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由兩個活動組成。
“科學課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圖,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別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圖中人物的活動感知科學課上要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動,進而喜歡科學課,喜歡科學探究。
“我們一起做一做!闭故玖藘蓚活動:觀察葉子和小紙魚實驗。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歷一次觀察、實驗活動,初步感知觀察、實驗的方法,知道觀察、實驗是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動讓學生從小故事中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精神,樹立榜樣意識。將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后,引導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學習目標
1、初步感知觀察、實驗是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象;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觀察樹葉活動、小紙魚實驗中發(fā)現問題。
3、能通過觀察樹葉和小紙魚實驗的'活動感知科學探究的樂趣,對科學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
4、通過觀察、實驗感知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準備
展臺、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科學嗎?聽到“科學”這個詞,大家想到了什么?
。▽W生發(fā)表想法。)
教師: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請大家翻開教科書,看一看《科學》教科書上有什么內容。
。▽W生學習翻閱教科書,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動
。ā┨骄靠茖W課上做什么。
1、教師提問:科學課上,我們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來學習科學課呢?請大家先看一組圖片。
2、教師展示圖片(課件展示教科書中的卡通圖),提出問題:看一看圖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做什么?(學生匯報。)
3、教師總結:觀察、實驗、制作、養(yǎng)殖等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學課上會經常用到這些方法。
(二)親歷探究活動。
1、觀察植物的葉。 教師提出問題:觀察是學習科學、探究科學常用的方法。應該如何進行觀察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植物的葉子,看看同學們能發(fā)現什么。
。1)教師指導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株植物。
。2)教師提出觀察要求:植物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3)學生進行觀察葉子的活動。
。4)學生匯報與交流觀察情況。
。5)教師要求學生畫出所觀察的植物葉子。
。6)教師講解觀察葉子的方法。
2、再次觀察植物的葉子。
。1)教師提出問題與要求:植物的葉子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大家先想一想要觀察哪些部位,再認真觀察,邊觀察邊將葉子畫出來。
(2)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3)學生展示畫的葉子,并與第一次畫的相比較。
。4)學生交流觀察收獲與體會。
(5)師生共同總結: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注意觀察時要細致。
3、進行小紙魚實驗。
。1)教師講解:科學課上會做許多實驗。我們要學習通過實驗觀察現象,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體驗一下實驗的過程。
。2)教師演示實驗方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步驟,不展示實驗結果。
(3)學生模仿教師實驗步驟進行實驗,觀察現象。
。4)學生匯報實驗中的發(fā)現與體會。
三、反思與評價
1、教師引導學生交流:通過親歷觀察、實驗活動,有什么收獲?
2、學生相互評價:哪個環(huán)節(jié)自己做得比較好?哪個小組整體表現比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師布置作業(yè):讓爸爸媽媽講一講科學家的故事。收集喜歡的科學家頭像并粘貼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上,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分享。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種植物都有一定壽命。
植物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征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認識,懂得生命可貴,也體會生死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一些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圖片,植物一生圖片;
學生: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比較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憶:我們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記錄在下面記錄單里。
陸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長?請交流。請補充閱讀P21“植物需要陽光”。
陸生植物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圖記錄下它們生存需要共同點嗎?
二、了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經歷了哪些變化?
請看圖:向日葵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
種子、發(fā)芽、幼苗、開花、結果,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長階段。
看圖:一棵大樹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長短不同。請看資料庫:“植物壽命有長有短”,你們有什么體會?是呀,無論是百年老樹,還是一年草本植物,它們都會死亡,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生命特征。
交流:從這些植物一生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思考: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說出植物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是怎么知道?
整理:翻看前幾課唯恩圖記錄,比較各共同點,然后整理記錄于紙上。
交流:我們認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生命過程;都有相同基本結構特征: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總結:植物作為生命體有許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生長需要量,有生長發(fā)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還有適應環(huán)境(水葫蘆)結構特征等。(這樣歸納總結一定要基于學生發(fā)展基礎上,學生能總結幾條算幾條,不要強求,也不能死記硬背。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熱空氣和冷空氣
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通過實驗學會由看風向來了解冷熱空氣的對流 ;會分析風的形成和流動,熱空氣上升
2、知識與技能: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了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樂于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課前分析及準備
氣球、蠟燭、紙蛇、水槽、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教學生成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了空氣的什么性質?
