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
當我看完《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電影時,心中不禁生起了許多感慨。
一個偉大事業(yè)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表面上的斗爭以外,還有那些地下的黑暗中果敢而堅強的犧牲和付出。
李俠和趙子岐在我看來都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英雄的形象,他們有苦惱,有掙扎,也有錯誤的抉擇。
但是不同之處在于,李俠有堅定的信仰。他為了共產黨的勝利,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性命。
在這種犧牲精神下,李俠這個人物形象也變得飽滿和光芒四射起來。
作為地下工作者的他,要接觸許多常人接觸不到的黑暗事情,而在這黑暗中能讓他看清前路的,我想就是對共產黨的信仰了。
趙子岐和李俠一樣都是情報工作者,而且兩個人都有著非常強的個人能力。
在趙子岐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性的掙扎:他對李俠的嫉妒,知道救出的人不是軍統,而是共產黨的人時的`崩潰和絕望。
最后知道情報還是被帶到共產黨手里,這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終他選擇了與李俠同歸于盡。
這對曾經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終究成為了反目成仇的敵人,這也讓這部電影有血有肉,而且更加有深度起來。
在李俠和趙子岐的愛恨糾纏中,體現出來的是共產黨人不怕犧牲、敢于奉獻的精神,也體現出共產黨人不是神,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們會迷茫,會掙扎,會苦惱,但是終究不忘初心,讓螢火可以燎原。
如果說共產黨的偉大成功是一座大廈的話,那像李俠這樣為共產黨付出的人,就是建成大廈的磚塊。
大廈的巍峨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一塊塊磚互相堆砌的結果。這些磚塊讓大廈的根基更加穩(wěn)固,讓大廈能夠建得更高,建得更大。
共產黨的偉大復興也是如此,他是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舍身忘死、勇于奉獻之后的成果。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生活在共產黨光輝籠罩下的我們,更應該對這些先輩保持足夠的尊重和敬仰。
他們是共產黨的建設者,也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2
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驚動人心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紅軍報務人員李俠和何蘭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李俠和何蘭芬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在日本間諜和國家民主黨特務之間,面對敵人的重重審問,他們沒有后退,沒有被困難打倒,沒有說出機密,他們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向我軍發(fā)出重要電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上海解放前夕,李俠在發(fā)電報時不幸被國家民主黨逮捕并殺害,雖然李俠被殺害了,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電影看完了,我的心中突然生起一種對李俠和何蘭芬的敬佩之情,他們?yōu)榱藝液腿嗣,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發(fā)電報,記得在監(jiān)獄中的時候,敵人用多種酷刑折磨他們,想讓他們說出上海所有的秘密電臺,但他們毫不畏懼,堅決不說出秘密。李俠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在日本間諜、漢奸、國家民主黨特務之間斗智斗勇,并把一份份價值極高的電報發(fā)給延安,他們這種精神感動了我。而我一遇到困難就后退,一遇到問題就問別人,今后,我一定會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知難而進,決不后退,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以不辜負老師和同學對我們的期望。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3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是黑白的,沒有顏色,而且有時候會一閃一閃的,媽媽說是因為影片拍攝的年代太久了,當時的攝影技術也很有限,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地方我不太理解,媽媽就給我解說。
電影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紅軍戰(zhàn)士李俠被派到x,進行地下黨的活動,把敵人的情況用電報的形式發(fā)給組織的故事。李俠到了x,和一個女戰(zhàn)士假裝成一家人,利用各種職業(yè)做掩護。他白天是畫家,是賣糖果的;到了晚上,他就給我們的黨組織發(fā)很多重要的情報。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他們依然危險重重,經常有日本特務來查戶口。后來,日本人發(fā)現了他們的`電波信號,追蹤到了他們家,在一個晚上,從他們家搜到了電臺,把他們兩個都抓了起來。李俠在日本人的監(jiān)獄里受了很多酷刑,日本人把他折磨的死去活來,他暈過去后又用冷水潑醒,繼續(xù)審問。可是他始終沒有屈服,只是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再后來,日本人以為他是國民黨,就把他放了,可是他并沒有回到安全的地方,而是繼續(xù)待在x,進行地下情報工作。
終于,由于日本人的情報經常泄露,他們懷疑到了李俠。于是,日本人由一個叛徒領著,在一個黑夜,向李俠家撲來,李俠并沒有慌張,也沒有逃走,他讓自己的太太帶著孩子先走了,他鎮(zhèn)定自若的繼續(xù)發(fā)送電報,“嘀嘀嘀”的發(fā)報聲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當那群兇神惡煞的日本人闖進來的時候,他從容地把一顆毒藥放到了嘴里,并發(fā)送了最后一條電報:“同志們,永別了!蓖緜兪盏竭@條電報,知道他肯定犧牲了,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淚。我看到這里,也很傷心,李俠已經知道自己將要犧牲的時候,還是如此的坦然,這真的讓我敬佩啊!
