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上第二十四課第二課時教案
課題 大道之行也 總課時 2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夠根據(jù)文章本身的內容總結誒事物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逐層分析,各個擊破,由淺入深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不要有大美好的愿望,大同社會的美好是脫離實際的,要追求“和而不同”,在和諧的氛圍下各抒己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找出大同社會的特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大同和大道的定義。 教學方法 研討與啟發(fā)式 教學準備 板書和課前準備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相關問題: 1、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研討與練習: 1、 本文從那幾個方面說明大同社會的理想特征的? 人人可以得到社會的關愛 人人安居樂業(yè) 社會治安良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人與人之間友愛無私 貨盡其用,人盡其才 民主和諧 2大同社會與陶淵明描述的世外桃源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安居樂業(yè),一派祥和) 都是虛構出來的理想世界。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6、成語:老有所終;鰥寡孤獨 7、請找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對應原文的話。 路不拾遺: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夜不閉戶:故外戶而不閉 8、情感教育:大同社會是極其美好的社會,只有在遠古那種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才會實現(xiàn),先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推行的“和而不同”,在和睦的氛圍中又不隨聲附和。請大家去做那個“和而不同”的君子吧! 學生識記 找出原文,并根據(jù)原文總結出大同社會的特征。 比較閱讀兩篇文章的共同點 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談一談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識記 找出俗語對應的原文 理解這兩個抽象名詞,可以加深理解文章的內容。拓展共產(chǎn)主義的知識 練習學生根據(jù)原文總結出事物特點的能力。 讓學生學會比較閱讀。 學會聯(lián)系背景談談作者的寫作動機。 拓展總結 練習學生的對應能力。 板 書 設 計 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可以得到社會的關愛 人人安居樂業(yè) 社會治安良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人與人之間友愛無私 貨盡其用,人盡其才 民主和諧 比較閱讀:桃花源與大同世界(二者可以類比,都是理想社會的代稱)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期盼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和而不同 教 學 反 思 學生能夠根據(jù)文章拓展更多大同社會的特征,這點很好。 比較閱讀方面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看去比較,不要一帶而過,要發(fā)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一靈活性的題目當中。 最后的“和而不同”學生比較感興趣,設計的基本完整。【八年級上第二十四課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五上第二單元教案04-28
《風箏》第二課時教案02-21
《荷花》第二課時教案02-27
《假如》第二課時教案03-06
《秋游》第二課時教案03-06
橋教案第二課時04-28
《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案11-17
臥薪嘗膽第二課時教案08-26
《金子》第二課時優(yōu)秀教案08-25
《觀潮》第二課時教案范文08-25