2、把書翻到P6,這課的標題是“空氣是會流動的嗎”,又是個問題,先來說 說你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
3、把你們的假設寫在課題的后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還要研究空氣是怎么流動的。 板書課題 學生把自己假設的答案寫在書上
二、自主學習
1、風的形成
(1) 請一個同學來吹個氣球,如果對著臉放掉氣球中的氣,你有什么感覺?
(2)這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3)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會流動的,而且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那課題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啊,我們這堂課上完了嗎?有關空氣流動,你還想知道什么? 小組討論體驗 板書 流動的空氣 風 從學生的提議中選取“空氣是怎樣流動的”問題
2、空氣的流動
(1)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 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 我這里有個會“跳舞”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凼鞘裁戳α孔屔摺疤琛钡哪?
④把手放在蠟燭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么?有能說明什么呢?
⑤通過這2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氣的流動
、 熱空氣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氣會是怎樣流動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過冷空氣的流動嗎?打開冰箱冷藏室
、 冷空氣是下沉的 板書 熱空氣 演示P6實驗二 小組先實驗再討論,記錄觀察結果 適當點撥 讓學生自我總結板書 上升 板書猜想答案(下沉)
3、冷熱空氣的對流
(1)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么能形成風呢?想個辦法,讓我們大家能看到空氣的對流呢?
(2)演示P7實驗,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
(3)你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用實物投影展示 把觀察結果寫在P72
(4)你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么對流的?
4、熱空氣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冷熱不同,它們會怎樣?風是怎么形成的嗎?
(2) 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有人發(fā)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你知道有什么嗎?
(3)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畫流動圖 板書 熱氣球孔明燈
三、課外拓展1、 制作熱氣球、孔明燈
這里學生對熱空氣會往上流動還不是很理解,從而使學生產生了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演示了“孔明燈”并重點講解了利用熱空氣上升和冷空氣會下沉的原理,來正確使用空調的方法。
教學評價及反思
板書設計
空 氣 是 流 動 的嗎
空氣是會流動的 熱空氣 上升
冷空氣 下沉
熱氣球 孔明燈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
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梢詮姆糯箸R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fā)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將新發(fā)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fā)現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fā)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凸透――“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
用途:…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科學課程的學習,對科學這一門課已經比較了解和熟悉,由于科學課上學習的內容非常貼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學生仍然對學習科學充滿濃厚興趣,能夠比較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都比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為,科學課不需要進行考試,思想上不夠重視,所以總是抱著一種可學可不學的態(tài)度,上課不認真、實驗不做以及不按老師要求完成練習等情況還是會出現。
教學內容:
。1)交流有病毒引起的疾病及預防措施
(2)探究病毒是怎樣的一類生物
。3)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教學過程
。ㄒ唬⑻岢鰡栴}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ǘ⒉孪爰僭O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ㄈ、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ㄋ模、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ㄎ澹┱故窘涣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拓展延伸(網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yè):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畫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第二課 細 菌
教學目的:
1、 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 使學生了解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教具準備:顯微鏡,三種類型的細菌的永久涂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岢鰡栴}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圖片)
師:哪位同學聞一聞這是什么調味料?再看看圖片上的小孩怎么會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細菌引起的。
。ǘ┎孪爰僭O
師:一提起細菌,許多同學會立刻想到細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敗變質。想到這些,許多人都會皺起眉頭,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討厭細菌。事實果真全都如此嗎?
。ㄈ┲贫ǚ桨
的確,細菌無處不在,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呢?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菌呢?下面請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玻片標本。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結果。
。ㄓ裳菔緦嶒炄胧,發(fā)揮高倍顯微鏡的作用,巡視并注意指導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不熟練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ㄋ模⿲嵤┨骄
師: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你發(fā)現了細菌有幾種形態(tài)?