媽媽說,如果沒有像李俠這樣許許多多的革命戰(zhàn)士,也許我們現在還生活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也許已經成了亡國奴,是因為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戰(zhàn)士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今天安寧幸福的生活啊!我看過《建黨偉業(yè)》,也看了《建國大業(yè)》,看了很多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場面很慘烈,我也很害怕,可能不能體會到戰(zhàn)爭時期的恐怖,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珍惜。我希望世界和平,永遠不要再有戰(zhàn)爭!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4
在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有必要先去重溫一下那部同名的經典影片。重溫之后,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當中,孫道臨飾演的李俠,王心剛飾演的姚葦,在這些人物形象身上的哪些特征足以支撐他們渡過漫長的、動蕩的歲月之后,還依然常駐我們心中?
重溫經典之后,我們再去看這部剛剛播出完畢的電視劇,我們會發(fā)現,盡管故事還是那個故事,角色還是那些角色,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也在無論演員方面還是場景、服裝方面,都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的質感,但最終的效果卻還是差強人意。問題出在哪里呢?
拍攝一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的時候,能否再現那個時代的人身上的獨特氣質,往往會成為最關鍵的問題所在。因為場景空間可以再造,服裝道具可以再造,但人的氣質的再造卻不是那樣簡單,它需要創(chuàng)作者對那個時代的人為何會呈現那樣一種特定的氣質有深入的理解和表現的能力。那么具體到《永不消逝的電波》那些角色的氣度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第一,理想主義。
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短短37年的時間當中,我們這個國家連年戰(zhàn)火、動蕩不安,但正是在這樣一個時期卻涌現了整整一代甘于為國家的獨立、富強而拋頭顱撒熱血的中國人,盡管他們會選擇不同的信仰和人生道路,但他們對理想的忠貞程度卻是極為一致的!稘摲窞槭裁磿菢哟騽尤诵,關鍵一點就是它抓住了“信仰”這個最為關鍵的主題。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很多方面有仿照《潛伏》的痕跡,劇本故事也提供了一定的表現空間,但可惜在具體的細節(jié)方面以及很多戲的處理方式上卻顯得浮躁而草率。這種浮躁和草率不屬于民國時代,而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通病。
第二,從容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
一個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一個甘于為自己所信奉的主義而犧牲的人,他的人生態(tài)度一定是從容而淡定的。具體到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來看,我們在它處理一些人物關系的時候,顯得非常急切。學過戲劇的人都知道,戲劇沖突的感染力一定要由內而外的散發(fā)出來,是需要基于人物關系和人物的情感的狀態(tài)來合理體現,而不應僅僅是將一個外部的沖突強加到人物的身上。還是以《潛伏》為例,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fā)現,在很多矛盾沖突非常強烈的情節(jié)當中,人物的`狀態(tài)反而是很松弛的,或者干脆沒有多么強烈的反應,表情木然?稍谟^眾看來,這表面的平靜背后蘊含著多么波瀾壯闊的內心情感!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外松內緊”的表現方式,而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很多情節(jié)表現上,卻是“外緊內松”,我們會發(fā)現在大量的時候,演員將角色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強烈外在化表現,試圖依靠拙劣的表演將戲劇感強行推高,仿佛生怕觀眾感受不到刺激繼而換臺似的。這種弄巧成拙和極不自信的表現又怎么能與那個時代人們從容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相契合呢?
