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錦集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預備: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熟悉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熟悉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fā)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練習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jié)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zhì)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fā)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fā)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jié)全課 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jié)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 篇2
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包括五課,分別是"認識水"、"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改變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處走",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本單元是在第二單元"我們怎么知道"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對水進行探究的第一單元。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徐徐哦親身的體驗,這些經(jīng)驗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單元的探究活動。練習后邊的內(nèi)容,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會不斷深化,解決問題的途徑會更多,關于水的知識性內(nèi)容會更全面,因此本單元有關科學方面探究方法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了科學的探究方法、獲得有關水的基礎知識之后,便于進一步研究有關水的相關知識,將探究活動持續(xù)下去,學會長期談及活動的方法,培養(yǎng)長期進行科學探究的習慣。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也有緊密聯(lián)系。"認識水"一課,是探究水的起始課,通過研究水的基本性質(zhì),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利用感官認識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運用感官觀察水,讓學生認識水的特點;"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和"改變浮與沉"兩課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以及改變浮沉的方法,從而認識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處走》
兩課是由生活現(xiàn)象入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動手做,認識到水的表面張力和水的毛細現(xiàn)象的特點,并學會用掌握的只是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
教學資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們周圍水的分布狀況,認識水的分布廣、用處多。
二、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進行課堂試驗,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學習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產(chǎn)生力量。
三、學生利用自備材料進行制作蠟花、潛艇模型、小水輪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zhì);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運用感官對水進行觀察。
2、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5、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
7、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本單元著重對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動手操作、交流匯報、獲得結(jié)論"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意識到觀察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合作與交流。
2、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由于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4、體驗到科學探究成功的快樂;體會到科學知識與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zhì)。
2、認識沉到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體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
3、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
5、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具備觀察實驗能力。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難點:
1、實驗發(fā)現(xiàn),在水中不論下沉還是上浮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2、水流產(chǎn)生力量的大小與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關。
單元課時安排
10、《認識水》1課時
11、《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2課時
12、《改變水的浮沉》2課時
13、《水面的秘密》2課時
14、《水往高處走》1課時
單元復習測評2課時
10認識水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并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zhì)是液體。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的性質(zhì),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2、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zhì)是液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認識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學準備:
1、在講臺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裝著一杯醋、自來水、牛奶、醬油、雪碧、酒、油;
2、各組一杯海水、自來水、礦泉水、魚塘水、筷子。
教學過程:
一、找"水"。
1、教師指著講臺桌上的7杯液體(焦急狀地):糟了,剛才老師在倒水的時候忘了給不同的杯子做上記號,現(xiàn)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學們快想想辦法幫老師把當中的一杯水找出來吧!(學生一聽是要幫老師找"水",都非常的樂意,積極性很大。)
2、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找"水"?各小組討論分辨的辦法。
3、學生分組討論分辨方法。
4、小組代表上臺辨別哪一杯是水。師追問學生:你是怎么找出來的,為什么這樣想?
5、肯定、鼓勵學生能根據(jù)平時的經(jīng)驗進行分析、辨別出了這一杯自來水。這樣的方法對于我們的研究、學習活動非常有用。
二、觀察"水"。
1、剛才同學們幫老師找出了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別水?
2、那么只有正確認識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來。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這些材料你們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點呢?
4、在不明白某種物質(zhì)是否安全、衛(wèi)生的情況下,能不能隨便就去嘗呢?
5、學生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三、描述"水"。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各小組匯報,不重復匯報相同的發(fā)現(xiàn)。
3、你們能否對水的特點歸納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水這樣攪起來有泡泡,還有旋渦,又沒有固定形狀的?
5、學生舉例。
6、你們知道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什么樣的物體嗎?
7、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海水、魚塘里的水、礦泉水、想了解它們嗎?
8、老師會分給各組一份這樣的一些水,希望每組都能像剛才那樣仔細地去觀察這三種水,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里,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嘗它們的味道?
9、各組派一名學生領材料。并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10、學生匯報新發(fā)現(xiàn)。
11、剛才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水各自不同的特點,那么它們和自來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嗎?
四、總結(jié)拓展,暢談感想。
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想研究什么?
