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六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22 18:14:3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六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六年級數學教案15篇

六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通過例1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及怎樣求出總數等內容和理解。

  通過例2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求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的方法。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并能應用原始數據和表格計算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復均數。

  出示例1

  問:要求七個班的平均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算出結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解答。

  通過計算讓學生總結出求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2

  學生想:要求五年級平均每人做多少個,必須先求出( )和( )

  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讓學生總結求較復雜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完成137頁的“做一做”

  復習統計表

  出示137頁的例題。

  讓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看看計算的結果對不對。

  完成138頁的“做一做”

  第二課時

  復習統計圖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讓學生歸納整理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扇區(qū)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一步加深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初步了解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統計圖反映情況較為合適。

  教學過程:

  復習

  回答

  你學過哪幾種統計圖?

  出示某電子儀器一廠和二廠在三個方面的統計圖。

  回答四個問題

  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和快?

  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

  綜合上面的分析,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把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行概括和總結。

  讓學生看書或出示140頁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表。

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廣泛性,并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在教學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弄清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與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在超市看見了這樣的兩瓶果汁飲料,如果是你,你會選購哪瓶呢?為什么?

  2、生生交流昨天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生匯報)。

  3、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這么多的百分數,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題圖,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讓學生說說每一個百分數的意義。

  (2)體會百分數便于比較的優(yōu)點。

 。3)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

  2、教學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

  師: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一種數比較相似,那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呢?(先讓學生討論)

  下面的信息中哪個分數能化成百分數。

 、倭1)班的同學中,男同學人數占 ;②一支鉛筆長 米。

  結論:

  練習: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對不對?為什么?

  3、自學百分數的寫法。

  生匯報自學結果,再讓學生嘗試寫百分數,教師示范。

  三、練習

  1、練習十八第3題。

  2、做“做一做”的1、2兩題。

  3、1%是最小的百分數嗎?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數?

  4、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我們班所有同學都表現得很好,你能用百分數來表達老師這句話的意思嗎?

  5、寫出成語中的百分數。

  百發(fā)百中( ) 百里挑一( )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的數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

  二、歸納整理。

 。ㄒ唬┘由顚y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計知識,提高統計能力。

 。ǘ┱韽土暻笃骄鶖怠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計算?

  4、啟發(fā)思考:求平均數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的總數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就等于平均數。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ㄈ┱砗蛷土暯y計表。

  1、指導看書。

  2、教師提問:統計表中橫向有幾欄,縱向有幾欄,分別表示什么?

  制作一個統計表,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3、分析統計表中各數據之間的關系,根據已填的數據,把空缺的數據填滿。

  4、教師說明:統計表的內容是根據統計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在編制和分析統計表時關鍵要弄清各欄目、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5、練習。

  (1)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測驗的成績(單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據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再算出這班女生測驗的平均次數。

  參加測驗人數:XXX總次數:XXX平均次數: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學六年級兩個班學生上學期體育成績統計表。

 、俑鶕媳碇械臄祿,回答下面的問題:

 、趦蓚班各有多少人?(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

  (四)整理和復習統計圖。

  1、指導看書。

  下面的兩幅統計圖,反映了某市電子儀器一廠、二廠兩個方面的情況,請你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的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2、比較【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3、練習。下面是某班上學期美術成績統計表。

  根據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哪些內容?解答求平均數問題和編制統計圖表的關鍵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數問題的關鍵和方法。

  2、口述統計表包括的內容,檢驗統計表的方法。

  3、口述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甲乙兩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輪船從甲港駛往乙港用了4.5小時,返回時因為逆水比去時多用了1小時,求這艘輪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張強三個人的平均體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張強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根據下面的統計圖,編制成一個統計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六、板書設計。

六年級數學教案4

全冊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qū)別,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系和區(qū)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聯系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實例,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復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fā)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能力。

  數學思考方面

  1.讓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2.讓學生在認識圓柱和圓錐特征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進一步增強空間

  觀念;在推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分析、驗證和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應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在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繼續(xù)表達的能力,不斷增強空間觀念。

  5.讓學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6.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以及眾數、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據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不同統計量的聯系和區(qū)別,發(fā)展統計觀念。