還是說回到那部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吧,它拍攝于1958年,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還不到十年的時間,拍攝電影的那些人,以及電影中的那些角色全都是從民國時期過來的人,盡管他們的身份不同、信仰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還會有那個時代濃重的烙印,這種民國的氣質也自然而然就會被他們帶入到影片當中。而當今天我們再回望那個年代的時候,就更會意識到,這種民國范兒在很多民國人物身上都那樣鮮明而凸出的體現著。其實也不僅是那些革命志士、文化精英會如此。很多普通人,哪怕是一個小市民或者鄉(xiāng)村教師都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一種彬彬有禮、從容不迫的處世的風格,這是上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和教化的結果。就今天的中國,就其社會現狀而言,與70年前的十里洋場何其相似。有為富者的尖酸刻薄、金迷紙醉,有凍餓者的凄厲哀鳴,孤苦伶仃。有肉食者的利欲熏心、為所欲為,有勞力者的揮汗如雨、步步維艱。但對于今天,我們是自由的。無論是思想還是前途,都是自由的。阻擋我們的,不再是統治者的皮鞭和槍械,而是我們自己的欲望和貪婪。在聲色犬馬中放蕩,在燈紅酒綠中消沉。大批的社會“精英們”,正在以此為樂。所以有人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了英雄主義”。真的是這樣嗎?未必!所謂英雄,是遵從了自己理想,在艱難困苦中奮斗,不為逆境所屈服,一步步的實現自己,超越自己。能夠拒絕貪婪與誘惑,保持真誠的事業(yè)心,為了前進而努力的人們。所以,今天正是遍地英雄的時代。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我們面對的豈止是如晦的風雨,更多的是一個個的絕境。真實的李俠與何蘭芬就在我們的身邊堅強的生活著,不屈的奮斗著。而我們自己,是這樣的英雄嗎?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5
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
這部影片描述紅軍出身的地下報務員李俠在抗日和解放戰(zhàn)爭中,在上海出生入死與日本及國民黨特務巧妙周旋,冒著生命危險,堅持發(fā)出重要情報,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壯烈犧牲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已經被李俠的英雄事跡感動得熱淚盈眶。為了國家和人民,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發(fā)電報,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和敵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價值極高的電報發(fā)給延安。被捕后,在牢獄里他受盡了嚴刑拷打,但始終不向敵人屈服。為了不讓敵人得到秘密電臺的信息,他毅然把紙條吞進肚子,他用他的機智保護了組織。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電波》,因為,人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想想,如果沒有英雄們的付出和犧牲,革命怎會成功?現在的快樂生活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6
本周五晚,在班委的組織下,我班團員同學統一參加了觀影紅色經典團日活動。本次觀影活動中,我們觀賞的電影是經典紅色抗戰(zhàn)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電影欣賞結束后,我們舉行了劇目分享會,大家各抒己見,紛紛地發(fā)表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A同學具體分析了電影故事中的部分感人情節(jié),并向大家普及介紹了電影取材的真實抗戰(zhàn)故事。李白烈士為解放勝利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令大家熱淚盈眶。
B同學對電影中出現的漢奸走狗表達了蔑視與不齒,同時也警醒大家敵人不僅來自外部,也可能藏于內部。
C同學提出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正是由千千萬萬個李俠(電影主角、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盁o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此婆c我們毫無瓜葛的革命先輩們卻又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的血與骨滲透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希望我們能銘記先烈們的精神并將其薪火相傳!
