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1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是新人教版中考語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軟件制作,文件大小為 39 K,創(chuàng)作者將在文件內(nèi)注明,已被網(wǎng)友下載次,受歡迎程度為級。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2
寫作中考命(半命)題作文,要做好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
1.審清題意。
(1)注意文題含義。有些文題的含義很豐富,是需要細細琢磨一番的。如長大的感覺,如果能寓理于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正處于花季年齡的初中生成長中的追求、向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zé)任在心中出現(xiàn),那么這樣的思考就是準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2)注意文題題眼。文題中一般都有關(guān)鍵詞,這些詞就是所謂的題眼。把握了題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點,了解了寫作要避免的誤區(qū)。
(3)注意文體類別。中考文題對文體要求的表述主要有二種形式。一是明確規(guī)定只能寫一種文體;二是明確規(guī)定可以寫多種文體。
(4)注意立意信息。有些文題還有立意方面的暗示信息,明察到這一點,對于寫出高質(zhì)量的`考場習(xí)作是大有幫助的。
(5)注意選材指向。有些中考作文題對寫作材料還有著或明或暗的指向。體會到這一點,才會避免選材失誤,提高選材質(zhì)量。
2.選好材料。
(1)選精當?shù)牟牧稀2牧喜荒苡坞x主題,主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你所組織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題;材料不能胡編濫造,這就是說,組織材料應(yīng)力求真實、準確,那些拾到東西一等幾小時之類胡編濫造的材料只會弄巧成拙,影響文章的質(zhì)量;材料不能過于狹窄。不要一寫奉獻愛心,就是給希望工程捐款;一寫家鄉(xiāng)變化,就是寫家里添了電視機,買了收音機。
(2)選新穎的材料。新在獨具慧眼,材料要新,選材者需有一雙慧眼;新在獨運匠心,有時,你可能對組織的材料舉棋不定,這時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決定材料的取舍;新在獨辟蹊徑這蹊徑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
3.確定主旨。
確立主旨就是確立一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立意。我們無論是寫哪一種文體,都應(yīng)在立意上下功夫。其要求是健康、新穎、深刻。健康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正確,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意義,能給讀者以鼓舞和啟迪;新穎,就是立意要跳出陳舊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深刻,就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挖掘出文中深廣的意蘊,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4.重視首尾。
開頭結(jié)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煉中心,完整結(jié)構(gòu),吸引讀者。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開頭或直奔主題,也就是開門見山;或設(shè)置懸念,增添文章波瀾,展現(xiàn)文章的布局之美;或引用材料;或描寫人物?紙鲎魑牡慕Y(jié)尾應(yīng)盡量做到簡潔、緊湊、恰到好處;蝽樒渥匀,把內(nèi)容表達完之后,自然而然的收束全文;或呼應(yīng)篇首,使文章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完整;或揭示主旨。
5.對半命題作文還要注意:
首先要在弄清題目所提供的詞語意思的基礎(chǔ)上,弄清未受限制的內(nèi)容(即橫線上可填哪些詞語)。半命題作文一般要提供詞語。如果題目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詞語作文,那么你可從中選擇一個詞語;如果在提供的詞語后面打上省略號或者出現(xiàn)等等字樣,則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詞語,也可用未提供的詞語。其次,所選用的詞語填入文題后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文題,力求新穎別致而且自己能寫得出采。文題新穎別致,能使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自己能寫得出采,才能寫出佳作;另外,填好詞語以后,要從語意、語法、語感的角度檢查一下,力求準確、簡明、生動。
【新題導(dǎo)寫】
1.跨向明天的一步
青春年少的你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有許多令人心動的故事。請用上面的文題寫一篇記敘文。