生:細菌的形態(tài)有圓球狀的、桿(棒)狀的、螺旋(彎曲)狀的。
師:從形態(tài)上看,細菌可以分為三種:球菌、桿菌、螺旋菌。
師:是單細胞的還是多細胞的?
生:是單細胞。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過的植物細胞在結構是什么樣的?
生: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師:你所觀察到的細菌有細胞核嗎?
生:沒有。
生:有細胞核但不完整。
。ㄊ褂枚嗝襟w展示植物細胞和細菌細胞的結構圖,觀察比較得出細菌的結構,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一個不成形的細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莢膜,有些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細胞里面形成一個橢圓形的休眠體,叫芽孢,芽孢有保護作用。)
。贸鲆恍⊥腽t米飯讓前排的學生聞)
(五)展示交流
師:誰知道米飯為什么會變味?估計夏季在室溫下米飯多長時間會變味?
生:因為米飯中有細菌,細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時間米飯會變味。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那么,細菌為何會生活在米飯中?
生:因為米飯有營養(yǎng)。
生:因為米飯里有糖。
生:因為細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師:米飯變餿是細菌作用繁殖的結果。大家想想,植物細胞的數目是怎樣增多的? 生:細胞分裂。
師:細菌的細胞也可以進行細胞分裂,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
。ㄍㄟ^多媒體展示細菌的橫向分裂過程,如果環(huán)境條件適宜,細菌20多分鐘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這樣的速度來推算,一個細菌一晝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萬億億個細菌,折合重量達4000噸。)
生:現實生活中細菌能繁殖這樣多嗎?
師:不可能。細菌的生殖對環(huán)境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溫度、濕度、營養(yǎng)物質等條件時刻都在發(fā)生變化,外界條件不可能持續(xù)地滿足細菌生殖對環(huán)境的要求。
生:流行性感冒傳播速度快是不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的結果?
師: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你問得真好,說明你的思路很開闊,能把我們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聯(lián)系起來,生活中有許多的問題都能用生物學知識解釋,所以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但我要說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細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細菌,冬天細菌繁殖也這么快嗎?
生:不快。
師;同樣是細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為何不同呢?
生:因為,細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
生:在夏天為什么腌肉、罐頭能長時間地保存?
生:腌肉中鹽分比較多,不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長時間的保存。罐頭經過高溫消毒滅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沒有氧氣細菌無法繁殖。
師:我們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過降低溫度抑制細菌的繁殖,從而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 師:大家回憶一下綠色植物的營養(yǎng)方式是什么?
生:自養(yǎng)。
師:(展示水綿圖)大家想想細菌和水綿的營養(yǎng)方式是否一樣?
生:不一樣,水綿能進行光合作用,而細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是靠攝取現成的營養(yǎng)來生活。
師:同樣是攝取營養(yǎng),痢疾桿菌生活在人體腸道引起痢疾,枯草桿菌卻使枯草腐爛,如果將兩者的生活環(huán)境改變一下,那么它們是否還能生存?
生:能,因為細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生:能,因為細菌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
師:不能,因為痢疾桿菌只能寄生在生物體內,而枯草桿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體內。 師:枯草桿菌生活在動植物遺體中并獲得營養(yǎng),我們稱之為腐生。現在,同學們總結一下細菌包括哪兩種異養(yǎng)方式?
生:寄生、腐生。
師:細菌用手摸不著,用眼看不見,我們無法了解它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但是同學們真的很聰明,一想到身邊的有關細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細菌的生活習性,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師: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動植物死亡,每時每刻都產生出大量的尸體、枯枝落葉和糞便垃圾?墒堑厍虿]有像我們想像那樣“垃圾”堆積如山,想一想,這些東西最終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地球上一些細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動植物的遺體、遺物。
師:一提到細菌就感到害怕和厭煩。這種觀點全面嗎?
生:不全面。
師:現在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細菌和人類的關系呢?
生:細菌對我們是有好處的,比如,有些細菌能幫我們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桿菌能制醋。
生:枯草桿菌能分解枯草。
生:我認為細菌多數還是有害的,如大腸桿菌能使人得腸道病,痢疾桿菌使人得痢疾????