此外,在本次的劇目分享會上,同學們經常紛呈的發(fā)言讓我們了解到了每個個體對于電影不同的看法與見解,從嶄新、不同于自身的維度重新審視這部經典紅色影片,進一步加深大家對其的印象、理解與感悟。從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了優(yōu)秀同齡人之間的思想碰撞,取得了精神上的收獲,更在無形之中鞏固了自身對革命英雄的尊敬與熾熱的紅色情懷。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7
11月5日,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西安開演,本劇是為紀念李白烈士的事跡而做,由于疫情的原因,這部本該在10月上演的劇作一再延期。今年春晚,該劇的片段《漁光曲》在主演朱潔靜老師的帶領下在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吸引了無數觀眾前往劇院觀看,我也是其中一員。
雖說是本著領略李白烈士的傳奇故事的敬意來到劇院,可在演出開始前,我還是有些懷疑,只靠肢體語言的演出要如何講述這一段驚險刺激的諜戰(zhàn)故事。帶著一絲懷疑和好奇,演出開始,緊張的背景音樂響起,主要人物從黑暗中緩緩走出,幕布上依次亮出他們的身份介紹,普通而又平凡。當他們轉身混入身后的人潮時,字幕幻化成一串串電碼投射在男女主角身后,故事就此開始。
一次隱秘的接頭,一張掉落的照片,敵友身份呼之欲出,隨后便是一場場驚險的追殺和躲避。隨著劇情的推進,共產黨人被一一屠殺,男主人公李俠也陷入危險,裁縫店的小伙計趙曉光為了保護李俠,毅然搶過他的紅色圍巾引開追擊的國民黨特務,最后壯烈犧牲。當舞臺投影上標示出:趙曉光,中共華東分局情報員,犧牲時年僅十五歲,入黨僅7天,此時,安靜的劇院里響起一陣低聲的抽泣。李俠看著戰(zhàn)友的遺體悲痛欲絕,妻子蘭芬的安慰和開導讓他再度站了起來,繼續(xù)投入戰(zhàn)斗。面對死亡的威脅,逃過一劫的李俠并未害怕逃避,而是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那份尚未傳遞出來的情報。劇情最后,一路患難與共相互扶持走過來的夫妻生離死別,李俠送走蘭芬,坦然發(fā)出了最后一份電報,慷慨赴死。劇中并未展示李俠的結局,然而電報的內容已經說明一切!巴緜,永別了,我想念你們……”,何等凄涼又何等悲壯。據資料記載,李俠的原型人物李白烈士沒能看到勝利的曙光,他在發(fā)出最后一份情報后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犧牲于上海解放前夕。
走出劇場,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不停地問自己,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些先烈們前赴后繼的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是忠誠于黨的信仰,還是為人類謀求幸福的`大愛。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告訴了我什么才是共產黨人的信仰,選擇自己的信仰不難,而在堅持信仰的路上,卻是荊棘遍布。在共產主義奮斗的長路上,無數革命先輩們用一道道電波做畫筆書寫青春,用鮮活的生命換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烈士雖已犧牲,電波永不消逝,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8
今天,我看了一部讓我終身難忘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赐旰,我留下了一句又一句的感悟。
1939年,是抗日的最艱難的時期。共產黨中央為加強上海的地下電臺工作,派電臺李俠從延安來到上海,與黨員女工何蘭芬假扮夫妻,開展工作。在艱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間產生了愛情,后經領導批準結婚。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俠不幸被日軍逮捕。不久日軍懷疑他是重慶國民黨派員,將他釋放出來。出獄后,國民黨地下人員姚葦也誤認如此,想拉李俠下水,為國民黨工作。李俠深入虎穴,巧取敵人情報,并將敵人的談判內幕在報上揭露出來。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地下電臺,李俠奉命轉移。恰在此時,兩個緊急的重要情報必須要發(fā)出去。李俠承擔了任務。他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讓妻子帶兒子先行轉移。當他發(fā)完電報,已被敵人包圍。他鎮(zhèn)靜地向延安發(fā)出了最后的告別信號。不久,李俠被國民黨殺害,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永世長存。
在戰(zhàn)場上,多少人犧牲了,多少人被侵入者無情的殺害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存在我們的心間,他們的靈魂卻永遠留在這他們誓死捍衛(wèi)的土地!戰(zhàn)爭是無情的.,中國發(fā)生過許多災難,南京大屠殺,細菌戰(zhàn)……但都是在戰(zhàn)場上奮斗的戰(zhàn)士與歷經磨難卻永不屈服的群眾給擊敗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秉性!