[點撥]從文題類型看,這是一篇命題作文,從文體類別看,這是一篇記敘文,從文題含義看,這是一個含 比喻意義的文題?缦蛎魈斓囊徊奖扔髑嗌倌暝诔砷L過程中思想的逐步成熟,性格的不斷完善,學(xué)習(xí)的點滴進步等等。從選材方面看,應(yīng)寫與自己有關(guān)的真實故事,應(yīng)寫成長途中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比如:認識了知識的重要,懂得了友誼的珍貴,領(lǐng)悟了深奧的道理;由孤僻變得合群,由懦弱變得勇敢,由依賴變得獨立;電腦考試達標了,書法作品獲獎了,得意之作發(fā)表了文題中的一步還暗示應(yīng)從方方面面中選一個側(cè)面展開,不可面面俱到。
2.①我家的? ②我家的稀客
請從上面兩個文題中任選一題作文,文體不限。
[點撥] 論文題含義,?椭附(jīng)常到我家的客人,稀客指很少到我家來的客人。二題都可以寫成寫人為主的文章。當然將客理解為某種物也未嘗不可。論寫作重心,?,可寫其方方面面;稀客,只宜于寫一、二次特殊的印象,無論是寫?瓦是寫稀客,都應(yīng)把客人放在我家這個環(huán)境中來寫。論文題類型,這是一道選題作文,只能二中選一,不可兩個都寫。
3.為 而陶醉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中,無論人、事、物、景等,總有令你陶醉的時候,請抓住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某一陶醉點,補充文題,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
[點撥]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往往題材寬泛,有話可寫。就本文而言,選材面十分廣闊?梢哉f是琴棋書畫、天文地理、風(fēng)土人情、名勝古跡樣樣皆可入文中。究竟怎樣選好材料呢?一是要新穎獨特。有些材料很熟悉,但正因為太熟太俗可能被很多人看好,為了避免雷同,你最好另辟蹊徑。二是要宜于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特別是能表現(xiàn) 陶醉,因為寫好陶醉是本文成功的關(guān)鍵。
4.感受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感受,感受時間、感受關(guān)愛、感受友誼你對什么東西感受得最深呢?請將上面的文題填充完整,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點撥] 因為是半命題作文,寫作當然有廣闊的空間。不管準備寫哪一種文體,你在選擇寫作對象時,都要注意這樣幾點:①宜于立意,這種立意固然要新要深,但必須是一個你容易駕馭的主題,不然,你就會因把握不準而出現(xiàn)立意失誤。 ②宜于鋪展。也就是說能圍繞你確立的主旨鋪展出豐厚的內(nèi)容。③宜于點示。有時候,文中一兩句精妙的點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輝,寫本文時若點示得法,肯定不乏這樣的佳句。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3
讀孟嘗君傳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xiàn)為撫州東鄉(xiāng)縣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謚號“文”。
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
1042年(慶歷二年)登楊鎮(zhèn)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xué)士。1069年(熙寧二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謚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chuàng)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xué)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xí)”,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戰(zhàn)國末期,各諸侯國貴族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統(tǒng)治地位,竭力網(wǎng)羅人才,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而社會上的“士”(包括學(xué)士、策士、方士或術(shù)士以及食客)也企圖依靠權(quán)貴獲得錦衣玉食,因此養(yǎng)“士”之風(fēng)盛行。當時,以養(yǎng)“土”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后人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3.文意:本文駁斥“孟嘗君能得士”這一傳統(tǒng)說法,首先擺出這一論點,接著寫出這一論點的兩個依據(jù)。一個是“士以故歸之”,這是概括地說;一個是“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這是從具體事例說。
然后筆鋒一轉(zhuǎn),用“嗟呼”慨嘆孟嘗君只是“雞鳴狗盜之雄”,不是真正得士。這一論點提出,主要是把“雞鳴狗盜”排除在“士”之外,再從得一士可以“南面而制秦”(只是設(shè)想)否定“雞鳴狗盜之力”。最后以推理方式更進一層說明了孟嘗君不能得士的原因。
重點語句翻譯:
1.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
譯: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
2.特雞鳴狗盜之雄耳
譯:只不過是雞鳴狗盜的首領(lǐng)罷了。
3.豈足以言得士!
譯:哪里說得上是得到了賢士呢?
