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教案【精】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shù)學教案1
高中數(shù)學趣味競賽題(共10題)
1 、撒謊的有幾人
5個高中生有,她們面對學校的新聞采訪說了如下的話:
愛:“我還沒有談過戀愛。” 靜香:“愛撒謊了!
瑪麗:“我曾經去過昆明! 惠美:“瑪麗在撒謊!
千葉子:“瑪麗和惠美都在撒謊! 那么,這5個人之中到底有幾個人在撒謊呢?
2、她們到底是誰
有天使、惡魔、人三者,天使時刻都說真話,惡魔時時刻刻都說假話,人呢,有時候說真話,有時候說假話。
穿黑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天使! 穿藍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人。” 穿白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惡魔。”那么,這三人到底分別是誰呢?
3、半只小貓
聽說祖父家的波斯貓生了好多小貓,喜歡貓的我興高采烈地來到祖父家?墒牵皇O1只小貓了。
“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呀?” “猜猜看,要是猜中了,就把剩下的這只小貓給你。附近的寵物店聽說以后,馬上來買走了所有小貓的一半和半只! “半只?”“是啊,然后,鄰居家的老奶奶無論如何都要,所以就把剩下的一半和另外半只給了她。這就是只剩下1只小貓的原因。那么你想想看,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呢?
4、被蟲子吃掉的'算式
一只愛吃墨水的蟲子把下圖的算式中的數(shù)字全部吃掉了。當然,沒有數(shù)字的部分它沒有吃(因為沒有墨水)。
那么,請問原來的算式是什么樣子的呢?
5、巧動火柴
用16根火柴擺成5個正方形。請移動2根火柴,
使
正形變成4。
6、折過來的角
把正三角形的紙如圖那樣折過來時,角?的度數(shù)是多少度?
7、星形角之和
求星形尖端的角度之和。
8、啊!雙胞胎?
丈夫臨死前,給有身孕的妻子留下遺言說,生的是男孩就給他財產的 2/3 、如果生的是女孩就給他財產的 2/5 、剩下的給妻子。
結果,生出來的是孿生兄妹——雙胞胎。這可難壞了妻子,3個人怎么分財產好呢?
9、贈送和降價哪個更好?
1罐100元的咖啡,“買5罐送1罐”和“買5罐便宜20%”這兩種促銷方法哪一種好呢?還是兩種方法一樣好?
10、折成15度
用折紙做成45度很簡單是吧。那么,請折成15度,你會嗎?
高中數(shù)學教案2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函數(shù)是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guī)律的重要數(shù)學模型.高中階段不僅把函數(shù)看成變量之間的依
賴關系,同時還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shù),高中階段更注重函數(shù)模型化的思想與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shù)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shù)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shù),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shù)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構成函數(shù)的要素;
。3)會求一些簡單函數(shù)的定義域和值域;
。4)能夠正確使用“區(qū)間”的符號表示函數(shù)的定義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函數(sh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函數(shù)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shù);
難點:符號“y=f(x)”的含義,函數(shù)定義域和值域的區(qū)間表示;
教學用具
多媒體
4.標簽
函數(shù)及其表示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復習初中所學函數(shù)的概念,強調函數(shù)的模型化思想;
2、閱讀課本引例,體會函數(shù)是描述客觀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型的.思想:
。1)炮彈的射高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2)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3)“八五”計劃以來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恩格爾系數(shù)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3、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4、引導學生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各個實例中兩個變量間的依賴關系;
5、根據(jù)初中所學函數(shù)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是函數(shù)關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數(shù)的有關概念
(1)函數(shù)的概念:
設A、B是非空的數(shù)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shù)(function).
記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shù)的定義域(domain);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shù)值,函數(shù)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數(shù)的值域(range).
注意:
、佟皔=f(x)”是函數(shù)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數(shù)符號“y=f(x)”中的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shù)值,一個數(shù),而不是f乘x.
。2)構成函數(shù)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義域、對應關系和值域
。3)區(qū)間的概念
①區(qū)間的分類:開區(qū)間、閉區(qū)間、半開半閉區(qū)間;
、跓o窮區(qū)間;
③區(qū)間的數(shù)軸表示.
。4)初中學過哪些函數(shù)?它們的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分別是什么?
通過三個已知的函數(shù):y=ax+b(a≠0)
y=ax2+bx+c(a≠0)
y=(k≠0)比較描述性定義和集合,與對應語言刻畫的定義,談談體會.
師:歸納總結
。ㄈ┵|疑答辯,排難解惑,發(fā)展思維。
1、如何求函數(shù)的定義域
例1:已知函數(shù)f(x)=+
。1)求函數(shù)的定義域;
(2)求f(-3),f()的值;
。3)當a>0時,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數(shù)的定義域通常由問題的實際背景確定,如前所述的三個實例.如果只給出解析式y(tǒng)=f(x),而沒有指明它的定義域,那么函數(shù)的定義域就是指能使這個式子有意義的實數(shù)的集合,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要寫成集合或區(qū)間的形式.
例2、設一個矩形周長為80,其中一邊長為x,求它的面積關于x的函數(shù)的解析式,并寫出定義域.
分析:由題意知,另一邊長為x,且邊長x為正數(shù),所以0<x<40.
所以s==(40-x)x(0<x<40)
引導學生小結幾類函數(shù)的定義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實數(shù)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實數(shù)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使根號內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實數(shù)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幾個部分的數(shù)學式子構成的,那么函數(shù)定義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義的實數(shù)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滿足實際問題有意義.
鞏固練習:課本P19第1
2、如何判斷兩個函數(shù)是否為同一函數(shù)
例3、下列函數(shù)中哪個與函數(shù)y=x相等?