中國,是不會被他人擊倒的國家,中國人,也是不會被擊倒的人們!戰(zhàn)士們,更是不會屈服,讓我們一起稱呼犧牲的戰(zhàn)士們?yōu)椋河⑿?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9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電波》。
電影講的是xx年抗日戰(zhàn)爭中,為了革命事業(yè),有兩名戰(zhàn)士假扮夫妻,潛入敵人內部為共產黨總部延安發(fā)送情報,他們一個叫李俠,一個叫何蘭芬。一開始,何蘭芬不適應他們所在地的環(huán)境,但有李俠在她身邊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適應了。李俠為了能安全的發(fā)電報,經常藏到樓頂上去發(fā)。可有一天,敵人發(fā)現了李俠的行動,就秘密把他和何蘭芬抓了起來。
在牢獄里他們受盡了嚴刑拷打,但始終不向敵人屈服。后來,何蘭芬被放了出來,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艱難地生活著,直到李俠也被放出來,于是他們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個漢奸讓李俠把一些電報發(fā)給敵人,李俠沒有辦法,只好按照漢奸的安排把電報發(fā)了出去,同時,他趁漢奸不注意,順便給延安也發(fā)去了一份,這充分體現了李俠的機智和勇敢。然而沒過多久,敵人還是發(fā)現了李俠的行動,于是便準備逮捕他,由于他早得到了消息,趕緊逃走了。但最后敵人還是發(fā)現了他,并殘忍的把他殺害了。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以不辜負為我們犧牲的那些戰(zhàn)士們對我們的期望。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0
老電影自有它的魅力,更不必說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這種經典。
這是一部諜戰(zhàn)片,講述的是我黨優(yōu)秀地下工作者李俠在上海從事情報工作,最后英勇犧牲的故事。限于整部電影的時長,本片無法像一些長篇電視劇一樣面面俱到、有太多細致的描寫,而是很多地方只能匆匆?guī)н^。但這并不影響本片的節(jié)奏,反而更凸現了電影工作者們有的放矢的高超藝術技巧。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影片是有它一些“硬傷”的。比如整體表演風格更偏近于話劇,和觀眾有距離感;人物臉譜化較為明顯,用小品里朱時茂的話來說就是“他穿上這個衣服他也是個地下工作者啊。”主人公李俠儀表堂堂、氣宇軒昂,觀眾一看就知道他是個正面角色;至于片中的日本人和狗腿子,大家一瞧也能感受到他們不是什么好東西。
對于有些觀眾來講,這并不是什么好的觀影體驗,但我不這么認為。原因就在于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物時,必須將其放在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下!队啦幌诺碾姴ā返臅r代,是一個人均文化水平不高、物質供給相對匱乏的時代,客觀來講,那個剛剛完成掃盲時代的人民群眾的藝術賞析能力,和今天的我們的確是存在差距的。對科學文化、文藝作品較少的接觸,是造成當時影視作品臉譜化、表演戲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藝術更好地貼近當時的人民群眾,才能讓文藝作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譬如跟二三年級的孩子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是容易理解的。但倘若你硬要塞給他《春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他只怕會看不出所以然,還覺得李白水平低。
這部影片讓我對“局限性”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體會,我只覺得我們不能隨意地去苛求,甚至去批評一些過去的事物。前人的高峰我們是要去攀登和超越的,但不能攀登了過后覺得不過爾爾,因為我們至少背著更輕便的行囊、踏著更舒適的靴子。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1
《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一代紅色經典,這部電影的名字吸引了我。電波本是會消失的,而從主角手中發(fā)出的信息卻永遠不會消逝,雖然他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卻不曾死去,他的精神激勵了身后千千萬萬的革命志士。