4.擅齊之強
譯:擁有齊國的強大國力。
5.南面而制秦
譯:南面稱王制服秦國。
6.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
譯:雞鳴狗盜一類人在他門下。
原文解答:
1.對于孟嘗君,世人有什么傳統(tǒng)觀念?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
2.作者把孟嘗君門下的“士人”稱作什么?雞鳴狗盜。
3.作者心目中的“士”應(yīng)是怎樣的?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4.“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4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淮上與友人別(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揚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5.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6.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0.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5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知識點歸納:
1、首聯(lián)劃線部分的的作用?運用夸張和比喻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詞,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及形勢。(現(xiàn)在形容反動勢力猖獗一時的情況,以及所造成的緊張局面的詩句:黑云壓城城欲摧)
2、表明戰(zhàn)斗的激烈慘狀的詩句: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贊嘆壯士報國的志向的詩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4、概括這首詩的主旨。答: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描繪了一場邊關(guān)戰(zhàn)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5、頷聯(lián)寫得“有聲有色”,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答: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把激戰(zhàn)中的邊塞風(fēng)光寫得很壯美。
6、頸聯(lián)中詩人為什么將地點設(shè)置在“易水”邊?“霜重鼓寒聲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易水”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國內(nèi)時刺客荊軻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種悲壯色彩!爸亍薄昂薄安黄稹保怀鎏鞖獾膰篮蜌夥盏木o張凝重,反襯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
7、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典故?表達了將士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引用了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黃金臺、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缕娌诺牡涔,表現(xiàn)了將士們感激天子重用賢才的美德和以死報君的決心。
8、詩中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了悲壯的戰(zhàn)爭風(fēng)云,構(gòu)成了奇特的意境,請舉例闡述。答:如:“黑云”之“黑”寫出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甲光向日”之光,寫出了將士們嚴陣以待的氣勢;“燕脂”“紫”寫出了邊塞夕陽下的肅穆氣氛,也突出了將士們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壯。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6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知識點歸納:
1、形容一個人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質(zhì)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試分析一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及藝術(shù)特色。答: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運用對偶、比喻、雙關(guān)修辭表現(xiàn)感情,形象生動,貼切感人。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在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有何延伸意義?答:用以歌頌奉獻精神。
4、理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意境。答:這是詩人對情人真摯感情的自我表述,詩人巧設(shè)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戀之情。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7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1、 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2、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后,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統(tǒng)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
3、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4、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5、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示眼色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2、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3、齊威王欲將孫臏 將: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1、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2、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3、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chǎn)品、收入
2、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2、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復(fù)生
4、驚天動地 驚:使……驚奇;動:使……感動
5、可燒而走也 走:使……逃走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兒懼,啼告母 啼:哭著
九、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1、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2、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3、常在于險遠。 險遠:危險而又道遠的地方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8
(一)文學(xué)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鳳、雅、頌”三大類。
2、《論語》為“四書”之一,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孔子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師。它與《孟子》《大學(xué)》《中庸》合稱“四書”。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學(xué)、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動力的書。名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孫丑》“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說“大而化之謂圣”意思是說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夠隨機變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除此之外還有《墨子》《道德經(jīng)》《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
3、《左傳》編年體史書。傳說是春秋時魯國史左丘明編著。《曹劌論戰(zhàn)》選于此書。