分析:
1構成函數(shù)三個要素是定義域、對應關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關系決定的,所以,如果兩個函數(shù)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即稱這兩個函數(shù)相等(或為同一函數(shù))
2兩個函數(shù)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而與表示自變量和函數(shù)值的字母無關。
解:
課本P18例2
。ㄋ模w納小結
、購木唧w實例引入了函數(shù)的概念,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了函數(shù)的定義及其相關概念;②初步介紹了求函數(shù)定義域和判斷同一函數(shù)的基本方法,同時引出了區(qū)間的概念.
。ㄎ澹┰O置問題,留下懸念
1、課本P24習題1.2(A組)第1—7題(B組)第1題
2、舉出生活中函數(shù)的例子(三個以上),并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描述函數(shù),同時說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和對應關系.
課堂小結
高中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2.能根據(jù)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舉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出示課題。
2.展示目標、檢查預習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引導學生觀察棱柱的幾何物體以及棱柱的圖片,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出一名同學發(fā)表本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3)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問題:請列舉身邊的棱柱并對它們進行分類
(4)以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討論、概括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5)讓學生觀察圓柱,并實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圓柱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6)引導學生以類似的方法思考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借助實物模型演示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概括。
(7)教師指出圓柱和棱柱統(tǒng)稱為柱體,棱臺與圓臺統(tǒng)稱為臺體,圓錐與棱錐統(tǒng)稱為錐體。
4.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fā)展思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舉反例說明)
。2)棱柱的任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4)棱臺與棱柱、棱錐有什么關系?圓臺與圓柱、圓錐呢?
(5)繞直角三角形某一邊的幾何體一定是圓錐嗎?
5、典型例題
例1:判斷下列語句是否正確。
、庞幸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幾何體是棱錐。
⑵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則此幾何體是棱柱。
答案 A B
6、課堂檢測:
課本P8,習題1.1 A組第1題。
7.歸納整理
由學生整理學習了哪些內容
【板書設計】
一、柱、錐、臺、球的結構
二、例題
例1
變式1、2
【作業(yè)布置】
導學案課后練習與提高
1.1.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通過圖形探究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二、預習內容:
閱讀教材第2—6頁內容,然后填空
(1)多面體的'概念: 叫多面體,
叫多面體的面, 叫多面體的棱,
叫多面體的頂點。
① 棱柱:兩個面 ,其余各面都是 ,并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 ,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作棱柱
、诶忮F:有一個面是 ,其余各面都是 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作棱錐
③棱臺:用一個 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 ,叫作棱臺。
。2)旋轉體的概念: 叫旋轉體, 叫旋轉體的軸。
、賵A柱: 所圍成的幾何體叫做圓柱
、趫A錐: 所圍成的幾何
體叫做圓錐
、蹐A臺: 的部分叫圓臺
. ④球的定義
思考:
。1)試分析多面體與旋轉體有何去別
。2)球面球體有何去別
(3)圓與球有何去別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高中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與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
。1)明確映射是特殊的對應即由集合 ,集合 和對應法則f三者構成的一個整體,知道映射的特殊之處在于必須是多對一和一對一的對應;
(2)能準確使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映射, 把握映射與一一映射的區(qū)別;
。3)會求給定映射的指定元素的象與原象,了解求象與原象的方法.
2.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3.通過映射概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映射是一種特殊的對應,一一映射又是一種特殊的映射,而且函數(shù)也是特殊的映射,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下圖表示出來,如圖:
由此我們可從集合的包含關系中幫助我們把握相關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映射和一一映射概念的形成與認識.
、儆成涞母拍钍潜容^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初中所學對應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教學中應特別強調對應集合 B中的唯一這點要求的理解;
映射是學生在初中所學的對應的基礎上學習的.,對應本身就是由三部分構成的整體,包括集 合A和集合B及對應法則f,由于法則的不同,對應可分為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 其中只有一對一和多對一的能構成映射,由此可以看到映射必是“對B中之唯一”,而只要是對應就必須保證讓A中之任一與B中元素相對應,所以滿足一對一和多對一的對應就能體現(xiàn)出“任一對唯一”.
②而一一映射又在映射的基礎上增加新的要求,決定了它在學習中是比較困難的.
教法建議
。1)在映射概念引入時,可先從學生熟悉的對應入手, 選擇一些具體的生活例子,然后再舉一些數(shù)學例子,分為一對多、多對一、多對一、一對一四種情況,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一對一和多對一的對應是映射,逐步歸納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2)在剛開始學習映射時,為了能讓學生看清映射的構成,可以選擇用圖形表示映射,在集合的選擇上可選擇能用列舉法表示的有限集,法則盡量用語言描述,這樣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可以比較直觀的認識映射,而后再選擇用抽象的數(shù)學符號表示映射,比如:
(3)對于學生層次較高的學?梢栽诮o出定義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舉出映射的例子,教師也給出一些映射的例子,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映射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最后教師加以概括,再從中引出一一映射概念;對于學生層次較低的學校,則可以由教師給出一些例子讓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映射的特點,一起概括.最后再讓學生舉例,并逐步增加要求向一一映射靠攏,引出一一映射概念.
。4)關于求象和原象的問題,應在計算的過程中總結方法,特別是求原象的方法是解方程或方程組,還可以通過方程組解的不同情況(有唯一解,無解或有無數(shù)解)加深對映射的認識.
。5)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啟發(fā),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實例中去觀察,比較,啟發(fā)學生尋找共性,共同討論映射的特點,共同舉例,計算,最后進行小結,教師要起到點撥和深化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2.1映射
教學目標(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與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2)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對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映射概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映射概念的形成與認識.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啟發(fā)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初中,我們已經初步探討了函數(shù)的定義并研究了幾類簡單的常見函數(shù).在高中,將利用前面集合有關知識,利用映射的觀點給出函數(shù)的定義.那么映射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詳細的概念.
