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學生厭學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對策論文
近十余年來,伴隨著我國基礎(chǔ)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基礎(chǔ)教育科學研究呈現(xiàn)出了一派空前活躍的大好局面,中學生厭學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對策已成為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是教育工作者的當務(wù)之急。
一、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
1.社會原因
。1)社會風氣的影響。在我們的社會,仍然存在辦事憑關(guān)系、走后門的現(xiàn)象,這使中學生對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產(chǎn)生了悲觀情緒。
(2)家長的落后觀念。有些家長認為:一個字不識,照樣能買轎車;大學畢業(yè),一樣要騎自行車。這種想法會影響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讀書無用”的思想。
(3)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誘惑層出不窮。當今社會生活令人眼花繚亂,擋不住的誘惑、強烈的刺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有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撩撥著中學生的心。
2.學校原因
。1)辦學條件差,F(xiàn)在仍然有許多學校辦學條件非常差,不具備起碼的辦學條件,八九十人一個班,四五十人兩間宿舍,沒有操場,沒有音、體、美教師,老師上課全憑兩支粉筆、一張觜,現(xiàn)代化的教學儀器、教學手段基本上沒有。在這樣的學校學習,學生怎么能學得進去、學得有趣?
(2)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老師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和為人師表的責任心,總是盡量地希望學生們能夠?qū)W得更多、學得更好。因此老師用心良苦地投入到學生的學習上去,過多的作業(yè),過多的考試,剝奪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興趣特長的時間和空間,引起了學生厭學情緒的高漲。
。3)教師業(yè)務(wù)水平的低下。照本宣科、機械刻板、不負責任、得過且過的教師在一些學校仍然占據(jù)著重要的教學崗位,這部分教師的講課水平直接影響了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了他們對學習的厭惡。
。4)校風、班風的不正常。部分學校管理水平差,師生素質(zhì)低,經(jīng)常存在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學生欺負學生的現(xiàn)象,導致了師生關(guān)系緊張、同學關(guān)系惡劣。這一切都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對學校失去了信心,對學校望而生畏,進一步就發(fā)展成了厭學、輟學。
3.自身原因
(1)成績差,缺乏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起點,沒有自信,也就沒有成功。厭惡學習的學生,十有八九是成績差、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表示懷疑的學生,久而久之,他們就認為自己的腦子笨,智力不如別人,于是干脆不學了。
(2)自制力差,貪圖享受。部分中學生自制力差,往往容易受外部消極因素的影響,追求吃喝玩樂,貪圖享受,自己嬌慣自己,不肯在學習上埋頭苦干,認為學校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因而厭惡學校、厭惡學習。
。3)逆反心理重。這部分學生在小學時成績很好,是老師眼里的佼佼者,進入中學后,由于競爭壓力增大,老師不太了解,可能會被老師所忽視。這時他們會產(chǎn)生對老師的不滿情緒,這種不滿情緒會轉(zhuǎn)變?yōu)閷υ摾蠋熕虒W科的厭惡。
二、克服厭學心理的對策
1.利用家長學校,端正家長的認識。
學?衫眉议L學校,宣傳各種教育法規(guī),讓家長了解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以及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子女成才觀、正確的家庭收入觀,不要急功近利。
2.舉辦專家報告會,消除不良影響。
可聘請專家作報告,全方位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使學生擦亮眼睛、理清思路,批判性地看待消極的觀點,在思想上建立警戒點,抵制不利的輿論,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把那些庸俗的、玩世不恭的、不負責任的、目光短淺的、貪圖享受的觀點驅(qū)逐出大腦。
3.轉(zhuǎn)變學校教育觀念,把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學校應(yīng)建立一套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機制,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樹立牢固的素質(zhì)教育觀念,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徹底糾正“唯分論”的辦學思想,徹底消除“應(yīng)試教育”的消極影響。
4.去掉學生的思想包袱,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要讓那些因成績較差而厭學的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去掉那些自卑心理。要抱定“彼能行我亦能行”的念頭,既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也要看到自己勝過別人的長處,盡量揚長避短。要讓學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不會比別人差。
5.說出你的贊美,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任何人都希望別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持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而表示贊同、接納的方式一般是贊美。老師在平時的提問、作業(yè)、考試中最好能分出檔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你的贊美,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都能抬起頭來走路。
6.分析學生的需要,提高需要的檔次。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jīng)把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分成了不同的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根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有些學生把需要僅僅定位在低層次水平上。所以,應(yīng)使學生明白,學習是一種高級的需要,是每個人應(yīng)該具有和追求的目標。
總之,學生厭學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密切配合、同心協(xié)力、齊抓共管,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提高未來建設(shè)者的素質(zhì)。
【中學生厭學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對策論文】相關(guān)文章:
淺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對策04-29
中學生厭學的歸因及對策研究05-02
厭學癥成因與對策05-01
農(nóng)村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04-30
論文王卦位的形成及其與《易經(jīng)》的關(guān)系04-27
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06-08
類比思維的心理因素及其制約05-02
略論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對策論文05-01
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及其對策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