4、《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載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事件,著重記錄了謀臣策士的策略權(quán)謀、言論舉止,反映了戰(zhàn)國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極其復(fù)雜的政治斗爭和尖銳的.社會斗爭。
5、《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在文學(xué)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陳涉世家》選自《史記》。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6、“五經(jīng)”
7、唐代詩歌成就最高,涌現(xiàn)出大批名家。
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中唐三大詩人:李白(詩仙)杜甫(詩圣,其詩有詩史之稱)、白居易 ?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隱,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在恢淚始干”。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督洗航^句》 ?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杜甫的“三吏”“三別”:?
三吏:《憧關(guān)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8、宋代文學(xué)成就最高的是詞。代表宋代詞壇兩大流派風(fēng)格的人物是以蘇軾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約派。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
9、明清時代四大古典小說是:
《三國演義》(羅貫中?明) 《水滸傳》(施耐庵?明)
《西游記》(吳承恩?明) 《紅樓夢》(曹雪芹?清)。
10、《儒林外史》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芭R死的時候點兩根燈草就閉不上眼睛的人”就是這部小說中塑造的吝嗇鬼嚴監(jiān)生的形象。
(二)文體常識
1、古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現(xiàn)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jīng)》、《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2、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gòu)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學(xué)過的《朱元思書》便是此種文體。
3、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9
詞語解釋
第一冊
1.委屈:受到不應(yīng)有的指責(zé)和待遇。心里難過。
2.粼粼:形容波光。
3.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
4.慘淡:凄慘暗淡,不景氣。
5.賦閑:失業(yè)在家。
6.頹唐:衰頹敗落。
7.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里感到悲傷。
8.情郁于中:感情聚積因心里不得發(fā)泄。
9.瑣屑:細小而繁多的事。
10.確鑿:確實。
11.輕捷:輕快。
12.鑒賞:鑒別,欣賞。
13.人跡罕至:少有人來。罕,希少。
14.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
15.詫異:驚奇。
16.朗潤:明朗潤澤。
17.醞釀:各種氣息在空氣中象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
18.賣弄:炫耀。
19.宛轉(zhuǎn):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20.舒活:舒展,活動。
21.花枝招展:比喻姿態(tài)優(yōu)美。
22.緋紅:鮮紅。緋,紅色。
23.皎潔:月亮明亮潔白。
24.兀自:徑直。
25.死不瞑目:形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26.精致:精巧細致。
27.不屑:輕視認為不值得。
28.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
29.矜持:拘謹,拘束。
30.凝重:莊重,不輕挑
第二冊
1. 折服:信服。
2. 稍縱即逝: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枕戈待旦: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zhàn)。
5. 無足掛齒:不值得一提。
6. 南轅北轍:比喻心里感受同現(xiàn)實狀況是相反的。
7. 希冀:希望。
8. 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9. 熠熠:形容閃光發(fā)亮。
10.料峭:形容微寒。
11.婆娑:本意盤旋。形容樹的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12.殉職:為公務(wù)而犧牲生命。
13.熱忱:熱情。忱,真實的情意。
14.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 揀輕松的,害怕繁重的。
15.麻木不仁: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熱情,對集體對人民的利益不關(guān)心。
16.精益求精:好了還要求更好。益,更。
17.見異思遷: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業(yè)心不強。
18.鄙。狠p視。
19.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20.仄仄:狹窄,傾斜。
21.取義成仁:為了成全仁義不惜犧牲生命。
22.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23.驀地:突然。
24.拘謹:言行過于謹慎,拘束。
25.頎長:身材高。
26.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27.悉意:全心全意。
28.翩然:形容動作輕快。
29.孕育:用來比喻醞釀新事物。
30.銷聲匿跡:消失聲音,藏起形跡。
31.俯首貼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
32.怠惰:懶惰。
33.情致:情趣興致。
34.描摹:用語言文字表示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和特性。
35.孤寂:孤獨寂寞。
36.少見多怪:由于見識少,遇見平常的事物都感到奇怪。
37.涵養(yǎng):蓄積并保持。
38.恬靜:安靜。
39.目不識。盒稳萑瞬蛔R字。
40.飽學(xué)之士:指學(xué)識豐富的人。
41.委實:實在。
42.不勝枚舉:例子很多,無法一一列出。勝,能夠承擔或承受。
43.雅俗共賞: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賞。
44.無稽之談:毫無根據(jù)的說法。稽,查考。
45.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可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46.絮叨:翻來覆去地說。
47.攛掇:從旁鼓動別人做某事。
48.依。弘[隱約約。
49.宛轉(zhuǎn)悠揚:形容笛聲的曲折飄蕩,優(yōu)美動聽。
50.彌散:彌漫消散。
51.漂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52.晦暗:昏暗,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53.冗雜:繁雜。
54.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55.諧謔:滑稽而略帶戲弄。
56.粗獷:豪爽,直率。
5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應(yīng)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
58.豐贍:內(nèi)容豐富。
第三冊
1. 銳不可當:不可抵擋。
2. 業(yè)已:已經(jīng)。
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修遠,漫長。修。長。
4. 座右銘:放在座位右邊的用以自警的文字。
5. 淳樸:樸實,
6. 豁亮:寬敞明亮。
7. 陡峭:形容山勢直上直下。
8.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蓋屋頂。
9. 修長:長。
10.赫然:這里是很鮮明的意思。
11.平素:平時。
12.優(yōu)遇:優(yōu)待。
13.摩挲:用手輕輕地摸了又摸。
14.頹唐:精神不振作。
15.抖擻:振作。
16.恣情:放縱感情。
17.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18.獲益匪淺:得到很多。匪,不。
19.猝然:突然。
20.心有靈犀一點通:比喻心相印,情意相通。
21.出眾:超出一般。
22.中看:好看。中,合適。
23.沸沸揚揚:活動紛繁,非常熱鬧的樣子。
24.慫恿:鼓動別人去做。
25.悵然:不愉快。
第四冊
1.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創(chuàng)造,
2.嶙岣:突兀的樣子。
3.惟妙惟肖:形容描繪得十分。
4. 精妙逼真。肖,相似。
5.肆虐:任意干殘暴的事情。肆,任意地干。虐。殘暴。
6.丘墟:廢墟。