二、新課
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識中,我們學習了元素與集合及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映射是重點研究兩個集合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對應關系.這要先從我們熟悉的對應說起(用投影儀打出一些對應關系,共6個)
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一類特殊的對應,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提問1:在這些對應中有哪些是讓A中元素就對應B中唯一一個元素?
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由學生回答,對有爭議的,或漏選,多選的可詳細說明理由進行討論.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條件的(用投影儀將這幾個集中在一起)
提問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幾個對應的共性嗎?
經過師生共同推敲,將映射的定義引出.(主體內容由學生完成,教師做必要的補充)
高中數(shù)學教案5
1. 幽默風趣的你,平時在班里話語不多,也不張揚,但是,你在無意中的表現(xiàn)仍然贏得了很好的人際關系,學習上你認真刻苦,也能及時的完成作業(yè),但是我覺得你總是沒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學習上,不然以你的聰明,應該保持在前三名才對啊,加油吧,也許關注學習成績對你才是更有意義的事!
2. 身為紀律委員的你,認真負責,以身作則,生活上的你平易近人,與同學關系融洽,學習上你勤奮刻苦,尤其在英語的學習上,顯示出了你的語言天賦,我覺得,假如你能把這份自信和興趣用到其他的學科學習中,也一定會收獲很多的!加油吧!
3. 你能嚴格遵守校規(guī),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完成認真,樂于助人,愿意幫助同學,大掃除時你不怕苦,不怕累,但是英語方面還不夠給力,所以,如果再投入一點,定會取得更好的結果,而且你還是一個愿意動腦筋的好學生,如果繼續(xù)保持下去定會取得驕人的成績!
4. 你是個懂禮貌明事理的孩子,你能嚴格遵守班級紀律,熱愛集體,對待學習態(tài)度端正,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課下能夠認真完成作業(yè)。你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若能做到學習時心無旁騖就好了,掌握知識也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平時善于多動筆認真作好筆記,多開動腦筋,相信你一定能在下學期更得更大的進步! 你學習認真刻苦,也能善于思考,更十分活潑,并能嚴格遵守班級和宿舍紀律,上課你能認真聽講,做作業(yè)時你十分專注,常常愿意花功夫鉆研難題,與同學相處也十分融洽,但若能在認真做作業(yè)的同時,將速度提上去,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要多講究學習方法,不能靠熬夜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老師相信你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5. 雖然你個頭小,但每次你領讀時的那股認真勁兒,令老師暗暗稱贊。你尊敬老師,和同學能和睦相處。甜美可愛的你,經過不斷的努力,你會更出色的!
6. 你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課堂上,你非常投入地學習著,朗讀課文時數(shù)你最有感情。中午你還主動給老師捶背,真是個會關心人的孩子,老師謝謝你。你十分喜愛讀課外書,不過課上可不能偷看啊!愿書成為你的`好朋友。
7. 學習中你能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你永不落敗的秘訣。老師希望你能借助良好的學習方法,抓緊一切時間,笑在最后的一定是你!
8. 許麗君——你思想上進,踏實穩(wěn)重,誠實謙虛,尊敬老師。黑板報中有你傾注的心血,集體榮譽簿里有你的功勞。但學習的主動精神不夠,競爭意識不強,也很少看到你向老師請教,成績進步不明顯。請相信:世上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沒有比心更高的山!望今后大膽進取,多思多問,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進一步激發(fā)活力,提高學習效率,持之以恒,美好的明天屬于你!
9. 每天你都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來上學,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可惜只能記住很少的一部分。希望你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下學期有更大的進步!
10. 你言語不多,但待人誠懇、禮貌,作風踏實,品學兼優(yōu),熱愛班級,關愛同學,勤奮好學,思維敏捷,成績優(yōu)秀。愿你扎實各科基礎,堅持不懈,!一定能考上重點! 優(yōu)秀的男生肯定是逗人喜歡的,老師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優(yōu)秀,把這種優(yōu)秀保持在你人生的每一階段中。你的人生就是輝煌如意的!
高中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曲線在某一點處的切線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曲線在一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的定義以及切線方程的求法;
3、理解切線概念實際背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轉化
問題的能力及數(shù)形結合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曲線在一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的定義以及切線方程的求法。
教學難點:
用“無限逼近”、“局部以直代曲”的思想理解某一點處切線的斜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問題情境。
如何精確地刻畫曲線上某一點處的變化趨勢呢?
如果將點P附近的曲線放大,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曲線在點P附近看上去有點像是直線。
如果將點P附近的曲線再放大,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曲線在點P附近看上去幾乎成了直線。事實上,如果繼續(xù)放大,那么曲線在點P附近將逼近一條確定的直線,該直線是經過點P的所有直線中最逼近曲線的一條直線。
因此,在點P附近我們可以用這條直線來代替曲線,也就是說,點P附近,曲線可以看出直線(即在很小的范圍內以直代曲)。
2、探究活動。
如圖所示,直線l1,l2為經過曲線上一點P的兩條直線,
。1)試判斷哪一條直線在點P附近更加逼近曲線;
。2)在點P附近能作出一條比l1,l2更加逼近曲線的直線l3嗎?
。3)在點P附近能作出一條比l1,l2,l3更加逼近曲線的直線嗎?