2、那你們知道為什么今天我們能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嗎?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這種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板書設計:
10、認識水
像水這樣能流動的物體叫液體
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教學反思:
11有趣浮沉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方面: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xiàn)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科學知識方面:認識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教學具準備: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頭、測力計。
分組實驗材料:木塊、玻璃球、圖釘、橡皮筋、橡皮泥、飲料瓶、水槽、氣球、測力計、鉤碼等。
多媒體課件:湖泊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饑餓的狼正在追趕一只小兔子,它們跑啊跑,終于來到一條小河邊,走投無路的小兔子靈機一動,抓起旁邊的一塊大木頭跳進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對岸。狼也緊追不舍,來到河邊,看見河里的小兔子,便大聲喊道:"別以為抱著個東西就能游過去!"于是,它抱起一塊大石頭跳進河里,大家猜結(jié)果怎么樣?
引入《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再現(xiàn)浮沉現(xiàn)象
通過情景圖,再現(xiàn)生活中的浮沉現(xiàn)象,目的是以情景圖為載體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以現(xiàn)象為依據(jù)提出猜想,以猜想為導向進入浮沉現(xiàn)象的探究過程。
2、探究浮沉現(xiàn)象
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師生準備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會怎樣。在猜想的過程中,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猜想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會做出不同的猜想結(jié)果,產(chǎn)生分歧,促使學生將探究活動深入下去,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學生經(jīng)歷了從問題、假設、驗證到結(jié)論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完成了沉浮現(xiàn)象的初步認識。(課件展示)學生匯報結(jié)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生成新的問題:
教師引導: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為什么木塊、乒乓球、飲料瓶等物體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雞蛋這些物體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為它們輕?赡芤驗槭强招牡陌?木塊是不是空心的呀!)
、乞炞C猜想,深化理解。
學生分組做實驗、交流感受。
通過實驗我們得到了一致的結(jié)論:水中有一種力量在托著水面上的物體,所以它們能浮在水面上。板書: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浮力呢?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學習此課前,學生已經(jīng)研究了本單元的《我們吃什么》,對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了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哪些營養(yǎng)成分,哪些給我們提供活動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課的探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上的。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對于食物搭配,老師不能生硬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巧妙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搭配食物中體驗到膳食營養(yǎng)合理搭配的重要。
2、科學學習以探究學習為主。本課教學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科學探究為中心”,按照“生活導入—引出問題—討論解決—得出結(jié)論—實踐模擬—交流討論”的原則,以學生的體驗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科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飲食,學生并不陌生,天天與食物打交道,故在教學設計上應從生活入手,著眼生活問題,最后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4、課外延伸,鞏固科學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本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倡導個性化設計,對教材進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調(diào)整與處理。將課中的學習活動延續(xù)到課外,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設計一頓晚餐,注意膳食的營養(yǎng)搭配,自己嘗試著買菜、做飯,完成一份非常有意義的課外作業(yè)。
二、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jù)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
2、從適當?shù)那榫持校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jié)果,并進行交流。
4、能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知識與技能: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
教學重點:
認識食物金字塔,學習科學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依照金字塔結(jié)構設計自己一天的食譜。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食物的圖片、“食物結(jié)構金字塔”課件 、小組合作活動記錄表。
2.、學生準備:紙餐盤、卡紙、直尺、彩筆等。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と 引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都很羨慕籃球明星姚明,你了解他的一日三餐嗎?
(課件展示姚明的一日三餐)但在我們學校就有一些這樣的同學(課件出示“豆牙菜”和小胖墩型同學)
2、提問:看了以上三個資料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是健康的?(看書P43)
學生各抒己見。
3、談話:過胖或者過瘦、過矮都不能稱為健康的人?磥砣绾慰茖W搭配食物、合理飲食,也存在很多學問,我們今天就具體了解怎樣搭配食物。(板書課題)
(二)合理搭配 解決問題
1、了解班級特殊學生的食譜
。1)實物投影學生一天食譜
。2)學生討論:你認為這幾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2、出示課件食物金字塔:“這是一個有趣的食物金字塔,你們能說說這食物金字塔有什么特點嗎?
3、學生觀察后小組討論交流。
a 小組交流:怎樣的飲食才算合理?飲食中要包括那些營養(yǎng)成分?(淀粉、維生素、蛋白質(zhì)、脂肪等)
b 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經(jīng)常吃的食物按營養(yǎng)分類填在表格中。
c 討論:這么多食物,你認為哪些應多吃?哪些應少吃?
d、引導學生認識“食物金字塔”。(課件出示)分組討論:
。1)金字塔分幾層?