7.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8.蔥蘢: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9.預(yù)兆:預(yù)先露出來的跡象。
10.臭名昭著:形容壞名聲盡人皆知。昭,顯著。
11.草莽:雜草,草叢。
12.臆想:主觀地想象。
第五冊
1.汗青:史冊。
2.流俗:指一般的風(fēng)氣。
3.大儒:舊時指學(xué)問淵博的著名學(xué)者。
4.裝潢:器物或商品外表的裝飾。
5.運籌全局:對整個形勢作全面的估計而制定策略,籌,籌劃,想辦法。
6.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7.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8.汲。何。汲,從下往上打水。
9.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或意境。
10.持之以恒:長久地堅持下去。恒,恒心。
11.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12.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復(fù)琢磨。
13.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鍥,雕刻。
14.揆情度理:按照一般情理推測揣度。
15.既然:已經(jīng)。
16.陰晦:陰沉昏暗。
17.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18.心緒:心情。
19.謀食:謀生。
20.無端:無緣無故。
21.蘇生:蘇醒,重現(xiàn)。
22.愕然:吃驚的樣子。
23.鄙夷:看不起。
24.瑟索:身體因寒冷而蜷縮或發(fā)抖。
25.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的樣子。
26.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27.展轉(zhuǎn):同輾轉(zhuǎn)。形容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
28.恣。悍趴v,兇暴。
29.拮據(jù):手頭緊,經(jīng)濟狀況不好。
第六冊
1.祈愿:請求,希望。
2.雞塒:雞窩。
3.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4.留滯:停滯,不流通。
5.襁褓:包裹嬰兒的.布或被。
6.爛熳:爛漫。
7.油光可鑒:可以當鏡子照。鑒,原意是鏡子,這里用作動詞。
8.標致:漂亮。
9.抑揚頓挫:形容聲音高低轉(zhuǎn)折,和諧悅耳。
10.模胡:馬虎不講究。
11.落弟:考試不及格。
12.不遜:無禮。遜,謙遜。
13.匿名:不具名或隱藏真名。
14.介意:在意,放在心上。
15.詰責(zé):質(zhì)問并責(zé)備。
16.托辭:借口。
17.凄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
18.適值:正好遇上。
19.杳無消息:遠得不見蹤影。
20.深惡痛疾:最厭惡最痛恨。
21.視野:視力所及的范圍。
22.妙手偶得:文學(xué)素養(yǎng)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
23.錘煉:反復(fù)推敲加以提煉。
24.主宰:支配。
25.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26.潛滋暗長:暗暗地生長。滋,生長。
27.懨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28.旁逸斜出:逸,逃。
29.參天:聳入高空。
30.偉岸:魁偉,高大。
31.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32.秀頎:高。
33.姹紫嫣紅:形容顏色好看。姹。嫣,嬌艷。
34.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
35.煦暖:溫暖。
36.天籟:自然界的聲音。
37.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斷。
38.格局:布置的格式。
39.大抵:大概。
40.闊綽:闊氣。
41.羼:混合,摻雜。
42.聲氣:態(tài)度。
43.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44.綻出:突露。
45.君子固窮:君子能夠安于貧困。固,安守。
46.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47.間或:偶然有時候。
48.打折:打斷。
49.田塍:田埂。
50.惻隱: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
51.豁免:免除。
52.折衷是非:判定誰是誰非。
53.踉踉蹌蹌: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54.啞然:一聲不響。
55.聲色俱厲:說話的聲音和顏色都顯得非常嚴厲。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10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關(guān)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貧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墒禽p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課文下面注釋:
選自《孟子告子上》。
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患:禍患,災(zāi)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勿喪:不丟掉。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爾,助詞。
11、蹴( ):用腳踢。
12、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13、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14、辯:通“辨”,辨別。
15、何加:有什么益處。
16、奉:侍奉。
17、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
18、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xiāng),通“向”,從前。
19、已:停止,放棄。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練習(xí):
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1.與,讀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于,介詞。表示比較。
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附加練習(xí)
1、從全文來看,開頭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庇玫氖鞘裁葱揶o方法?作者這樣寫的作用何在?
比喻。這樣寫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的中心論點
2、孟子的觀點讓我們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對我們的有什么啟發(f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說明了人寧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嚴這一做人原則。
補充典故:(1)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2)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3)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3、文中說“此之謂失其本心”,你認為文中能夠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窮乏者得我。
4、表現(xiàn)了孟子怎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
“義”的重要,在“生”、“利”、“義”的抉擇面前,寧愿放棄生與利而取義,把義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態(tài)度。
。ㄉ嵘×x)----就是的觀點
5、在作者看來,面對高官厚祿而不辯禮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失其本心。
6、闡述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的觀點,讀完此文后你有何見解?
人生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辨禮義,要有舍生取義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見利忘義,茍且偷生的行徑是不可取的。
【0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相關(guān)文章:
浙江中考語文中考二輪復(fù)習(xí)資料二(語文教案導(dǎo)學(xué))04-24
初一語文復(fù)習(xí)資料09-05
中考語文作文10-31
化學(xué)復(fù)習(xí)資料11-11
語文中考總結(jié)06-20
中考語文預(yù)測作文04-21
中考語文備考作文04-28
經(jīng)典中考語文作文素材01-05
中考語文作文素材06-08
最新中考語文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