二、建構數(shù)學
切線定義: 如圖,設Q為曲線C上不同于P的`一點,直線PQ稱為曲線的割線。 隨著點Q沿曲線C向點P運動,割線PQ在點P附近逼近曲線C,當點Q無限逼近點P時,直線PQ最終就成為經過點P處最逼近曲線的直線l,這條直線l也稱為曲線在點P處的切線。這種方法叫割線逼近切線。
思考:如上圖,P為已知曲線C上的一點,如何求出點P處的切線方程?
三、數(shù)學運用
例1 試求在點(2,4)處的切線斜率。
解法一 分析:設P(2,4),Q(xQ,f(xQ)),
則割線PQ的斜率為:
當Q沿曲線逼近點P時,割線PQ逼近點P處的切線,從而割線斜率逼近切線斜率;
當Q點橫坐標無限趨近于P點橫坐標時,即xQ無限趨近于2時,kPQ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4。
從而曲線f(x)=x2在點(2,4)處的切線斜率為4。
解法二 設P(2,4),Q(xQ,xQ2),則割線PQ的斜率為:
當?x無限趨近于0時,kPQ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4,從而曲線f(x)=x2,在點(2,4)處的切線斜率為4。
練習 試求在x=1處的切線斜率。
解:設P(1,2),Q(1+Δx,(1+Δx)2+1),則割線PQ的斜率為:
當?x無限趨近于0時,kPQ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2,從而曲線f(x)=x2+1在x=1處的切線斜率為2。
小結 求曲線上一點處的切線斜率的一般步驟:
。1)找到定點P的坐標,設出動點Q的坐標;
。2)求出割線PQ的斜率;
。3)當時,割線逼近切線,那么割線斜率逼近切線斜率。
思考 如上圖,P為已知曲線C上的一點,如何求出點P處的切線方程?
解 設
所以,當無限趨近于0時,無限趨近于點處的切線的斜率。
變式訓練
1。已知,求曲線在處的切線斜率和切線方程;
2。已知,求曲線在處的切線斜率和切線方程;
3。已知,求曲線在處的切線斜率和切線方程。
課堂練習
已知,求曲線在處的切線斜率和切線方程。
四、回顧小結
1、曲線上一點P處的切線是過點P的所有直線中最接近P點附近曲線的直線,則P點處的變化趨勢可以由該點處的切線反映(局部以直代曲)。
2、根據(jù)定義,利用割線逼近切線的方法, 可以求出曲線在一點處的切線斜率和方程。
五、課外作業(yè)
高中數(shù)學教案7
猴子搬香蕉
一個小猴子邊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過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壓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請問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
解答:
100只香蕉分兩次,一次運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這樣走了1米的時候,前50只吃掉了兩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兩米的時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時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時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后把剩下的這49只一次運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個,到家還有16個香蕉。
河岸的距離
兩艘輪船在同一時刻駛離河的兩岸,一艘從A駛往B,另一艘從B開往A,其中一艘開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們在距離較近的岸500公里處相遇。到達預定地點后,每艘船要停留15分鐘,以便讓乘客上下船,然后它們又返航。這兩艘渡輪在距另一岸100公里處重新相遇。試問河有多寬?
解答:
當兩艘渡輪在x點相遇時,它們距A岸500公里,此時它們走過的距離總和等于河的寬度。當它們雙方抵達對岸時,走過的總長度
等于河寬的兩倍。在返航中,它們在z點相遇,這時兩船走過的距離之和等于河寬的三倍,所以每一艘渡輪現(xiàn)在所走的距離應該等于它們第一次相遇時所走的距離的三倍。在兩船第一次相遇時,有一艘渡輪走了500公里,所以當它到達z點時,已經走了三倍的'距離,即1500公里,這個距離比河的寬度多100公里。所以,河的寬度為1400公里。每艘渡輪的上、下客時間對答案毫無影響。
變量交換
不使用任何其他變量,交換a,b變量的值?
分析與解答
a = a+b
b = a-b
a= a-b
步行時間
某公司的辦公大樓在市中心,而公司總裁溫斯頓的家在郊區(qū)一個小鎮(zhèn)的附近。他每次下班以后都是乘同一次市郊火車回小鎮(zhèn)。小鎮(zhèn)車站離家還有一段距離,他的私人司機總是在同一時刻從家里開出轎車,去小鎮(zhèn)車站接總裁回家。由于火車與轎車都十分準時,因此,火車與轎車每次都是在同一時刻到站。
有一次,司機比以往遲了半個小時出發(fā)。溫斯頓到站后,找不到
他的車子,又怕回去晚了遭老婆罵,便急匆匆沿著公路步行往家里走,途中遇到他的轎車正風馳電掣而來,立即招手示意停車,跳上車子后也顧不上罵司機,命其馬上掉頭往回開;氐郊抑校怀鏊,他老婆大發(fā)雷霆:“又到哪兒鬼混去啦!你比以往足足晚回了22分鐘??”。溫斯頓步行了多長時間?
解答:
假如溫斯頓一直在車站等候,那么由于司機比以往晚了半小時出發(fā),因此,也將晚半小時到達車站。也就是說,溫斯頓將在車站空等半小時,等他的轎車到達后坐車回家,從而他將比以往晚半小時到家。而現(xiàn)在溫斯頓只比平常晚22分鐘到家,這縮短下來的8分鐘是如果總裁在火車站死等的話,司機本來要花在從現(xiàn)在遇到溫斯頓總裁的地點到火車站再回到這個地點上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司機開車從現(xiàn)在遇到總裁的地點趕到火車站,單程所花的時間將為4分鐘。因此,如果溫斯頓等在火車站,再過4分鐘,他的轎車也到了。也就是說,他如果等在火車站,那么他也已經等了30-4=26分鐘了。但是懼內的溫斯頓總裁畢竟沒有等,他心急火燎地趕路,把這26分鐘全都花在步行上了。
因此,溫斯頓步行了26分鐘。
付清欠款
有四個人借錢的數(shù)目分別是這樣的:阿伊庫向貝爾借了10美元;
貝爾向查理借了20美元;查理向迪克借了30美元;迪克又向阿伊庫借了40美元。碰巧四個人都在場,決定結個賬,請問最少只需要動用多少美金就可以將所有欠款一次付清?