  7.讓學生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yǎng)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發(fā)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主動用百分數、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比例尺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解決有關百分數、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借助計算器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飛多樣性。

  3.讓學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4.讓學生在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用扇形統計圖和相關統計量解釋數據信息、解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讓學生在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培養(yǎng)根據所需解決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策略的自覺性和能力。

  6、讓學生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yǎng)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進一步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5.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發(fā)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復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全冊課時安排:全冊共安排72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30課時的總復習。

  百分數的應用 11課時圓柱和圓錐11課時 比例7課時 確定位置4課時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2課時 統計3課時 總復習 30課時

  第一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這個單元里,初步教學百分數的意義,用百分數描述部分與整體或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相互改寫,解決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編排,通過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的廣泛應用。

  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經常應用百分數,如用百分數表示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或少的關系,又如利息與納稅的計算、折扣的設計與計算等。應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這些都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比較多,編排6道例題、四個練習以及全單元的整理與練習,大致分成五段教學。

  例1、練習一,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這一段是接著六年級(上冊)求簡單的百分率編排的。

  例2、例3、練習二,根據國家規(guī)定的稅率和利率,計算應納稅金額和可得利息金額。這一段應用百分數的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例4、練習三,解決有關折扣的問題,包括設計折扣和根據折扣求現價或原價的問題。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題,也有列算式解題,列方程求原價是重點。

  例5、例6練習四,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問題或分數問題。在六年級(上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里只教學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安排在本單元,由百分數問題帶出。

  “整理與練習”綜合全單元的知識內容,進一步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以現實問題中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向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遷移。

  3.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百分數的應用 11課時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課時

  納稅問題 1課時

  利息問題 1課時

  打折問題 2課時

  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3課時

  整理與練習 2課時

六年級數學教案5

  分數乘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分數乘法新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這里的9和4分別是哪兩個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分別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的?三班做的朵數和誰有關?

  二班做的朵數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要求四年級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為什么要先算五年級去了多少人?怎樣算?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知識遷移、類推、發(fā)現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規(guī)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練運用,進一步體會數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3、通過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等數學學習活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分數、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小黑板出示

  1、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百分數。

  0.12 1.8 5 0.07 0.109

  2、把下面的百分數改寫成小數。

  106% 0.8% 34% 200%

  3.、把下面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

  (2)引導討論。

  師問:你會用百分數表示上面的分數嗎?

 。3)師根據學生發(fā)言評點兩種方法。

  方法一:將分數先改寫成小數,再改寫成百分數。

  方法二:將分數先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

  2、教學方法一。

  師問:分數可以怎樣改寫成小數?

  指出:在除不盡的情況下,一般保留三位小數,也就是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3、教學方法二。

  (1)師:有時候,也可以將分數先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

  例如:3/5=60/100=60%

 。2)像這樣很容易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還有哪些?

 。3)這種方法有沒有局限性呢?引導學生思考。

 。4)引導歸納:將分數先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這種方法有它的好處和局限性,同學們要合理善用。

  4、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再歸納。

  師:根據以上學習,說一說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方法。哪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師:分數化成百分數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

 。1)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先將分數化成父母是100的分數,再改寫成百分數;

 。2)不能的,用除法先將分數改寫成小數,再化成百分數;

 。3)除不盡時,要保留三位小數;

 。4)百分數化成小數,要注意運用約分和通分。

  2、完成練習十四第16題。

  獨立完成、評價。說一說“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思考過程。

  3.完成練習十四第17題。

  先分別說一說:4/7和9/11改寫成百分數的過程,125%和0.6%改寫成分數的過程。

  4、完成練習十四第18題。

  提醒學生:能化簡的要先化簡。

  5、完成練習十四第19、20題。

  指名分別說一說每組中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意義。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一《圓柱和圓錐的認識》(P15-P18)

  教材分析: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的起始課,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使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他們的特征。

  2、經歷探索圓柱、圓錐有關知識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觀察與實驗、猜測與驗證,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初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柱圓錐的特征。

  難點: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剪刀,圓柱、圓錐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素材。

