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小學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借助拼音讀通讀懂課文;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電腦的神奇;
3。 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知識點梳理
本課字詞、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 師:電腦真神奇,不僅可以使我們跨上“信息高速路”,還能指揮機器人工作呢!
2。 出示課件:機器人
3。 師:你們知道機器能干些什么嗎?那這個機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果園機器人》。(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 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閱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讀得不明白,并學一學編輯叔叔的做法,在空白處畫“問題泡泡”。
三、討論與交流
1。 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泡泡”。
2。 重點討論交流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相機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學生讀課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 齊讀課文。
五、綜合拓展
1。 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機器人還能干什么。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
2。 教師小結。
3。 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課 后反 思
雖然學生對果園機器人特點有大體了解,但是,我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敘述層次。當學生談到,果園機器人越來越先進。我只是簡單地評價。當時,我應該引導學生體會“你會想,可以讓機器人來幫忙呀!薄澳銜,可以用電池呀!”“能不能讓機器人自己充電呢?”等句子在敘述中的作用,從而感受到生活和生產(chǎn)的實際要求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動力。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特點。
2、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能正確翻譯全文并背誦。
3、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4、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詞句,把握文章內(nèi)容。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初識陋室。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演變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主要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代詩人。與柳宗元齊名,并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王安石稱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稱他“詩豪”,著有《劉夢得文集》。
詩人21歲中進士,授官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貶到和州做刺史時所作。
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鴻儒案牘
4、這是一篇銘文,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jié)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么?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韻母:ing
5、譯一譯:
(1)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
、俾邯M小,不華美
②名:作動詞用,出名,有名
③靈:靈異,神奇。這里作動詞用
④惟:只
、蒈埃耗苌⒉嫉竭h處的芳香,多用來形容德行的美好
、搌櫲澹捍笕。這里指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人
、甙锥。喊滓,平民。這里指缺乏文化教養(yǎng)的人
、鄟y:使動用法,使……擾亂
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⑩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無意。有什么簡陋呢。
(2)用自己的話疏通詩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會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龍居住就顯靈異了。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居室,只是因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苔蘚的痕跡漫上臺階,青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門簾,郁郁青青。(在這里)談笑風生的是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人,來來往往沒有缺乏文化教養(yǎng)的人?梢詮椬鄻闼責o華的古琴,閱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沒有達官貴人家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文書使身體勞累。
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簡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這里)這又有什么簡陋的呢!”
誦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得順暢,讀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緊緊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開篇以“(),()。(),()!逼鹋d,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統(tǒng)領全篇。
然后用“(),()”寫室外環(huán)境之清幽;用“(),()”
寫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寫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結尾用“(),()”作類比,并引用孔子的話“():()?”予以強調(diào),表現(xiàn)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進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致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nèi)
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nèi)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
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nèi)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思維角度:主人、環(huán)境、交往、生活)
提問:名為陋室,實則不陋。文中哪些語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書:不陋)
。▽W生如果用自己的話回答,教師則要求學生用課文中語句再說說;如果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教師就要求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順勢突出個別句中的字、
詞意思及修辭方法等。并分析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陋室不陋的特點?相關的句子有: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對偶,擬人寫自然環(huán)境清幽雅致,這是寫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偶,襯托,寫交往人物不俗,襯托自己的“德馨”,這是寫室中之人)
除了對偶,還有襯托。作者沒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zhèn),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p>
(3)“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正面寫,實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反面寫,虛寫)!边@兩句是寫室中之事,表現(xiàn)了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tài)。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翱梢哉{(diào)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jīng)”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ò鍟海┎弧奥痹颍壕邮噎h(huán)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話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奥摇倍挚垲}!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陋室;