(2)每層有哪些食物?各是哪類食物?
(3)一共有幾大類食物?
。4)金字塔的結(jié)構有什么特點?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注意什么?
e、學生匯報,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日的食物應包括這幾大類食物,各類食物要搭配著吃,而且下面的食物(如糧食類)要多吃,上面的食物(如油脂類)要少吃。
。ㄈ┻\用原則 設計食譜
1、同學們已經(jīng)是一個合格的小營養(yǎng)師了。下面請你們露一手,用食物卡片配出一日三餐,把結(jié)果填在表格上,然后小組進行匯報,看看哪個小組的食物搭配合理、好吃、省錢。
我們的營養(yǎng)食譜
早餐
午餐
晚餐
我搭配的食物
牛奶250 g
饅頭100 g
蘿卜燒豬肉200 g
米飯100 g
蔬菜150 g
水果150 g
豬肉100 g
蔬菜250 g
面條100 g
這樣搭配的理由
2、匯報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自己的食物配餐,并說一說這樣搭配的理由。
3、老師小結(jié):同學們很會思考,找出了好多問題。我們每天的飲食應該有葷有素,各層食物都要吃,下層吃多點,越往上吃得越少,平時注意營養(yǎng)全面,做到不偏食、不挑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學生對照“食物金字塔”分組研究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
(1)分析自己一天的食譜,看是否科學合理,并修改。
。2)小隊互相看,挑選一份食譜,再修改。
。2)每組匯報一個同學的食譜,及分析意見。
5、實踐活動:小隊設計自己的營養(yǎng)食譜
。1)教師提比賽要求:科學、合理、好吃、省錢。
(2)分組先設計食譜,然后利用水彩筆將食譜謄寫在大卡紙上,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小隊互評。
。ㄋ模┤の痘顒 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搭配食物,就是要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這里有營養(yǎng)學家的提醒(課件)
2、課后合理設計一周的食譜。注意科學、合理、營養(yǎng)的多樣化。
3、回家用自己設計的食物金字塔食譜,為家人準備一份晚餐,在爸媽的幫助下完成。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雞蛋和雞是經(jīng)常吃的。于是我們利用設疑“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喜歡吃雞?都知道有哪些雞?”引發(fā)小朋友回憶生活經(jīng)驗,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將活動切入正題。這樣,小朋友的興趣也容易被吸引過來。
活動目標
1.通過為小朋友講解和觀察小雞孵化從蛋到雞的轉(zhuǎn)變,從而知道雞生蛋、蛋變雞的由來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從而幫助孩子培養(yǎng)和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從未能孵化出的雞蛋中,讓小朋友學習到生命的寶貴,學會照顧幼小生命,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愛心。
3.通過講解過程中的互動,讓小朋友知道每個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權利。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孵化器、已孵化兩周的雞蛋、制作雛雞盒的設備、相關的活動主題卡,電源插座、彩色記號筆、白板、溫水、食物(如:蛋黃、用水泡過的米或飯、新鮮洗凈的菜葉)
活動過程
1.通過設疑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
師: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有哪些雞?
師:雞蛋和雞小朋友們都見過,有誰知道雞蛋是怎樣變成雞的'?
評析: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情趣,是他們對課程產(chǎn)生興趣。
2.了解雞蛋的不同
通過圖片的展示與講解,讓小朋友有感性的認識孵化小雞的雞蛋和日常吃的雞蛋的不同之處。
評析:讓小朋友們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紹孵化過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觸摸孵化器的觀察窗,觀察孵化器的構造。在通過講解,讓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個關鍵因素:即溫度、濕度、翻蛋。并啟發(fā)小朋友尋找生活中旋轉(zhuǎn)加熱的東西。
4.大家一起給三個將孵化出殼的小雞起名字
將小朋友們說的喜歡的名字都寫在白板上,然后通過舉手評選,選出三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名字,作為三只小雞的名字。
評析:通過為小雞起名字,讓小朋友們學會參與、公平評選、自己做決定。
5.制作雛雞盒
教小朋友們?nèi)绾沃谱麟r雞盒,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小朋友們思考回答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上開幾個洞?
師:為什么要放電燈?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鋪上報紙?