解答:
貝爾、查理、迪克各自拿出10美元給阿伊庫就可解決問題了。這樣的話只動用了30美元。最笨的辦法就是用100美元來一一付清。
貝爾必須拿出10美元的欠額,查理和迪克也一樣;而阿伊庫則要收回借出的30美元。再復雜的問題只要有條理地分析就會很簡單。養(yǎng)成經常性地歸納整理、摸索實質的好習慣。
一美元紙幣
注:美國貨幣中的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這幾種面值。
一家小店剛開始營業(yè),店堂中只有三位男顧客和一位女店主。當這三位男士同時站起來付帳的時候,出現(xiàn)了以下的情況:
(1)這四個人每人都至少有一枚硬幣,但都不是面值為1美分或1美元的硬幣。
(2)這四人中沒有一人能夠兌開任何一枚硬幣。
(3)一個叫盧的男士要付的賬單款額最大,一位叫莫的男士要
付的帳單款額其次,一個叫內德的男士要付的賬單款額最小。
(4)每個男士無論怎樣用手中所持的硬幣付賬,女店主都無法找清零錢。
。5)如果這三位男士相互之間等值調換一下手中的硬幣,則每個人都可以付清自己的賬單而無需找零。
(6)當這三位男士進行了兩次等值調換以后,他們發(fā)現(xiàn)手中的硬幣與各人自己原先所持的硬幣沒有一枚面值相同。
。7)隨著事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又出現(xiàn)如下的情況:
(8)在付清了賬單而且有兩位男士離開以后,留下的男士又買了一些糖果。這位男士本來可以用他手中剩下的硬幣付款,可是女店主卻無法用她現(xiàn)在所持的硬幣找清零錢。于是,這位男士用1美元的紙幣付了糖果錢,但是現(xiàn)在女店主不得不把她的全部硬幣都找給了他。
現(xiàn)在,請你不要管那天女店主怎么會在找零上屢屢遇到麻煩,這三位男士中誰用1美元的紙幣付了糖果錢?
解答:
對題意的以下兩點這樣理解:
(2)中不能換開任何一個硬幣,指的是如果任何一個人不能有2個5分,否則他能換1個10分硬幣。
。6)中指如果A,B換過,并且A,C換過,這就是兩次交換。
高中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shù)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集合是中學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shù)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shù)中用到的有數(shù)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shù)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shù)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shù)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shù)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jié)首先從初中代數(shù)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shù)集的發(fā)展,復習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質數(shù)與和數(shù);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chuàng)始人——康托爾(德國數(shù)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shù)、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shù)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shù)集(自然數(shù)集):全體非負整數(shù)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shù)集:非負整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shù)集:全體整數(shù)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shù)集: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shù)集:全體實數(shù)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shù)集與非負整數(shù)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shù)集包括數(shù)0
。2)非負整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啤啊省钡拈_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shù)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shù),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shù)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ˋ)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shù),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shù),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shù)集的定義及記法
高中數(shù)學教案9
[學習目標]
。1)會用坐標法及距離公式證明Cα+β;
。2)會用替代法、誘導公式、同角三角函數(shù)關系式,由Cα+β推導Cα—β、Sα±β、Tα±β,切實理解上述公式間的關系與相互轉化;
。3)掌握公式Cα±β、Sα±β、Tα±β,并利用簡單的三角變換,解決求值、化簡三角式、證明三角恒等式等問題。
[學習重點]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學習難點]
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導
[知識結構]
1、兩角和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數(shù)一章和、差、倍公式系列的基礎。其公式的證明是用坐標法,利用三角函數(shù)定義及平面內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把兩角和α+β的余弦,化為單角α、β的三角函數(shù)(證明過程見課本)
2、通過下面各組數(shù)的值的比較:①cos(30°—90°)與cos30°—cos90°②sin(30°+60°)和sin30°+sin60°。我們應該得出如下結論:一般情況下,cos(α±β)≠cosα±cosβ,sin(α±β)≠sinα±sinβ。但不排除一些特例,如sin(0+α)=sin0+sinα=sinα。
3、當α、β中有一個是的整數(shù)倍時,應首選誘導公式進行變形。注意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shù)是誘導公式等的基礎,而誘導公式是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shù)的特例。
4、關于公式的正用、逆用及變用
高中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線性規(guī)劃的概念;會解簡單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
2.在運用建模和數(shù)形結合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線性規(guī)劃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學難點:
代數(shù)問題幾何化的過程
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式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1.實際問題引入。
問題一:小王和小李合租了一輛小轎車外出旅游.小王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70公里,平均耗油量為每小時6公升;小李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平均耗油量為每小時4公升.現(xiàn)知道油箱內油量為60公升,兩人駕車時間累計不能超過12小時.問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多少時間時,行駛路程最遠?
2.探究和討論下列問題。
(1)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個怎樣的數(shù)學問題?
(2)滿足不等式組①的條件的點構成的區(qū)域如何表示?
(3)關于x、y的一個表達式z=70x+50y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4)z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5)z的最大值如何確定?
讓學生達成以下共識:小王駕車時間x和小李駕車時間y受到時間(12小時)和油量(60公升)的限制,即
x+y≤12
6x+4y≤60 ①
x≥0
y≥0
行駛路程可以表示成關于x、y的一個表達式:z=70x+50y 由數(shù)形結合可知:經過點B(6,6)的直線所對應的z最大.