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彩。
小結: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是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故而陋室不陋。
4、主題思想:本文采用()的寫法,通過(陋室環(huán)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感情。
物志
陋室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
蓮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讀陋室
1、課文前兩句運用了什么寫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ㄟ@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這種方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磥怼败啊弊之孆堻c睛,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寫自己的“陋室”,為什么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歷或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師點撥: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討論明確: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不但說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賢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力發(fā)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寫閱讀,探究陋室
1、縱觀全文,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辯證的看待劉禹錫)
稱頌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批評的是:消極避世,脫離勞動人民,多了書生氣質(zhì),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深。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不能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這種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示例②: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對古人的道德品質(zhì)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境界。
2、閱讀材料《教室銘》,思考問題。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陋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梢运笥X,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籃球場,好似游戲場。心里云:“混張文憑。”
思考: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xiàn)象來說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呢?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二、教材說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xiàn)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可拼成本課合體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兩個頭飾,“棵、穿”的猜字圖。
2、要求學生觀察校園、路邊、生活小區(qū)的樹木,了解人們?yōu)楸Wo樹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生字中,注意讀準“穿、傘、暖、冷”的字音。要認識的10個生字多為單音節(jié)詞,適宜隨課文分散認字。從字形上看形聲字居多,本課要隨生字認識“父、刂、冫、人、灬”5個偏旁。根據(jù)生字的特點,也可從偏旁入手,相對集中認字。如,先復習“、日、纟、”4個偏旁,再認本課5個新偏旁,并適當說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到生字表里找找9個偏旁分別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課文,想想怎樣記住它。在學生議論中會發(fā)現(xiàn)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傘)就可以記住字形。教師在討論中可提示學生:
(1)看圖猜字!翱谩(左邊畫棵樹,右邊畫個果子)。“穿”(上面一個洞口,下面一排牙齒)。(2)記個大概印象。對難字如“暖、熱”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記個大概,隨著閱讀、復現(xiàn),逐漸鞏固。為了精確辨認生字,可安排兩項練習。(1)選偏旁、部件卡片組成字讀一讀。
(2)比一比,組詞:爺——爸、棵——課、穿——窗。
2、寫字
本課要認識筆畫“”,鞏固先里頭后封口的筆順規(guī)則。教學時重點指導兩個字:“四、五”。
四:第一筆“豎”在左半格,行筆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筆“橫折鉤”起筆處和“豎”的頂部相連,橫行至右上格折轉(zhuǎn)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鉤出。第三筆“短撇”和第四筆“豎彎”,都從橫上起筆在框內(nèi)均勻分布。寫“豎彎”時,豎要直,轉(zhuǎn)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最后一筆“橫”與第一、第二筆的收筆處相連。
五:第一筆“短橫”在上半格;第二筆“豎”從“橫”中點起筆,行筆略向左斜;第三筆“橫折”起筆超過“短橫”,向右行筆至右半格與“短橫”上下對齊處折筆向下,收筆與“豎”對齊;第四筆“長橫”托連第二、三筆,起筆、收筆處超過第三筆。
(三)詞句
本課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各指的是什么。教學中可運用插圖讓學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扎在樹干上的稻草或草簾;“綠色的小傘”指枝葉茂密的樹冠。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從它們的作用:預防小樹被凍壞、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說。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冷——熱,可在閱讀中點一點。
本課首次出現(xiàn)自然段,可先從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這樣的行文方式上讓學生感知,再通過一段一段地讀,逐步知道一個自然段說一個意思。
(四)朗讀
朗讀時要提示學生,讀完一個自然段要停頓一會,停頓的時間比句號長一些。
本課重點指導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適當停頓,如: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語氣中要表達出互相關心的喜悅之情。
(五)實踐活動
1、課后“讀讀說說”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匯。練習時可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說說。指導的重點是擴大積累,運用恰當。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組練說,再用四張?zhí)羁湛ㄆ儞Q順序開火車口頭填空,比比哪一組說得恰當而不重復。
2、演課本劇。加上爺爺與小樹的動作、對話把第二、三段的內(nèi)容演一演。這是第一次演,如學生有困難,就教師幫助編,由兩個同學演給大家看,意在激發(fā)興趣。經(jīng)常演演,學生也就會自編自演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引入
1、啟發(fā)談話:人們?yōu)楸Wo樹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爺爺為小樹做了什么、
(三)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認識自然段。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認識其中的7個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回憶第二段的內(nèi)容、學習過程,學習第三段。
1、認識其中的3個生字;
2、理解“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
3、指導朗讀。先讀第三段,再讀全文。
(六)鞏固練習
1、認記生字(選部件拼字)。
2、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七)指導寫字
(八)擴展活動
演課本劇。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