第三課 饅頭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1、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顯微鏡。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認識和觀察饅頭或其他物體上的霉及其形態(tài)。
學生用眼去觀察饅頭上的霉,觀察沒是什么樣子。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見過的霉。 知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霉的形態(tài)。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話好圖,并對顏色進行描述。
二、猜想假設
2了解霉的功與過
讓學生了解人類對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沒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誕生情況。
三、制定方案
3探究合適霉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根據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推測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
交代實驗的方法,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的條件進行對比實驗。
四、實施探究
4了解防止事物發(fā)霉和物體發(fā)霉的辦法幾依據。
夏天食物最容易發(fā)霉,大人們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發(fā)霉。
五、展示交流
指導學生認識真空包裝防止事物發(fā)霉。
指導學生認識太陽曬防止物品發(fā)霉。
指導學生認識利用干燥劑方式食品的發(fā)霉。
六、拓展創(chuàng)新
電冰箱能保鮮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體在什么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霉。
第四課 食用菌
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4.了解識別有毒蘑菇的有關知識.
5.了解蘑菇生長需要的條件.
.教學過程
一. 提出問題
讓學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 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觀察蘑菇.
二. 蘑菇分為哪幾部分?(地下菌絲, 菌絲,柄, 菌褶,菌蓋. )
是怎樣吸收營養(yǎng)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識別有毒蘑菇?( 毒蘑菇與食用蘑菇,在形態(tài)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異,不少種類還需要借助于顯微鏡觀察其孢子的大小、顏色、表面特征,并參閱有關的科學資料進行核對,才能確定是否有毒。
二、猜想假設
有的人認為,毒蘑菇色澤鮮艷,外形美觀,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實體受傷后傷面變色。這些經驗有其可取之處,但也不是任何一種毒蘑菇都具有這樣的特征。例如,多種牛肝菌的傷面常常變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來味道也是很鮮美的。
有人說毒蘑菇能使銀器變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長蟲,這些說法都是不確切的。事實上,很多種毒蘑菇遇到銀器并不變黑,有毒的豹斑毒傘往往會生蛆長蟲。
三、制定方案
總之,要想用一兩個性狀來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還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時,一定要細心辨別。對于不能識別的蘑菇,應該向當地有經驗的群眾請教。
四、實施探究
觀察與思考
1.腐爛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掃帚狀;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黃、黑、褐或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放射狀。青霉和曲霉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菌絲構成的,它們都能產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濕的樹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營養(yǎng)方式上的共同特點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五、展示交流
.霉菌是靠孢子進行繁殖的,孢子很輕,可以在空氣中飄蕩。夏天,受潮的糧食、衣物或皮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xù)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jié)、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連接比賽:每組一節(jié)干電池、一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把小燈泡點亮。
2、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
3、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學會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
1、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
2、討論: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請一生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安裝,教師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裝電池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小燈座上的?
(3)導線怎么連?(指出彈簧接線頭的最佳連接方法)
。ㄕf明: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直接按照教科書上提供的步驟告訴學生,不必對使用方法進行討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保證每個學生都會使用。)
4、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5、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連接實物圖,教師介紹用簡單的符號畫電路圖的方法。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3、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4、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fā)給每個小組一節(jié)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jié)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5、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交流要點:小燈泡亮了嗎?用了幾種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指出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
四、活動延伸:
1、挑戰(zhàn):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板書設計:
3、簡單電路
電池導線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科學教案 篇7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液體的熱脹冷縮》教案公開課教學設計PPT課件教學反思
液體的熱脹冷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制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教學重點】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
。▽W生看現象進行描述)
再出示同樣的兩套實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個大燒杯中應該可以看到什么現象呢?
。▽W生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描述)
請兩位同學上來看一下,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現象描述)
師:換過來看一下,你們能不能從看到的現象判斷出哪個燒杯的水熱呢?
(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師:那在做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么變化?③做好記錄。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3、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交流。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ㄓ辛怂疅崦浝淇s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fā)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ㄗ寣W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
液體 熱脹冷縮
教學后記:略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06-25
科學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