則zmax=6×70+6×50=720
結論: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6小時時,行駛路程最遠為720公里.
解題反思:
問題解決過程中體現(xiàn)了那些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3.線性規(guī)劃的有關概念。
什么是“線性規(guī)劃問題”?涉及約束條件、線性約束條件、目標函數(shù)、線性目標函數(shù)、可行解、可行域和最優(yōu)解等概念.
4.進一步探究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解。
問題二:若小王和小李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和40公里,其它條件不變,問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多少時間時,行駛路程最遠?
要求:請你寫出約束條件、目標函數(shù),作出可行域,求出最優(yōu)解。
問題三:如果把不等式組①中的兩個“≤”改為“≥”,是否存在最優(yōu)解?
5.小結。
(1)數(shù)學知識;(2)數(shù)學思想。
6.作業(yè)。
(1)閱讀教材:P.60-63;
(2)課后練習:教材P.65-2,3;
(3)在自己生活中尋找一個簡單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寫出約束條件,確定目標函數(shù),作出可行域,并求出最優(yōu)解。
《一個數(shù)列的研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shù)列的有關概念和性質;
2.在對一個數(shù)列的探究過程中,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提高問題探究意識、知識應用意識和同伴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問題的提出與解決
教學難點:
如何進行問題的探究
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究式
教學過程:
問題:已知{an}是首項為1,公比為 的無窮等比數(shù)列。對于數(shù)列{an},提出你的問題,并進行研究,你能得到一些什么樣的結論?
研究方向提示:
1.數(shù)列{an}是一個等比數(shù)列,可以從等比數(shù)列角度來進行研究;
2.研究所給數(shù)列的項之間的關系;
3.研究所給數(shù)列的子數(shù)列;
4.研究所給數(shù)列能構造的新數(shù)列;
5.數(shù)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shù),可以從函數(shù)性質角度來進行研究;
6.研究所給數(shù)列與其它知識的聯(lián)系(組合數(shù)、復數(shù)、圖形、實際意義等)。
針對學生的研究情況,對所提問題進行歸類,選擇部分類型問題共同進行研究、分析與解決。
課堂小結:
1.研究一個數(shù)列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
2.你最喜歡哪位同學的研究?為什么?
課后思考題: 1.將{an}推廣為一般的無窮等比數(shù)列:1,q,q2,…,qn-1,… ,上述一些研究結論會有什么變化?
2.若將{an}改為等差數(shù)列:1,1+d,2+d,…,1+(n-1)d,… ,是否可以進行類比研究?
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
一、對“研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研究性學習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是美國數(shù)學教育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主要口號,即認為應當以“問題解決”作為學校數(shù)學教育的中心。
問題解決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能力,其核心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途徑。
二、“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 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以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下簡稱為“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形式,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處理信息、獲取新知、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ㄒ唬╆P于“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實施“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達到以下的功能目標: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開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潛力,培養(yǎng)主動參與、團結協(xié)作精神,增進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覺運用數(shù)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ǘ⿺(shù)學學科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數(shù)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可以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會審題,會建模,會轉化,會歸類,會反思,會編題。
(三)“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ㄋ模皢栴}解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 教學目標的確定;
2. 教學方法的選擇;
3. 問題的選擇;
4. 師生主體意識的體現(xiàn);
5.教學策略的運用。
(五)了解學生的數(shù)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途徑
。╅_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
高中數(shù)學教案11
1. 你能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比較端正,課堂上你也坐得比較端正。如果在學習上能夠更加主動一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
2. 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所以大家都喜歡你。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學習不夠刻苦,有畏難情緒。學習方法有待改進,掌握知識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成績比上學期有一定的進步。平時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文娛活動。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fā)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3. 你性格活潑開朗,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你能與同學友愛相處,待人有禮,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大多數(shù)的時候你都能遵守紀律,偶爾會犯一些小錯誤。有時上課不夠留心,還有些小動作,你能想辦法控制自己嗎?一開學老師就發(fā)現(xiàn)你的作業(yè)干凈又整齊,你的字清秀又漂亮。但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需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希望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開動腦筋,遇到問題敢于請教。
4. 你熱情大方,為人豪爽,身上透露出女生少有的霸氣,作為班干部,你會提醒同學們及時安靜,對學習態(tài)度端正,及時完成作業(yè),但是少了點耐心,試著把心沉下來,上課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步一個腳印,一定能走出你自己絢麗的人生!
5. 學習態(tài)度端正,效率高,合理分配時間,學習生活兩不誤,善良熱情,熱愛生活,樂于助人,與周圍同學相處關系融洽。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課后能按時完成作業(yè)。記憶力好,自學能力較強。希望你能更主動地學習,多思,多問,多練,大膽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注意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6. 作為本班的班長,你對待班級工作能夠認真負責,積極配合老師和班委工作,集體榮譽感很強,人際關系很好,待人真誠,熱心幫助人,老師十分欣賞你的善良和聰明,希望在以后能夠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所長,帶領全班不僅在班級管理上有進步,而且能在學習上也能成為全班的領頭雁,在下學期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7. 身為班委的你,對工作認真負責,以身作則,性格和善,與同學關系融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太張揚的你顯得穩(wěn)重和踏實,在學習上,你認真聽課,及時完成各科作業(yè),但是我總覺得你的學習還不夠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若從被動的學習中解脫出來,應該穩(wěn)定在班級前五名啊!加油!