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我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許多綻放光芒的精神。第一,堅持信念的理想主義。20世紀以來,完美國家不斷遭受到戰(zhàn)火,動蕩不安,物質生活極度匱乏。但正是這樣一個時期卻涌現了數代甘于為國家民族的獨立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中國人。倘若所有人都能堅定理想,凝聚力量,共同為祖國建設而奮斗,那日新月異的進步與發(fā)展是指日可待的;第二,從容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一個甘于為自己所信奉的主義而犧牲的人,他的人生態(tài)度一定是從容而淡定的'。面對決定親赴的革命生活,面對重重險惡的斗爭環(huán)境,主人公主動擔負起艱巨任務,吳老師敵人的嚴刑逼供,還是反對派的威逼利誘,主人公總是從容不迫的應對;第三,舍身忘我的無私奉獻。正是由這樣甘于奉獻的人的存在,偉大的革命事業(yè)才能成功,人民的幸福才得以到來。黨的誓言,在主人公的身上得到了最生動與最真摯的體現。
中國,是不會被他人擊倒的國家,中國人,是不會被寄到的人民!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2
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驚動人心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紅軍報務人員李俠和何蘭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李俠和何蘭芬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在日本間諜和國民黨特務之間,面對敵人的重重審問,他們沒有后退,沒有被困難打倒,沒有說出機密,他們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向我軍發(fā)出重要電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上海解放前夕,李俠在發(fā)電報時不幸被國民黨逮捕并殺害,雖然李俠被殺害了,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電影看完了,我的心中突然生起一種對李俠和何蘭芬的敬佩之情,他們?yōu)榱藝液腿嗣,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發(fā)電報,記得在監(jiān)獄中的時候,敵人用多種酷刑折磨他們,想讓他們說出上海所有的秘密電臺,但他們毫不畏懼,堅決不說出秘密。李俠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在日本間諜、漢奸、國民黨特務之間斗智斗勇,并把一份份價值極高的.電報發(fā)給延安,他們這種精神感動了我。而我一遇到困難就后退,一遇到問題就問別人,今后,我一定會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知難而進,決不后退,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以不辜負老師和同學對我們的期望。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3
小的時候,看了很多的戰(zhàn)爭片,那個時候的電影都是黑白的,小孩子倒是也看的樂此不疲,而且一部電影往往看了好幾十遍。其中,很多影片都是大同小異,尤其是那個時候拍攝的很多戰(zhàn)爭片。我想說的是,一部讓我終身難忘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最近,通過網絡傳媒,我再一次重溫了這部經典紅色影片。
這是1958年拍攝完成的影片,其中,男主人公李俠由我國著名演員孫道臨扮演。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節(jié),就是影片最后,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地下電臺,李俠奉命轉移。恰在此時,兩個緊急的重要情報必須要發(fā)出去。李俠毅然決然地承擔了任務。他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讓妻子帶兒子先行轉移。當他發(fā)完電報,已被敵人包圍。他鎮(zhèn)靜地向延安發(fā)出了最后的告別信號“同志們,永別了!”。這個情節(jié),時至今日依然讓我感動,也讓我落淚!
在知道自己必然會被捕的情況下,沒有絲毫的慌亂,還是鎮(zhèn)靜地發(fā)完了最后的電報,之余,還不忘跟同志和戰(zhàn)友們告別!這種一種革命的大無畏精神!也是很多的地下工作者所具備的一種精神!