  1、觀察情境圖中的物體,形成直觀表象。

  2、尋找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積累感性認識。

  3、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發(fā)展空間觀念。

  4、提出問題,培養(yǎng)問題意識。

  5、揭示課題。

  談話:通常我們先研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們的表面積、體積等。隨機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通過實物圖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圓柱、圓錐。通過分類、舉例,使學生對圓柱、圓錐整體上認識,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幾何圖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數學,引導學生對照模型想圖形,在頭腦中形成圓柱和圓錐的表象,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提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觀察圓柱,發(fā)現特征。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探究特征。

  4、研究圓柱的高。

  5、總結圓柱的特征:剛才我們研究圓柱時,由表及里,運用先看,再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方法,知道圓柱的特征。

  6、研究圓錐的特征。

  7、讓學生完整的說一說圓錐的特征。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征,通過課件演示,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議一議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整體感知圓柱,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對圓柱的表象的認識;通過舉例認識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于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動手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前面有了對圓柱的特點的學習,圓錐的學習全部放手,讓學生不僅受獲“漁”,而且要學會運用“漁”進行“捕魚”,同時,體驗獲取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1、比較異同。

  讓學生對比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預設一:相同處。它們的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的;都有高。

  預設二:不同處。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2、想象拓展,建立聯系。

  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從圓柱的底面開始,把上底面縮小,再縮小,再縮。ㄊ謩荼硎荆┳詈髸兂梢粋什么圖形?

  小結:從這看出,圓柱和圓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圓柱和圓錐的異同,使學生深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讓學生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加強了圓柱和圓錐的聯系,為后面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作鋪墊。

  四、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1、下面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哪些是圓錐?

 。1)先指出圖形讓學生說是什么圖形,個別的說說原因。

  (2)上邊一行左數第四個、下邊一行左數第二個,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既不是圓柱又不是圓錐,進一步明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2、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讓學生沿著側面上的一條高剪開(教師指圓柱上的一條高),猜想一下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再讓學生動手剪一下看看是什么圖形。

  預設一:得到的是一個長方形

  預設二:得到一個正方形。

  引:展開后的這個圖形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指學生多說,并大屏幕展示。

  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沿著圓錐的頂點和底面任意一點的連線斜著剪開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先想一下,再指生剪演示。

  拓展作業(yè):如果圓柱也這樣斜著剪,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圖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去剪剪看。

  3、將如下圖所示的長方形、半圓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轉。想象一下,小旗旋轉一周能形成什么圖形?

 。1)教師先讓學生想象轉動后的圖形。

 。2)課件演示旋轉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多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目地是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數學知識“有用”。而第三小題的出現,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起了推動作用。

  五、回顧梳理,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能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說嗎?

  1、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你學到了哪些方法?

  3、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回顧、梳理所學新知,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絡,掌握復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3.結合教學,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和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教具準備】

  課件、黑板條。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對小學階段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和復習。

  1.觀察生活中的數(課件出示主題圖中信息)

  師:請同學們來看屏幕上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數?

  生1:有整數、小數。

  生2:有負數。

  生3:有分數、還有百分數。

  2.理解數的含義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數在信息中的含義嗎?

  生1:1722表示詞典的頁數,是一個整數。

  生2:8848.13m表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一個兩位小數。

  師:對!珠穆朗瑪峰可是世界第一高峰!接著說說吧!

  生3:-25℃表示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很低,是一個負數。

  師:南極洲處在地球高緯度區(qū),那里常年冰雪,所以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生4:3/5表示把我市全年的天數看作5份,空氣質量達到良好的天數占其中的3份。

  師:嗯,你分析的很不錯!

  生5:40%表示羊毛含量占圍巾成分的40%,60%表示化纖含量占圍巾成分的60%,他們都是百分數。

  師: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衣物上面會注明成分含量,一般都會用百分數表示。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數。你還能說出哪些你學過的.數?