6.小朋友們喂小雞
小雞出殼毛全部干后,將小雞放入制作的雛雞盒內(nèi),讓小朋友們撫摸、觀察。
破殼后1-2天后,準備一些與水混合的蛋黃、菜葉等,請一些小朋友來喂小雞。
科學教案 篇5
目標預設
1.知道影子的存在,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2.積極探索,用表格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合作探究影子的快樂,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影子的存在,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難點:積極探索,用表格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影,引起興趣。
教師:噓,聽。有小動物在和我講話呢,她說,今天是她的生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是誰呀?我們把她請出來吧。(小朋友們好,今天是我小貓的生日,歡迎你們來到我的生日聚會。)哦,原來是小貓啊,她還請了其他小動物來呢,看看,這是誰呀?(小狗)這時又來的一個動物,他說,要帶大家到天空中去瞧一瞧。(老鷹)
二、自我探索,初步感知。
教師:原來呀,這些小動物都是用手的影子變成的,那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現(xiàn)過你們的影子嗎?仔細找找你自己的影子。(幼兒回答)
教師:你找到你的影子了嗎?你是在哪兒找到你的影子的.呢?(地上,桌子上等等)
教師:那誰來說說,你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呢?(我站著它也站著,我動它也動等等)
教師:那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形狀不同的影子呢?
三、操作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老師為你們提供了電筒,長方體,三角形積木,電筒還有記錄表
教師:認識這個記錄表嘛?是什么意思?
教師:四人一小組,分工合作,去找找物體的影子。
幼兒操作。
四、討論交流,得出結(jié)果。
教師:實驗有結(jié)果了嗎?說說你們的成果吧。
教師小結(jié):表格一中,可以知道影子的樣子隨物體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影子的樣子和物體的形狀是很相像的。表格二中,可以知道同一物體電筒位置的不同影子也會變。表格三中,可以知道燈光越強,影子越清晰。
教師:影子可真有趣,在有光的地方呀它一直跟著我們,就像好朋友一樣,形影不離。
五、有趣的皮影戲,生活遷移。
教師:這么有趣的影子,老師這兒還有有趣的東西呢,我們再來看看吧。(播放皮影戲片段。)
六、延伸活動
教師:這么有趣的影子,我們到外面的陽光里找找自己的影子,一起來玩踩影子的游戲吧!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ǘ┲R和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提問題的意識,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個小科學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愛迪生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師談話:老師今天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誰?知道嗎?
。2)學生回答。
。3)教師講述愛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學生回答。
。5)談話:不錯,電燈就是愛迪生最著名的一項發(fā)明,它的出現(xiàn)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光明的世界?墒窃诎l(fā)明電燈的過程中,愛迪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6)教師介紹: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和濾毒罐的發(fā)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課已講過,可以換一個故事)
。7)思考:弗萊明和謝林斯基的成功都是從什么開始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提出問題的.重要意義。
二、玩玩具,提問題
1、談話:提問題原來這么重要,那么你們會提問題嗎?我們今天就開展一個玩玩具,提問題的競賽,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問題的競賽。具體活動要求如下
。1)、活動時間:5分鐘。
(2)、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比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再比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好,最有研究價值。
3、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暗示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把提出的問題整理、匯總、記錄下來。
4、學生分組進行匯報,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發(fā)言人,把本組提出的問題告訴大家。
5、交流、評價。根據(jù)小組提問題的情況,全班評議,民主評選出班內(nèi)的最優(yōu)秀的提問題小組。
三、解讀“科學是什么”
1、談話:我們的小科學家生涯是從提問題開始的。那么,在提出問題后,我們還應該怎么做呢?
2、學生回答。
3、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引導學生自述探究的經(jīng)歷,理解“科學是什么”。
4、回顧今天做小科學家的經(jīng)歷,讓學生說說對科學的體會。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案目標:
1、初步掌握制作樹葉書簽、標本和保存樹葉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形形色色的樹種,了解樹的名稱、形態(tài)、特點、生長規(guī)律等。
3、進一步增進幼兒對樹的認識,理解人與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4、通過對樹的認識和探究,激發(fā)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培養(yǎng)其環(huán)保意識。
二、教案準備:
1、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
2、教師準備一些市區(qū)綠化的錄像帶、照片等資料。
三、教案安排:
1.綠化植物知多少: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調(diào)查了解幼兒園和幼兒園周圍有多少種綠化植物,并攝影,了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2.樹葉探趣:家長和孩子一起到幼兒園、公園、植物園等實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采集樹葉標本,制作樹葉貼畫、樹葉標簽,……
3.樹木護養(yǎng):老師和家長一起教給孩子一些有關養(yǎng)護植物方面的常識。
4.綠化植物攝影作品展和樹葉貼畫作品展。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同學們,當你坐在平穩(wěn)行使的列車上,看到車窗外的景物在不斷后移。這是為什么?(相對運動的緣故)。
1.第一冊中我們學過: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繞北極星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為什么?