諜戰(zhàn)工作是對敵斗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想象,深處敵人的保衛(wèi)之中,就在敵人的眼皮之下,要獲取敵人的情報,還要將情報及時的告知同志們。斗爭環(huán)境的惡劣與兇險,僅僅是膽大心細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一種革命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對于隨時會被暴露要有清醒的'認識與充分的準備,才能扎的下根,干的下去。
而且往往這種諜戰(zhàn)工作都是在敵人占領的大城市,燈紅酒綠,花花世界,對于腐朽生活要有拒之于門外的內心力量。這些都需要有信仰,對于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才能有信心完成上級交給的危難險重的任務。
讓這電波聲永遠不用消逝,它被祖國的江山所記載,如今也寄存在我的心底。直到清明的曙光照亮大地,它便默默地呼喚更多的人民,為了祖國,為了正義,為了信仰奮斗到底。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4
趙立新曾說:我看《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電影時是16歲,從沒想到多年之后我竟然可以演李俠這個角色。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非常幸運,但電影中那種獨特儒雅的氣質是很多演員不具備的,畢竟時代不同了,我們所經歷的生活和那個年代也不能同日而語。所以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靜下心來,讓自己平靜。只有平靜,才能走進那個年代的人物和他們的世界。所以我反復回味,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審視這部片子的同時,也希望能回歸到曾經的那份純樸。
李俠作為全劇的`靈魂人物,趙立新將他身上的性格和品質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高二那時學習緊張,我依然把這部劇追完了,其中數次落淚。他的第一段愛情是師生間的愛情,心愛的女人在傳遞情報的過程中被漢奸出賣,親眼目睹摯愛在牢里受刑的他心如刀絞卻不能置國家危機于不顧。他的第一個愛人最終用生命傳遞了情報。
第二個愛人原本與他假扮夫妻,卻逐漸感動了他。兩人將一切的一切都風險給了祖國,奉獻給了共產黨事業(yè)。英雄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可歌可泣!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15
“你是什么人?”
“中國人!”
這是電影《舉起手來——追擊阿多丸》中經典對白。
一張白紙上,我鄭重地寫下了這句話,空蕩蕩的紙面只有這幾個小小的字懸在中間,雖然如此,但我看到的卻是滿滿的、沉沉的愛國力量。
在電影的世界里,我目睹著片中人把中國的尊嚴與榮辱看得比個人的生命還要重要,為什么?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在觀看電影之前,同學們就紛紛議論該片,我是帶著些許好奇享受影片的。出乎意料,我震撼了!
這部電影讓我們在捧腹大笑之余,更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了解了當年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無恥行為:它以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軍已瀕臨戰(zhàn)敗的前夕為背景,講述了郭大叔(廚子)和女兵小劉等為首正義力量與偷走我國珍貴文物的日軍,在一艘名為“阿多丸”的貨輪上展開了智慧與勇氣的拼殺,幾經波折,那艘寶船最被與大批可惡的日本一起沉入海底,不知去向……電影中驚險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何為“中國人”。
影片中的一個小女孩妞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年紀很小,但是她的.表現卻讓我不禁為之拍手稱快。當她看到日本軍被電擊中,在甲板上跳起滑稽的“舞蹈”時,她咯咯地笑了起來了,那笑是多么的天真與爛漫;當她看到自己的同伴們被日本人綁起來時,她沒有哭泣,這時的她有一些無助與茫然,但絕不是怯弱!一個小小的孩子尚且知道做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愛自己的國家,而那個滿臉諛媚的日本走狗呢?他做為一個中國人的顏面又何存?當他幫助敵人偷運本國的財物時,他有沒有想過他可是中國人啊!
那個歷史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留在中國人心中的傷痕卻依然在滴血,我們不能忘記那些被欺壓、被侵略的恥辱過去,那是一段永不磨滅的記憶!
如今的中國,是一只正在蘇醒的雄獅,噩夢已經度過,迎接它的是燦爛、耀眼的黎明!世界發(fā)展得很快,如今的國際形勢異常緊張,美國等國的明爭暗斗,中國的處境難以喻明。但是我們要堅信:中國會以不能小視的實力,讓那些罪惡的侵略者看到,我們——會崛起!為什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著一段永存的記憶!
【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心得】相關文章: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04-27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12-19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6篇【實用】10-20
永不消逝的愛作文03-24
永不消逝的記憶作文09-28
永不消逝的記憶作文05-07
永不消逝的愛作文10-10
永不消逝的綠色作文10-13
永不消逝的回憶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