  生1:還學過正數、負數、真分數、假分數。

  生2:還學過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評析】:首先讓學生對所學舊知進行一個整體回顧,從而能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由于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因此讓學生在一組生活信息中尋找熟悉的數,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的含義。

  二、復習整理

  師:那這些數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復習小學階段學過的與數有關的基礎知識。(揭示課題)

  1.整理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我們學過的數分類整理一下,想一想怎樣整理能既完整又清楚。(同學們在小組內分類整理)

  師:哪位同學把你整理的結果給大伙介紹介紹。(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用黑板條進行分類整理。)

  2.補充(學生相互辨析、評價,共同構建知識網絡。)

  師:同學們,對于她的整理,你還有什么想法要補充的嗎?(師補充板書)

  生1:我知道正數> 0,負數<0。

  生2:我知道0既不是正整數也不是負整數。

  生3:我知道真分數<1,假分數≥1。

  3.溝通

  師:那對于前面所學過的有關數的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師:根據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老師把它們列舉出來。

  ·自然數的單位是什么?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整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小數與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百分數和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師:帶著這些問題,同學們可以自己獨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討論。

  師:都有想法了吧?誰來說說!

  生1:自然數的單位是1,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生2:整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生3:小數和分數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一位小數可以寫成十分之幾的分數,兩位小數可以寫成百分之幾的分數…。

  師:根據小數和分數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小數就是特殊的分數形式,因此我們學過的數可以分為整數和分數兩大類。(老師調整板書)

  師:那百分數和分數之間又有什么的聯系和區(qū)別呢?

  生1:百分數表示一個數占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比。百分數也叫百分率。

  生2: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也可以表示一個比值。

  師: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表示百分率,也常用來表示商品的折扣。我們來看兩個生活中的例子。

  ·姚明本賽季投籃命中率為49%

  ·一種商品打七折銷售,“七折”表示了原價的()%。如果這種商品原價100元,現在便宜了()元。

  師:請問什么是命中率?

  生:命中率就是指命中的球占所有投球總數的百分比。

  師:便宜了30元,這30元是怎么得來的?

  生:商品打七折銷售,證明便宜了原價的30%,100元的30%就是30元,因此這件商品便宜了30元。

  【評析】: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學生是分段陸續(xù)學完的,還比較零散,不夠系統,通過整理、比較能溝通所學知識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從而形成知識網絡,便于靈活運用。

  4.介紹

  同學們,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曾經說過:“數起源于數(shǔ)!毕旅嫖覀兙鸵黄饋砜匆欢斡嘘P數的產生的文字介紹。

  【評析】:讓學生了解數的產生的人文背景,了解一些數學文化,知道數學和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三、綜合運用

  師:同學們對整數、分數、小數都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一些練習。

  1.做一做。

  師:我們先翻開數學書第77頁,同學們自己完成這一頁上面的做一做好嗎?

 。 ) ( )

  ( )是正數, ( )是負數,( )是自然數,( )是整數。

  生1:1、2、3、4 )是正數,(-1、-2、-3、-4 )是負數,0、1、2、3、4)是自然數,0、1、2、3、4、-1、-2、-3、-4 )是整數。

  師:同學們,你們做對了嗎?我們再來看這兩個點分別是、表示什么數呢?再看數軸。

  生2:左邊的是(-1.5), 右邊是(1.5)

  師:那么它們又屬于什么數呢?

  師:同學們,像這樣,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同樣,任意一個數也都可以在直線上找到它對應的位置,那你們能在數軸上標出這些數的位置嗎?

  2.練習

  師:下面這些數里都有數字2,你們能說說各數中的“2”所表示的含義嗎?

  23 0.52 2/3 203.7

  3.數學日記

  師:我這里還帶來了一篇小明的數學日記。

  師:這是一篇不完整的日記,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在下面找到合適的數填到括號里。

  師:誰來把完整的日記讀給大家聽一聽?瞧,一篇日記里都包含了不少我們認識的數!

  4.判斷

  師:下面小精靈聰聰有一道題要挑戰(zhàn)同學們,你們有信心嗎?

 。1)一頭野牛重1/4噸,可以寫成25%噸。 ( )

 。2)小雨說大于2而小于6的數只有3、4、5。 ( )

  5.討論

  師:最后還有一道討論題想請同學們來試一試。

  當a為哪些整數時,可以得到下面的答案?