2.你知道為什么我們每天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引起的。
二、制作模擬實驗要求及分析
1.制作兩個小用具(太陽平行光線板和十字方向標)
2.準備一個地球儀
注意事項:
火柴與地球儀表面是否垂直粘貼?
方向標的南北方向應與經(jīng)線一致,東西方向則與緯線一致。
分別把旋轉(zhuǎn)著的地球儀的`北極、南極分別超向?qū)W生觀察
分析:
1.繞軸旋轉(zhuǎn)問題
2.地軸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3.自轉(zhuǎn)方向分別從北極和南極觀察地球旋轉(zhuǎn)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勢判斷法:
從北極上空觀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從南極上空觀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填寫實驗記錄
三、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嗎?
從全球看是怎樣的?
從地球上任意一點看又是怎樣的?
提示:晝夜交替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將制作好的太陽光線板對著美國,觀察此時中國與太陽光線的方位關系。
當太陽照向地球時,地球表面,大約有多大面積照不到太陽?為什么?
請你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畫圖分析。
宇宙中的天體都有晝夜現(xiàn)象嗎?分析太陽、月亮。
地球上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的真正原因是:
、诺厍蜃陨淼奶卣鳎翰话l(fā)光
、铺柟獾恼丈
四、重復實驗
在原火柴位置相對的經(jīng)線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擬實驗說明自轉(zhuǎn)時,白晝黑夜不斷變換,請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判斷地球自轉(zhuǎn)周期
讀教材圖“晝半球和夜半球”、“地球與太陽的示意圖”,了解晨昏線的含義:地球表面由黑夜轉(zhuǎn)為白晝的界線為晨線,相反為昏線。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上生命形成有關嗎?
2.在南半球看太陽和星辰是怎樣運動的?
3.在南半球太陽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的?
完成課后練習
完成科學作業(yè)本上的相關練習。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熱愛小動物,樂于去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
2、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吃奶長大。
4、能認識多種常見的哺乳動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兔的生活習性的圖片,活兔或兔的剝制標本。
2、學生準備:課前有目的的觀察兔的生活習性,收集有關兔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兔的身體特點。
教師出示觀察材料,兔或兔的掛圖。
二、學生匯報觀察結(jié)果。
教師將學生的匯報板書到黑板上。
三、比較貓和兔的異同,揭示哺乳動物的概念。
1、將兔的特點和前面一課觀察過的貓比較,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記錄到課本上。
2、研討、匯報。
3、教師小結(jié)。
像兔和貓這樣的動物,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小動物吃它媽媽的奶長大,叫做哺乳動物。
四、運用概念判斷,認識更多的哺乳動物。
1、學生閱讀課本中的圖,指出課本中的這些小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五、單元小結(jié)。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鳥類和哺乳動物,你能說說這兩類動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嗎?在學生比較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我們研究鳥和哺乳動物,主要是從它們的身體特點、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別的動物時,也應該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將這些方面特點相似的動物歸為一類。
六、課外拓展。
同學們課后可以選定一種動物,繼續(xù)研究它的生活習必性,并寫一篇研究報告。
教學后記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家養(yǎng)小動物的認識。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解開一些迷惑,收獲一些知識,發(fā)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同學們,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初步的了解了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的動物,你們覺得他們有哪些比較有趣的地方?jīng)]有?有哪些你們還弄不明白的地方?jīng)]有?
二、收集問題,整理問題。
1、學生發(fā)言,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全記在黑板上。
2、整理問題:當堂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將剩下的問題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
三、確定研究方法。
學生選中問題后,讓他們分小組進行討論,怎樣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確定好他們的探究方法。
四、課后探究。
五、記錄探究結(jié)果。
六、匯報探究結(jié)果。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02-22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賽車》04-07
關于科學教案01-07
昆蟲科學教案01-09
冬天科學教案02-14
科學教案四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