8. 你是個懂禮貌明事理的孩子,你能嚴格遵守班級紀律,熱愛集體,對待學習態(tài)度端正,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課下能夠認真完成作業(yè)。你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若能做到學習時心無旁騖就好了,掌握知識也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老師相信你會在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9. 你為人熱情大方,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你為人正直誠懇,尊敬老師,關心班集體,待人有禮,能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有集體榮譽感,樂于為集體做事。學習刻苦,成績有所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思維活躍,積極回答問題,積極思考,認真做好筆記。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fā)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10. 記得和你說過,你是個太聰明的孩子,你反應敏捷,活潑靈動。但是做學問是需要靜下心來老老實實去鉆研的,容不得賣弄小聰明和半點頑皮話。要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望你下學期重新抖擻精神早日進入狀態(tài),不辜負關愛你的人對你的殷殷期盼。
高中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的: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⒈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⑵圓心(0,3)半徑為3
、仓赋鱿铝袌A的圓心和半徑
、牛▁-2)2+(y+3)2=3
、苮2+y2=2
、莤2+y2-6x+4y+12=0
⒊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磮A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shù)的`數(shù)學方法)
練習: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yè)P811,2,3,4
高中數(shù)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與區(qū)間角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回顧角的定義
、俳堑牡谝环N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诮堑牡诙N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ǘ┙虒W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俳堑亩x: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②角的名稱:
注意:
、旁诓灰鸹煜那闆r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墙堑母拍罱涍^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⑤練習:請說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義: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如圖⑴⑵中的角分別屬于第幾象限角?
高中數(shù)學教案14
1.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高中代數(shù)類課題)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掌握......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探究),提高......(分析、歸納、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shù)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加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2)教學難點:易錯點、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4.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討論法
(2)情景教學法
(3)問答法
(4)發(fā)現(xiàn)法
(5)講授法
5.教學過程
(1)導入
簡單敘述導入課題的方式和方法(例:復習、類比、情境導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2)新授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小步驟)
①簡單講解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點(例:奇函數(shù)的定義)。
、跉w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分組判斷幾組函數(shù)圖像是否為奇函數(shù),并歸納奇函數(shù)圖像的特點。設置定義域不關于原點對稱的函數(shù)是否為奇函數(shù)的易錯點)。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ㄔ谛率谡n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講課的大體流程,但是不必太過詳細。)
(3)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
(4)作業(yè)提高
布置作業(yè)(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有所創(chuàng)新)。
6.教學板書
2.高中數(shù)學教案格式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fā)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yè)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后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3.高中數(shù)學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會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shù)列是否是等差數(shù)列:
(2)賬務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3)會應用等差數(shù)列通項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定義的理解和通項公式的推導、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體驗從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熟悉猜想和歸納的能力,滲透函數(shù)與方程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用于發(fā)現(xiàn)的求知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俚炔顢(shù)列的概念;
、诘炔顢(shù)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倮斫獾炔顢(shù)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
、诘炔顢(shù)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的學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學生(平行班學生),經過一年的高中數(shù)學學習,大部分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弱,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還不是很濃,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fā),注重引導、啟發(fā)、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設計思路】
1、教法
、賳l(fā)引導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
、诜纸M討論法: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講練結合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引導學生首先從三個現(xiàn)實問題(數(shù)數(shù)問題、水庫水位問題、儲蓄問題)概括出數(shù)組特點并抽象出等差數(shù)列的概念;接著就等差數(shù)列概念的特點,推導出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可以對各種能力的同學引導認識多元的推導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從0開始,將5的倍數(shù)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數(shù)列是什么?
2、水庫管理人員為了保證優(yōu)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用定期放水清庫的辦法清理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從開始放水算起,到可以進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庫每天的水位(單位:m)組成一個什么數(shù)列?
3、我國現(xiàn)行儲蓄制度規(guī)定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為單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計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單利計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錢,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單利,5年內各年末的本利和(單位:元)組成一個什么數(shù)列?
教師:以上三個問題中的數(shù)蘊涵著三列數(shù).
學生:
、0,5,10,15,20,25,….
、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設置意圖:從實例引入,實質是給出了等差數(shù)列的現(xiàn)實背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等差數(shù)列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shù)學模型.通過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觀察歸納,形成定義
、0,5,10,15,20,25,….
、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數(shù)列有什么共同特點?
思考2根據(jù)上數(shù)列的共同特點,你能給出等差數(shù)列的一般定義嗎?
思考3你能將上述的文字語言轉換成數(shù)學符號語言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列數(shù)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讓學生抓住數(shù)列的特征,歸納得出等差數(shù)列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前數(shù)和后數(shù)的差符合一定規(guī)律;這些數(shù)都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教師引導歸納出: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另外,教師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符號角度理解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對一定數(shù)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shù)列的規(guī)律和共同特點;一開始抓。骸皬牡诙椘,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為同一常數(shù)”,落實對等差數(shù)列概念的準確表達.)
三、舉一反三,鞏固定義
1、判定下列數(shù)列是否為等差數(shù)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師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并強調求公差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公差d是每一項(第2項起)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防止把被減數(shù)與減數(shù)弄顛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數(shù),負數(shù),也可以為0.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等差數(shù)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應用).
2、思考4:設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3n+1,該數(shù)列是等差數(shù)列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強化等差數(shù)列的證明定義法)
四、利用定義,導出通項
1、已知等差數(shù)列:8,5,2,…,求第200項?
2、已知一個等差數(shù)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
教師出示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然后選擇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引導,總結推導方法,體會歸納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項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嘗試處理數(shù)列問題的常用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猜想,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學生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找到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逐一點評,并及時肯定、贊揚學生善于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
五、應用通項,解決問題
1、判斷100是不是等差數(shù)列2,9,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2、在等差數(shù)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數(shù)列3,7,11,…的第4項和第10項
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操練,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
學生:教師叫學生代表總結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已知等差數(shù)列的首項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項公式
(設計意圖: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學生從中體會公式與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認識“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數(shù)列問題.)
