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親和力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論文
輔導員工作,是開導人的思想的工作,是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工作。在當今大學生主體意識發(fā)達和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輔導員僅靠來自于行政權力的影響力來帶領大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溝通成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關系的前提便是“親和力”。擁有較高親和力的輔導員,才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將感情融洽在工作中,關懷體貼學生,博愛學生,感化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幫助學生在學業(yè)和生活領域里獲得成功。因此,高校輔導員提高自身的親和力,是輔導員的素質要求和工作職責,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需要及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的新特點。
[關鍵詞]親和力 輔導員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坝H和”是一種道德文化,是一種人文精神。親和力則是指“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但現代社會崇尚競爭,常將人置于“不安”的狀態(tài)之中。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于不安之中,總希望縮小人際距離,相互扶持,并由此獲得公正的評價,這在當前學生中表現的也是十分明顯。缺少“親和”的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成為一種灌輸。親和力強的輔導員,不僅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而且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并且在工作中往往會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使工作得以更好的開展,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輔導員工作者的“親和力”,實質上是指輔導員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質,在輔導員工作中所產生的一種親近、和諧的力量,一種感染、凝聚的力量。增強“親和力”,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新的特點。尤其是在高校,更需要通過這種親和力,在師生員工之間搭起一座心靈和情感的橋梁。具備良好的親和力,易與學生建立感情,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有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屏障,使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更好的效果。相反,一些過于嚴厲,缺乏親和力的輔導員,盡管也有很高的工作熱情,卻難為學生所認同,學生不愿或不敢與輔導員溝通交流,時間一長,由于信息不暢,把握不到工作對象的“脈搏”,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很難做到點子上去。
一、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的方面
1.真摯的情感
輔導員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發(fā)自肺腑地愛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才能真正地做到彼此間的接受和理解。許多事實說明,善于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輔導員,是最能產生工作實效的輔導員。因為師生之間真誠的情感,能產生極大的“親和力”,從而使學生對某些道理不言自明,激發(fā)學生去自覺地實現共同的目標。
2.贊揚與鼓勵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贊美,贊美能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輔導員要學會運用適度的贊美的藝術,對應當給予贊美的學生給予適度的贊美。當然,贊美要言之有物,每個人都有其不足,每個人也有其所長,要深入挖掘學生品質、個性上的閃光點,不能虛浮空洞。鼓勵會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讓學生認識到老師給予的高期望值,從而提高對自己的定位。
3.平等與尊重
輔導員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學生當成大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輔導員才易于把握學生的真實需要和興趣,為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4.勇于自我批評
人無完人,即使是教育家也難免會有過失。作為高校輔導員,更要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放下架子作自我批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覺得你是真誠的、通達的,親和力就會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自我批評、自我完善。
二、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親和力應該采取的措施
1.培養(yǎng)個人全面的能力
能力是一個人順利進行某項工作而在主觀上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是運用于工作實際的各種技能和藝術。輔導員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必須具備全面的能力。具體包括:調查研究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協(xié)調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等。這些能力將直接影響輔導員工作的質量、水平和效果。只有具備了一定能力的輔導員,才能贏得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有更好的親和力。
2.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特性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是非權力影響力,是一個人素質的綜合表現。所謂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則是指輔導員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在品德、學識、個性等方面對學生所具有的一種綜合影響力。輔導員的人格魅力表現為不僅要善于言教,而且要善于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帶領和影響學生,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等等,這些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3.克服個人負面情緒
輔導員的工作細小而雜亂,難免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變得煩躁不安,雖然懂得與學生交往中親和的原則,可是生理狀況不允許他們做得很好,就會不由自主地發(fā)脾氣,在處理學生事務的過程中就容易降低親和力。所以,輔導員在教育引導之余,要勞逸結合,多與學生一起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流思想,放松自己,始終保持一份好心情,克服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具備良好的人際親和力。
4.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
傾聽是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研究資料表明: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傾聽本身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某些場所,聽比說更重要,這是讓對方發(fā)泄、引導對方說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有效的溝通離不開傾聽,輔導員應不斷修正自己固有的價值觀標準,耐心傾聽來自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加強人際包容能力,強化對學生的理解,贏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親和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寶,一名優(yōu)秀的輔導員必須具有親和力,而一名具有親和力的輔導員在工作中不僅會深受學生歡迎,還可以起到不令尤從的效果。因此,輔導員應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注重發(fā)展自身受大學生歡迎的親和力,與學生亦師亦友、如兄如長,努力使自己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親和力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輔導員在就業(yè)指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論文04-27
控制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04-29
網絡輿情與高校輔導員工作論文04-27
淺論移情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04-29
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策略論文05-02
高校輔導員知識結構的建立及調整的論文04-27
關于高校輔導員隱性德育資源探析論文05-02
心理咨詢技能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應用的思考04-28
高校輔導員在就業(yè)指導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和途徑04-30
淺論民辦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