 。1)在a/3中,當a為()時,a/3可以表示自然數的單位。

 。2)在a/3中,當a為()時,a/3可以表示真分數。

 。3)在a/3中,當a為()時,a/3可以表示假分數。

  【評析】:對書上的練習進行了一些調整和補充,層層遞進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很好地拓展與延伸。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有關數的一些基礎知識,如果讓你用一個數來表示你今天學習的感受,你想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評析】:把課堂評價融合在所學知識中,讓學生既學會客觀地對自己進行評價,又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含義。(作者: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學 呂英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qū)教科所 萬祥榮)

六年級數學教案9

  復習內容: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整理和復習的第1~3題,練習二十1~4題。)

  復習要求: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計算它們的面積。

  復習重點:熟悉各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對公式的理解。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三)。

  0.1×0.024.2÷0.199×0.35

  12÷0.31.25×0.8×0.50.9÷0.01

  1.5×0.416÷1.63.5+3.5×3

  64.32÷160.05×0.81.23÷3

  0.65×1.028.8÷2.22.4×2.5

  4.2÷3.57.2×0.3+2.8×0.3

  2.87÷0.7(1.5+0.25)×4

  6.4×0.2+3.6×0.2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耪埓蠹一貞浺幌拢浩叫兴倪呅、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經過平移、旋轉等方法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聘鶕䦟W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如圖:

  2.生獨立做“整理和復習”的第1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一講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中要“÷2”?

  三、課堂練習

  1.“整理和復習”的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6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并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3.整理和復習的第3題。

  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師適當舉例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底邊和高的關系。當高一定時,底邊越長它的面積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四、作業(yè)

  練習二十第2、3、4題。

  學有余力的同學可做第10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第3單元分數除法

  【教學內容】教材37頁例4及練習八的1-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過程與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難點: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導學過程】

  【自主預習】

  1、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量看作“1”。

 、判≤姷捏w重是爸爸體重的3/8;

 、乒适聲谋緮嫡紙D書總數的3/5;

 、敲尢锏拿娣e占全村耕地面積的2/5;

 、绕嚨乃俣认喈斢陲w機速度的2/3。

  2、填空

 、虐淄玫闹粩嫡伎傊粩档2/3,總只數×2/3=();

 、颇猩藬档2/5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5=();

  ⑶甲數正好是乙數的3/8,()×()=()。

  3、一個兒童體重35千克,他體內所含的水分占體重的4/5。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請寫出它的數量關系并解答。

  4、請把上題改為一道除法應用題。

  5、自學教材37頁的內容。

  【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1、說一說占體重的4/5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并根據題意判斷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

  2、請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請結合自己畫的線段圖分析解答。

 、4/5是哪個數量的4/5?以哪個數量為標準把它看作單位“1”?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

  ②哪個數量占體重的4/5?換句話說,體重的4/5是什么?可以用怎樣的數量關系式表示?

 、垡筮@個兒童的體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A、用方程的方法

  B、還可以用算術方法

  3、比較例1和自學題(小組討論)

 、龠@兩道題在結構上的異同點,相同點:題中給出的.數量(),數量間的關系也();不同點: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

 、谶@兩道題在解法上的異同點,相同點:都要先確定單位“1”;不同點:自學題中的單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算;例1中的單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

 、劢獯鸱謹祽妙}的一般步驟:

  A、要認真審題,確定好單位“1”.

  B、分析它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

  C、正確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

  D、根據數量關系確定方法并解答。

  【知識梳理】

  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隨堂練習】

  1、完成37頁“回顧與反思”。

  2、文字題

  ⑴56米的是多少?

 、埔粋數的是,這個數是多少?

  3、王新買了一本書和一枝鋼筆。書的價格是4元,正好是鋼筆價格的。鋼筆的價格是多少元?

  4、練習八的1-5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第2課時標出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地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難點:畫平面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艑W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菄L試畫圖。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率校合却_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檬校合却_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yōu)?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二、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仆队罢故,組織評議。

 、墙涣鳟媹D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五、板書設計:

  確定觀測點

  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位置

  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敘述題。

  2、利用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條件或問題入手來分析文字敘述題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分析文字敘述題,依題意用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

  教學難點

  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綜合算式時哪一步寫在前面,哪一步寫在后面,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出示下面綜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各抒已見)

  23-15312+30-1520+103

  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討論。通過談話引入新課。(如果老師只給你文字敘述,你能列出算式嗎?)

