
淺談溫柔論文05-02
淺談為官論文05-04
淺談虛榮論文05-03
內蒙古鍋盔山 -資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