六、反饋練習:教材13頁練習1
七、歸納總結:
1、一個定義:
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及定義表達式
2、一個公式:
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3、二個應用:
定義和通項公式的應用
教師:讓學生思考整理,找?guī)讉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給出補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聯(lián)想本節(jié)課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溝通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認識和掌握基本概念,并靈活運用基本概念.)
【設計反思】
本設計從生活中的數(shù)列模型導入,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列的興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觀察,歸納出等差數(shù)列定義,然后由定義導出通項公式,強化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教學采用啟發(fā)方法,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為途徑,以相互補充展開教學,總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數(shù)學教案15
1.1.1 任意角
教學目標
。ㄒ唬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 與區(qū)間角的概念.
。ǘ 過程與能力目標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ㄈ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 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qū)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顧角的定義
、俳堑牡谝环N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诮堑牡诙N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二、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①角的定義: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诮堑拿Q:
、劢堑姆诸悾 A
正角: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零角:射線沒有任何旋轉形成的角
負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茏⒁猓
、旁诓灰鸹煜那闆r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經過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菥毩暎赫堈f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俣x: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們是第幾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別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與角α終邊相同的角,連同α在內,可構成一個集合S={ β | β = α +
k·360° ,
k∈Z},即任一與角α終邊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與整個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Z
、 α是任一角;
、 終邊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終邊一定相同.終邊相同的角有無限個,它們相差
360°的整數(shù)倍;
、 角α + k·720°與角α終邊相同,但不能表示與角α終邊相同的所有角.
例2.在0°到360°范圍內,找出與下列各角終邊相等的角,并判斷它們是第幾象限角.
、牛120°;
、640°;
、牵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
、280°,第四象限角;
、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寫出終邊在y軸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180°,n∈Z}.
例5.寫出終邊在y?x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適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寫出來.
4.課堂小結
、俳堑亩x;
、诮堑姆诸悾
正角: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零角:射線沒有任何旋轉形成的角
負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③象限角;
、芙K邊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課后作業(yè):
、匍喿x教材P2-P5;
、诮滩腜5練習第1-5題;
、劢滩腜.9習題1.1第1、2、3題 思考題: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則2α,
解:??角屬于第三象限,
? k·360°+180°<α<k·360°+270°(k∈Z)
因此,2k·360°+360°<2α<2k·360°+540°(k∈Z) 即(2k +1)360°<2α<(2k +1)360°+180°(k∈Z)
故2α是第一、二象限或終邊在y軸的非負半軸上的角. 又k·180°+90°<
各是第幾象限角?
。糼·180°+135°(k∈Z) .
。糿·360°+135°(n∈Z) ,
當k為偶數(shù)時,令k=2n(n∈Z),則n·360°+90°<此時,
屬于第二象限角
。糿·360°+315°(n∈Z) ,
當k為奇數(shù)時,令k=2n+1 (n∈Z),則n·360°+270°<此時,
屬于第四象限角
因此
屬于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1.1.2弧度制
(一)
教學目標
。ǘ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弧度的意義;了解角的集合與實數(shù)集R之間的可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熟記特殊角的弧度數(shù).
。ㄈ 過程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地進行弧度與角度之間的換算,能推導弧度制下的弧長公式及扇形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通過新的度量角的單位制(弧度制)的引進,培養(yǎng)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的精神;通過對弧度制與角度制下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弧長及扇形面積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弧度的概念.弧長公式及扇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教學難點
“角度制”與“弧度制”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角度制:
初中所學的角度制是怎樣規(guī)定角的度量的? 規(guī)定把周角的作為1度的角,用度做單位來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二、新課:
1.引 入:
由角度制的定義我們知道,角度是用來度量角的, 角度制的度量是60進制的,運用起來不太方便.在數(shù)學和其他許多科學研究中還要經常用到另一種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義呢?
2.定 義
我們規(guī)定,長度等于半徑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來度量角的單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記做1rad.在實際運算中,常常將rad單位省略.
3.思考:
。1)一定大小的圓心角?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否是確定的?與圓的半徑大小有關嗎?
。2)引導學生完成P6的探究并歸納: 弧度制的性質:
、侔雸A所對的圓心角為
②整圓所對的圓心角為
、壅堑幕《葦(shù)是一個正數(shù).
、茇摻堑幕《葦(shù)是一個負數(shù).
、萘憬堑幕《葦(shù)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數(shù)的絕對值|α|= .
4.角度與弧度之間的轉換:
、賹⒔嵌然癁榛《龋
②將弧度化為角度:
5.常規(guī)寫法:
、 用弧度數(shù)表示角時,常常把弧度數(shù)寫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寫成小數(shù).
、 弧度與角度不能混用.
弧長等于弧所對應的圓心角(的弧度數(shù))的絕對值與半徑的積.
例1.把67°30’化成弧度.
例2.把? rad化成度.
例3.計算:
(1)sin4
(2)tan1.5.
8.課后作業(yè):
①閱讀教材P6 –P8;
、诮滩腜9練習第1、2、3、6題;
、劢滩腜10面7、8題及B2、3題.
【高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高中教學06-11
高中必修4數(shù)學教案03-13
高中數(shù)學教案10-26
高中數(shù)學教案11-05
高中的數(shù)學教案(精選24篇)09-13
高中數(shù)學教案05-06
高中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1-07
高中數(shù)學教案模板11-07
高中數(shù)學教案:圓05-06
高中數(shù)學教案最新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