  二、自主探索方法

  1、學習例3,出示題目:350減去80與3的積,差是多少?

 。1)讓學生獨立讀題,初步理解題意。

 。2)組織研討,交流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3)小組匯報,進行總結。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時,其他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1從問題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所以先算出803。

  ○2從條件入手分析,350減去的是80與3的積,所以先算803。

  ......

  教師根據小組間討論的情況,進行小結。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

  教師:如果我們將上題改成350減去80,再乘3,積是多少?讓學生獨立讀題,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弄清方法。觀察例題和改編后的題目,小組討論: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三、反饋練習,掌握方法

  1、從練習二十一中選兩道題目獨立完成,并請幾名學生說一說分析的思路。

  2、練習二十一的第2題和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題的方法。

  板書設計:

  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文字題

  被減數-減數=差被乘數乘數=積

  350-803(350-80)3

  =350-240=2703

  =110=810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復習與整理》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一個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掌握一個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法則,會用簡便靈活的方法計算因數中有0的乘法。

  2、通過對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的整理和復習,使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學會歸納、整理和應用。

  【教學重點】 對各知識點的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難點】 如何有序整理知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一只紅綠燈,題卡兩張。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與整理

  1、激趣:今天圣誕老人給聰明的小朋友帶來些禮物,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圣誕襪)不要小看這只圣誕襪,里面還藏著不少秘密呢!

 、僬n件顯示:712×8 , 3500×2 , 1405×7 , 458×8 ,623×0 , 1560×5 ,323×3, 20xx×1

 、谒娜诵〗M討論該可以怎樣分類.并請記錄員在各自的題卡上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壑该髡f說你是按什么方法來分的。(按照學生不同的回答,課件展示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按照進位和不進位、口算和筆算、第一個因數是幾位數、積的位數、因數中有沒有0或按照0的個數來分等等,媒體做相應的顯示。

  【設計意圖】新世紀的人才主要特征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把算式來分類,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目的,也把本單元的知識點大概進行了概括,為第二步重點分析打下鋪墊。

  2、重點分析:

 。1)按照計算時進位和不進位;

  不進位: 623×0 ,323×3,20xx×1

  進位: 3500×2 , 1405×7 , 458×8, 1560×5, 712×4

  不進位的乘法我們通?梢栽趺此?(口算)你能說出得數嗎?

  進位乘法有幾種類型?(一次進位、隔次進位、連續(xù)進位)判斷以上題中的各屬于哪種類型,并說說分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復習口算和筆算)

  一次進位中的哪些題目是(712×4、3500×2)可以口算,并讓學生說說3500×2你是怎樣算的

  計算隔次進位1405×7,說說哪幾位進位,該注意些什么問題?(生板書)

  計算連續(xù)進位:458×8,說說在筆算連續(xù)進位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法則:

 。2):按照因數中有沒有0來分,(0的位置,0的個數)

  因數中沒有0: 712×4,458×8 , 323×3,

  因數中有0: 1405×7 , 623×0 , 3500×2 , 1560×5 , 20xx×1

  因數中沒有0和有0的算式可以口算也可以筆算,因數中有0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呢。ǖ谝粋因數中間有0、末尾有0、中間末尾都有0或第二個因數是0的乘法算式,找出各自的算式,)

  師:觀察因數中有0的在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不用算就知道結果?為什么?(小結得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數相乘還得原數。)

  問:筆算時哪些題有簡便算法?1 560×5猜猜積的末尾有幾個0,估計積是幾位數?計算后驗證估算結果。

  小結法則:一個數乘一位數,遇到第一個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用第二個因數去乘0前面的數,再看第一個因數末尾有( )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 )。

 。3): 按口算和筆算;

 、倏谒悖1000×8 , 623×0 , 3500×2 , 323×3, 20xx×1

  筆算: 1405×7 ,458×8 ,560×5 ,

  上述兩類的題組中,哪些題你能很快說出他們的得數。

  ②說說這類型的題目為什么能口算?

