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育兒心得四十四:全球化下的家庭教育》
《育兒心得四十四:全球化下的家庭教育》來源:原創(chuàng) 更新:2009-8-8
作者:郝志強
有鄰居問我為什么把2歲半的孩子,送去上幼兒園,為什么送了個高檔的全英文幼兒園(一個來自德國的40多歲的大媽帶孩子,她有過4個孩子。幼兒園一個班最多15個孩子,一個外國老師,一個中國老師,一個中國阿姨,一進門,全部說英語,號稱浸入式)。我們家的思路是,今后孩子今后一定要超過我們才好,這是我們家的傳統(tǒng)呀。
我爺爺是內(nèi)蒙古地道的農(nóng)民,大字不認識一個,但很勤勞,養(yǎng)育了三個兒子、三個姑娘。到了我爸爸這一輩子,已經(jīng)成了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的城里人,在一所成人教育學院,擔任學生處處長,直到退休。我這一輩子,成為了深圳人,自由職業(yè),號稱全國著名培訓講師?偟膩砜次覀兗沂且惠吀纫惠厪。按照這個發(fā)展趨勢,今后我兒子北斗,在倫敦或紐約,做投資或大公司的CEO,或者成為國學大師,他的成績可能才能超過我?這也是我們家對他的期望,總要比爸爸強吧?所以一句話,我們定位北斗今后,將參與全球競爭,不是和中國本土的孩子比,而是要和全球的小孩子們競爭。
因此我們現(xiàn)在要研究,歐洲和美國的小朋友們,他們在做什么,他們在學什么,他們的家長是怎么培養(yǎng)他們的。所以我們的北斗現(xiàn)在要做哪些,才能起碼和他們同步,甚至超過他們。用這樣思路培養(yǎng)出的小北斗,要是還不成材,那就不是父母無能,不給條件,而是他太不努力了,或天賦不夠了。無論如何,定位在全球化的角度,看孩子的培養(yǎng),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策略。盡人事,聽天命!
在這樣的定位下,你說從小不學英文行嗎?不學藝術、音樂之類的軟知識行嗎?不學西方的歷史和文化行嗎? 我的大學同學有很多都出國了,大概有10來個,但沒有一個做到管理的職位,大多是打工的搞技術的中產(chǎn)。為什么他們做不到高層管理者的職位,是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夠嗎?他們很多人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是技術大拿。他們?nèi)钡氖菑男〉娜宋慕逃,即便他們畢業(yè)于著名的清華大學,他們也大多接受的理工科訓練,而對“人”了解甚少。更談不上美國和歐洲的歷史和文化了,他們是這樣,我更甚。你想想,當他們和美國的同事一起工作,下班后,周圍的同事聚集在一起聊足球,他們插不上話,談個歷史問題,他們不知道,說到著名影星,他們不認識。站在高層管理者的角度,這樣的下屬是缺乏領導力的,很難和周圍的同事融合在一起,怎么能被提拔重用?
所以既然全球化競爭,我們是逃不掉的,那如果有條件,為什么不從小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呢?比如說在國內(nèi)接受最好的小學教育,外語很好,家里順帶著教他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還有什么游泳、下棋、甚至是彈琴之類的技能。中學或大學,可以去香港或歐洲,連薄瓜瓜同志都走這條路,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是不是也給孩子規(guī)劃一下呢?
我們在深圳,有條件,而且只能站在全球化的角度,看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是個奢侈品!不是投資!
【育兒心得四十四:全球化下的家庭教育》】相關文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倫理反思05-02
《經(jīng)濟全球化下的中國》教案04-2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主權04-28
全球化背景下的倫理反思04-28
育兒心得:我這樣對兒子家庭教育05-06
全球化語境下的美學身份問題05-03
全球化語境下的英漢翻譯05-02
經(jīng)濟全球化下我國的經(jīng)濟安全04-28
「家庭教育」父親育兒成時尚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