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一課是一篇記敘文,主要寫曹沖小時候運用巧妙的方法稱出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小故事《曹沖稱象》為學習材料,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生動的學習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教后的幾點反思:
首先,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其次,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xié)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曹沖是用什么辦法稱得起這頭大象的重量呢?”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稱象的具體步驟,明白相關原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不僅僅拘泥于課本中的方法,還要讓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聰明才智,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想法,充分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結尾處我安排了拓展思路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想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叭绻敃r你就在現場,你還有什么好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許多同學情緒高漲,說出了各自的奇思妙想,有個同學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塊石頭一般有幾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沖用石頭稱象,結果的誤差是比較大的。而且石頭需要士兵們一塊一塊地抬到船上,再一塊一塊地稱,真辛苦!我用士兵來代替石頭稱象。一名士兵的體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頭稱,誤差要小得多。士兵們跑到船上去,不費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個士兵稱出自己的體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這樣稱不是更快更容易嗎?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應該得到老師的鼓勵,這不正是學生發(fā)散思維之后得到的成果嗎?
本課的不足之處: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曹沖秤象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動筆畫一畫每一步。仿照曹沖秤象的故事,動手做做小試驗,把物體化整為零,看看能不能稱出重量。
【一年級語文下冊《稱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下冊《稱象》的教學反思05-01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稱象》的教學反思05-01
《稱象》教學反思04-04
稱象教學反思04-14
人教版語文《稱象》教學反思范文05-02
有關《稱象》的教學反思04-27
《稱象》的教學反思范文05-01
有關《稱象》的教學反思范文04-29
課文《稱象》教學反思范文05-02
《稱象》教學反思600字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