 。1、 不進位乘法,你能找不出來嗎?

  (2、 整十數、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3、 任何一個數乘0或乘1。

 、坌〗Y:在今后的計算中,像這類型的題目我們一眼就能看出結果的,我們就用口算,(板書:口算)而右邊這類題口算比較困難,我們就用筆算。(板書:筆算)

 、軓土暪P算

  說說筆算的時候該注意些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整理與復習的教學,要在整理上下功夫,通過3部分的整理,幫助學生把分散的知識串起來,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每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了準確的理解。

  二、揭題小結與質疑

  今天我們整理復習了《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復習與整理》,(揭題)再次歸納計算方法。

  通過整理我們知道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大概可以分成了4種類型:進位和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按照第一個因數是幾位數來分、按照因數中有沒有0來分那么在計算的時候,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有板有眼的總結,再現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對單元的知識有一個整理的把握從而達到整理和復習的預期效果。

  三、綜合練習:

  圣誕老人為了表揚同學們的精彩發(fā)言,所以他要帶我們去一個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的地方:課件出示肯得基。

  今天肯得基的主人奇奇想邀請小朋友去做客,也歡迎大家一起來管理這家餐廳。大家愿意嗎?

  1、當服務員,介紹餐廳賣什么

  “誰愿意當這家餐廳的服務員,向大家介紹本餐廳都賣些什么?”

  漢 堡 一份10元 香辣雞翅 一份7元

  玉米棒 每份3元 可 樂 一杯5元

  薯條 一包6元, 芙蓉鮮蔬湯 每份3元

  冰淇淋 一個2元 雞米花 每份8元

  無骨雞柳 每份7元 土豆泥 每份3元

  2、配套餐,算算要花多少錢

  每個同學一份一份買太麻煩了,所以我們決定來為自己配一份套餐,看誰配的最合理,

 、偎娜诵〗M討論,商議配餐方案,選4樣食品;再算算你們組該付多少錢呢?

 、谌嘟涣,老師對各方案進行點評。(多組講評并用紅綠燈來表示對錯)

  3、要是丁丁一家6口人想要購買2號套餐,爸爸帶了200元夠不夠呢?實際該付多少錢呢?

  4、鎮(zhèn)海KFC星期天1小時平均營業(yè)額是3609元,請你當經理算算4小時營業(yè)額是多少?

  【設計意圖】以“肯得基”為主題的數學活動,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人人都能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孩子們以虛擬的服務員、顧客、經理等身份,去思考、交往和創(chuàng)造,成為角色豐富的真實的主體。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過程設計

  出示圖(課件)

 。ㄒ唬⿵土晫

 。ㄕn件最好能做到兩個人以同一速度跑)

  兩名運動員分別沿著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徑為100米的圓的路線騎車比賽。問:

  1、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實際就是沿著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長怎么求?用字母怎樣表示?

  板書:C=4a

  3、正方形的周長與誰有關?有什么關系?

  4、沿著圓形的路線跑實際上是沿著圓的什么跑?

  質疑: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100米,圓的直徑是100米,兩名運動員同時、同速從一點出發(fā),誰先回到原出發(fā)的一點呢?

  這只是一種猜測,到底什么是圓的周長,怎樣求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一新的知識。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相信同學們都會解答這個問題了。(板書:圓的周長)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的周長。

 。1)學生拿出學具中最大的圓用手摸一摸圓的周長。(指名到講臺上摸一摸,注意起點、終點。)

 。2)同桌互相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

  2、化曲為直,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求知欲。

 。1)我們想知道你課本的周長怎么辦?

  生:用直尺量出課桌的長和寬。

 。2)圓的周長用直尺測量方便嗎?為什么?

  生:不方便,因為直尺是直的,而圓的周長是曲線圍成的。

  (3)用什么辦法化曲為直測量出圓的周長呢?

  學生討論。誰來說一說?

 、儆脟姆椒āV该菔。(板書:圍)

  問:要注意什么?

 、谟脻L的方法。指名演示。(板書:滾)

  師:所有圓的周長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解決嗎?

  師:當我們要測量較大的圓的周長的時候,這兩種方法就變得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探討出一種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

  3、找關系,推導公式,探求新知(重點和難點)。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周長是邊長的4倍。圓的周長與誰有關呢?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問:①哪個圓的直徑長,哪個圓的直徑短?拉開周長,你發(fā)現了什么?②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與直徑有關。)

  板書:圓的周長直徑

 。2)是不是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也像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之間那樣存在著固定不變的倍數關系呢?同學們今天也當一次數學家,看看我們能不能發(fā)現規(guī)律,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倌贸瞿銈兊膶W具圓,匯報一下,直徑分別是幾厘米?(1厘米、3厘米、10厘米。)

 、谕瑢W們動手利用手中學具用圍或滾的方法量一量圓的周長,并算一算,找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四人小組合作測量,看哪一組量得準,算得快。結果填在表格中。

  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周長C

  (厘米)

  直徑d

 。ɡ迕祝

  周長÷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

  1

  3

  10

  把其中一組的結果在實物投影儀中展示。

 、垭娔X演示上面滾的方法,測量直徑是1、3、10厘米的圓的過程。然后指名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師:圓不論大小,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個固定不變的倍數關系。為什么我們算的不一樣呢?因為我們的測量有誤差。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這個固定不變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師: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這個問題了。你知道最早發(fā)現圓周率的是誰嗎?

  課件放錄音:大約20xx年前,我國的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

  大約1500年前,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就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值的計算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他的這項偉大成果比國外數學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身為中國人,應為之自豪。

  板書:3.1415926~3.1415927之間

  后來人們發(fā)現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板書:無限不循環(huán)

  在計算時,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兩位小數,即π≈3.14。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已知圓的`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用字母怎樣表示?

  板書:C=πd

  已知半徑怎么求圓的周長呢?

  板書:C=2πr

  問: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

  4.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同位自學課本P100頁例1。

  指名板演,并說說思路。

  三、鞏固發(fā)展。

  1、計算復習準備中的騎車比賽一題。回答誰先返回原點。

  2.老師用繩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轉動的圓的周長。要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了?(繩長5分米)學生算一算。

  3、填空題。(課件演示)

 。1)一張直徑為8分米的圓桌面,要在桌面的周圍鑲上金屬邊,共要金屬邊(25.12)分米。

 。2)一個鐘的分針長1.5分米,這根分針的尖端移動一周長(9.42)分米。

 。3)圓的周長總是他的直徑的(π)倍。

 。4)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4、看誰最聰明。(課件)

  讓學生計算出這個圓的周長,然后課件把這個圓變成一個半圓,讓學生思考:這個半圓的周長是多少?(半圓的課件最好先閃爍半圓的曲線部分,再閃爍直徑,這為了突出半圓的周長是由半圓的曲線和直徑組成的)

  四、總結。(課件)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第38頁練習六第10-15題。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計算分數乘法的熟練程度,能夠正確的計算分數乘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正確的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憶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二、基本練習

  1.計算。

  15/16 ×20/21 ×1/5 9/10 ×2/3 ×5/6 5/33 ×22×1/2 3/16 ×3/4 ×8/27

  2、一臺織布機平均每小時織布1/100千米,某織布廠有800臺這樣的織布機,1分鐘能織布多少千米?

  3、一筐蘋果,第一次賣掉一半,第二次賣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蘋果是這筐蘋果的幾分之幾?

  4、一個長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個邊長是3/4米的正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

  三、重點練習

  1、練習六第10題。

  引導學生復習方法之后,學生獨立做,然后訂正。

  2、練習六第11題。

  學生獨立計算,完成后觀察每組數的結果的什么特點。

  概括:一個數與比1小的數相乘,積小于原數。

  一個數與比1大的數相乘,積大于原數。

  3、練習六第12、13題。

  獨立完成后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六第14、15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09-29

六年級課堂數學教案01-25

關于六年級的數學教案01-25

六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9-17

六年級上數學教案01-08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01-08

六年級數學教案12-18

六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2-02

六年級數學教案04-08

六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